分享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梦想童年594 2022-09-09 发布于江西

 1937年,国民政府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沦陷,南京陷入危机。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首都,以便与日本进行长期抗战。

蒋介石政府选择迁都重庆的原因:第一,重庆地理位置优越。重庆素有“山城”的称号,群山环抱,又有三峡阻拦,易守难攻,可以更好的保护政府;第二,重庆的交通运输条件很优越。它背靠长江,工业和商业运输很方便,这在战争时期也可以更好的运送物资和投送军队;第三,重庆的经济基础好。重庆倚靠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盆地,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兵源物资都能及时得到补给。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由一个西南工业城镇一跃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也承担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从1938年到1943年,日本对重庆进行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在这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大概218次,造成的死难者达10000人以上,重庆许多建筑遭到严重毁坏。

1939年,为动员民众抗日救国,时人在重庆繁华街道建造一座象征抗战到底的建筑物,定名为“精神堡垒”。不幸的是,这座精神堡垒最终还是被日军给炸毁。

1946年,在“精神堡垒”旧址上,人们建立了“抗战胜利纪功碑”,以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50年,“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它被赋予更深的纪念意义。重庆解放碑不仅代表着重庆的解放或者西南的解放,更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解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