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认为“瘀毒”致癌

 早睡早起多运动 2022-09-09 发布于贵州

安普健康

癌症是由人体受气滞、痰凝、湿滞、瘀血、毒聚等疾病的影响并不断加重发展而来的。各种邪毒留滞体内则可导致肿瘤发生。《灵枢·九针论》谓:“四时八风客于经脉之中,为瘤病者也。”《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出:“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入至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肉著……邪气居其闻而不及,发为筋瘤……肠瘤……昔瘤。”隋代《诸病源候论》说:“恶核者,内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此风邪灾毒所成。”,肿瘤在中医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

中医认为“瘀毒互结”是诸多致癌因素的本质。瘀和毒在癌症的致病过程中往往相互影响、相互胶着、相互转化,瘀中有毒、毒中有瘀,是谓“瘀毒互结”。且瘀与多种毒邪均可互结,如燥毒、火毒、湿毒、寒毒等,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证候。瘀毒互结经过长期的病理进程,瘀愈重而毒愈烈,毒愈剧而瘀愈深,量变转变为质变,最终而致癌症。

血瘀、痰凝和气滞等都会为肿瘤的发病提供了基础的环境。特别是在放化疗术后,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速度反而加快的现象并不在少数。这正是由于放化疗虽然在短时间内抑制了癌细胞,但同时也破坏了人体的内部环境的正常平衡。

瘀毒既是一种病理产物,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其所导致的临床表现为人体内、外赘生肿块,坚硬如石,生长迅速或有转移,相当于西医学的癌症。故中医认为化瘀解毒为癌症的核心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弱血小板凝聚性,降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黏滞程度,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着床、种植,减少恶性肿瘤的扩散和转移机会;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防止和破坏肿瘤周围以及癌灶内纤维蛋白凝集,使抗癌药物、免疫淋巴细胞到达肿瘤部位,发挥抗癌作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减轻症状;消除肿块,软化结缔组织,消炎止痛,改善实体瘤局部的缺氧状态,提高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而且某些活血化瘀药物也有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作用。

研究还证实,解毒中药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直接或间接抑制、杀灭作用,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数量,还有抗菌、消炎、退热、散肿、排毒或中和毒素作用,并能预防和治疗肿瘤并发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