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滕王阁下数春秋(四)尽是他乡之客——一场秋天的盛宴

 哈哈室 2022-09-10 发布于江西

图片

王勃南下省父,途经洪州,恰逢滕王阁重修峻工,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挥毫写下了《滕王阁序》,成为中国文学史的名场面。

《滕王阁序》即席而作,但并不是一篇简单的应景之作。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切、跌宕起伏,像极了王勃的人生,正所谓“文为心声”。曾经的王勃恃才傲物,年少轻狂,讥讽皇家之事在前,触犯大唐刑律在后,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无所有的王勃在滕王阁上,重新打量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庙堂险恶,宦海沉浮,人生多么无常。经历了挫折反思之后,王勃笔走龙蛇、思绪万千,一篇千古奇文就此诞生。

图片


《滕王阁序》开篇用大量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将洪州的山川形胜、风土人情和宴会盛况一一铺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采星驰”“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文辞色彩斑斓,赏心悦目。滕王阁窗外日色将暮,雁鸣声声,水天一色,白云悠悠、江流悠悠,眼前的世界真美。王勃提笔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将宴会的氛围烘托到了极致。

图片


文章如仅此而已,那就不是王勃所作了。此时的王勃,身无长物,心如飘萍,不再是吃穿不愁的世家子弟,也不是鲜衣怒马的长安少年。他领教过皇帝的雷霆之怒,见识过王侯的纸醉金迷,体会过升斗小民的苦难挣扎,更有生死一念的痛苦煎熬。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经历了大起大落,王勃不由得兴尽悲来。从长安到洪州,“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滕王阁上衮衮诸公,“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16岁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官员,可10年后却看不到半点希望,“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不禁生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

发完牢骚,王勃笔锋一转,由悲转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天才少年没有绝望,没有自甘堕落,奋斗目标和向上的精神依然坚定。一篇《滕王阁序》,一波三折,让人品味无穷,堪称千古绝唱。

关于那场秋天的盛筵,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有《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说王勃在长江马当登船,一帆清风,行舟如有神助,夜行七百里水路,“回头已失千山,眨眼如趋百里”。王勃渡长江、越彭蠡、至赣江,从马当到洪州夕发朝至。今天,滕王阁大厅里有一幅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将这一传说演绎得简洁明快。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有几个版本,相差不大。据五代笔记《唐摭言》记载:“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以及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王勃在滕王阁临风吟诵,继续南下,跨过碧波万顷的南海,拜见了父亲。渡海返程不幸溺水而终,时年27岁。天才的故事戛然而止,犹如一首未唱完的歌。

公元676年,把王勃赶出长安的唐高宗读到了《滕王阁序》,感叹道,此人真是有才,让他回朝廷吧。身边的老太监告诉皇帝,王勃已坠海身亡。聚天下英才,是大唐皇帝的心愿唐高宗闻听天才已逝,不禁怅然若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