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嘉莹教你赏析诗词,胡小石教你俯瞰中国文学脉络

 玖弋阁 2022-09-09 发布于上海

叶嘉莹女士被人称作“最后一位士”,她对诗词精髓的熟悉让她成为大师,教人赏析诗词。而另一位胡小石,以史学的眼光梳理中国文学的脉络,为鉴赏诗词开辟一条大道。之后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启发。

胡小石,小石是先生的字,先生全名胡光炜。他的书法师从李瑞清,与林散之、萧娴、高二适并称“金陵四老”。他问学于王国维、沈曾植,和陈中凡、汪辟疆并称南大中文系三老。

《中国文学史讲稿》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最早是一九二八年上海人文出版社发行,内容是根据胡小石教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笔记修订成。胡小石主张文学随时代而发展,所以书里历叙《诗经》、楚辞、汉赋、汉魏晋南北朝古体诗、唐律体诗、唐五代词诸体的源流和变化。

读完这本书,很容易就明白,“诗中仙才”李白其才究竟从何而来;杜甫和李白在作诗上的理念有何不同。语文课上单薄的诗人形象,在这里变得感性延绵:语文课上接触的是诗人作品,这里看到的是诗人的思想与风格形成。

学露

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类别就是诗,它从头到尾贯穿着整个中国历史。即便是小说也是它的后辈。在贯穿整个历史的过程中,诗又演化出来其他形态,于是我们又能看到乐府、词这样的形式。而诗本身,也因为文人的不断创新,有了新的规则。在这些规则之下,诗有了古体诗、近体诗。

《诗经》和《楚辞》中间相隔了三百年,两者风格差异较大,显然不可能一下子由诗突变成辞。胡小石提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必然有演变过程,有演变之作。这样的说法,需要一些史料来证实。虽然年代久远,中间的资料甚少,但仍旧有一些零星作品证实了胡老的猜测。

这样的演变之说,其实在中国文学史上多次出现。它不仅表现在诗转化为词的过程中,也表现在古诗演化为律诗的过程里。

演变又是因为什么而来呢?多半是受到政治时局的影响,加上地理环境的限制。在时间的步伐中,政局时而动荡时而安稳,人的处境也随之不同,处境不同心境亦不同。文学是心境的由发,变化自然显露出来。

地理环境的限制,具体表现在物质丰富程度。南方雨水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收成好,南方人心境自然雀跃活泼,更倾向于浪漫意境;相对地北方就显得困苦,北方人就更务实了,质朴实际成他们的气质。

书中几次出现了南北文学作品的对比,比较的基础也就上面两条。当然演变不是无限的,而是循环的。胡老多次提到建安、正始和太康之风的交替出现。建安期间,诗风重内容,不太重形式;正始(魏),诗风走向玄谈,重形式,内容反而忽略;太康,诗风又回复到建安的习气。每一次的循环都会比上一次有些许不同,这就是文学发展的循环交替。

诗和文
文时

诗和文,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径。

诗,能从四言,变成五言、七言,又能化出绝句、律诗。文人从诗句整体结构上琢磨到头的时候,就开始琢磨句子,句子长短变化得差不多时,又把目光投向了字,开始推敲文字。所谓练章后,练句练字就是这个意思。总之,要写好诗,总要有出彩的地方,不是结构就是句子或字。那些佳作、佳句就是这么来的。当然每个时期的偏重还是不一样的。

文,就要单调一点。文,其实指的是散文,多半是议论争辩之文。文的变化主要在于每个时期推崇的手法不同,有时是单笔,有时是复笔。

可能是因为单笔句调参差不齐,可以随意变化,灵活度高。复笔,句调整齐,少有伸缩余地。《史记》用复笔,作者赞叹司马迁的复笔用得出神入化。如果后世推崇的复笔源自《史记》,那么单笔则来自《汉书》。总体来说,在唐韩愈之后,单笔更盛。

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知识点,读得越多,越了解诗词、散文、杂言比自己想得要复杂,里面的各种精髓实在让人着迷。

词、小说
、、

词,称之为“诗余”,可见源自诗。作者还提到词源自乐府,最初的乐府没有词,只有声,而后慢慢填词,是乐府中文字的一种放宽。这种说法朱熹、沈括都提过,所以作者认为还是可信的。

南北宋的词差别还是很大的,这就应和了之前提到政局地理环境影响。北宋词大,南宋词深。北宋词可以入歌,南宋词不能入歌。北宋词明白,南宋词曲晦。北宋词俗,南宋词雅。北宋人写感觉,南宋人写意境。大抵如此。

词的篇幅比起诗要少许多,毕竟出现在宋朝,已经是整本书的末尾了。小说就更少了,堪堪几页。这点上,还是要参考其他的文学史书籍,那里可是详实地写明了史书和小说的渊源,涵盖志怪小说、传奇小说、变文、话本、短篇小说、笔记小说、章回小说,作为补充内容弥补这本书没有下编的遗憾。

结语

《中国文学史讲稿》是没有下编的,因为胡老的遗教要求,不再整理增补元、明、清的部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唯一庆幸的是上编已然汇集了中国文学最灿烂的时刻,各中文人风采依旧可以采撷。胡老的点评也是幽默有趣,有观点有内容支撑。

上编,丰富精彩的内容,让人大快朵颐;下编,却是永不出世。这才显得《中国文学史讲稿》更为珍贵。

【文/云玖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