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共卧底叛变,投诚对象没想到也是中共卧底,转头就被毙了

 行云流水vmmxd6 2022-09-10 发布于辽宁

2009年,不仅一部《风声》带红了周迅和李冰冰,一部霸屏荧幕的《潜伏》,也进入人民视线,让人们得以窥见游走在日军、国民党敌对阵营中,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潜伏者”故事

——在这些影视剧中,卧底们坚毅、忠诚、隐忍、严谨、有勇有谋,是一个个谍战历史中无数个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真实面貌。

如影视里所呈现的那样: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又一个甘愿隐藏在敌人内部的卧底,共产党才得以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从而迎来新中国的成立。

多年后,我们依然为谍战片里所呈现的英雄气节折服,身心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而热血沸腾。

然而再回溯多年前那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情节却远比电影更精彩……

隐秘的真相:从正与反的较量,看共产党“垄断”的地下情报网

二十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在白色恐惧笼罩下的中国谍影重重。

明面上,我们看见国共政党在历史的沉浮、与抵抗日军侵略的奋勇。

暗地里,是看不见的几股力量扭斗在一起,互相角逐较劲的暗涌……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极强的保密性,很多无名英雄长期“湮没”在历史的精彩篇章背后,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

可总有那么一股力量,是新生的中国尤为出色、壮烈的一抹红。

这红,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地下间谍组织。

有别于国民党情报机关的情报工作,和处理问题时的“一板一眼”,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机警程度就非比寻常了:

他们在长年潜伏的环境下,时刻展现高超的侦察能力和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

反观国民党地下情报组织的刻板、墨守成规——或者说对党/国的忠诚,情报工作总是棋差一着,略显逊色。

就在1945年,国民党东北分部地下工作最高负责人罗大愚却做了件“揭老底的蠢事

他将手底下党员卧底的个人住址、家庭、社会关系都登记入册,理由是“加强制度,正规化运营”,更美其名曰“战争胜利后有所答谢抚慰”。

结果不出两月,这份名单就被敌人收入囊中——罗大愚本人于5月23日被日寇逮捕,由他本人收录在手的《党员登记表》也被日寇占有。

至此,国民党在东北的地下抗日组织200余人均遭到了日军的逮捕,大写的“按图索骥”!

卧底们出师未捷,可罗大愚本人,却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狱后还依然出任辽北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军战败后还能毫发无损,随军去了台湾。

回看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卧底,组织管理的手段、隐藏卧底的本领就高明多了。上至高官,下至平民百姓,有的潜伏在敌人身边直到战争胜利才被发现,有的甚至一直隐姓埋名。

在地下搞情报工作的,不是共产党,就是加入过共产党,要么就是在加入共产党的路上。

深得人心,伪装成敌人的样子;麻痹敌人,让他们坐池观天……共谍卧底们手握情报机密,身心早已献祭。

在过去以及现在没有硝烟的战争,曾经就有中共卧底叛变,而他选择投诚的对象竟也是中共卧底。身份暴露之后,转头就被击毙了。

中统主任竟是我方卧底,当了叛徒却被自己的新主子锄奸了

曾经,被我党策反的郑连魁,就代表我党,处决了这样一个随时有可能背叛党组织、经不住敌人糖衣炮弹的“贪生怕死”之徒——

一天,有一个担任中统股长的人突然找到时任国民党中统淮阴区室主任的郑连魁。“领导,我有罪。”

就在郑连魁感到讶异不已的时候,紧跟着他的下一句话也来了:“我希望组织能原谅我的错误,我坦白从宽。”并把自己是共产党派来做卧底的事实告知。

郑连魁一瞬警觉。于是当下也假作不知,佯装十足的上司样与之虚与委蛇起来。

言谈间,该股长将指派他来的上级——宋学武出卖作为交换,还表示自己愿意永远追随军统,协助查办共产党地下组织……妄求组织宽恕。

眼看着这股长吞吞吐吐、畏畏缩缩的模样,郑连魁心里不无遗憾。

嘴上却安慰道:“你先回去,我会向组织汇报的。”

股长松了一口气,转身欲离去,然而结局他想不到——郑连魁处决了他。

因为郑连魁清楚的意识到:此刻的股长,已经不是卧底,而是携带一定危险成分的叛逃分子。

所以在探究清楚国民党内部再没有其他人知晓该股长身份之后,郑连魁就毫不犹豫地一枪毙了他。

面对着眼前死不瞑目的尸体,他久久无法心静——某种意义上,他杀了“自己人”,可放任他,恐怕只会给组织留下隐患。

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会不会有哪一天,这个“卧底”是会在执行任务后叛变,还是会像今天一样,被除自己以外的上司再次策反、再反向潜伏在我党内部。

看着股长那仿佛在说“我这么相信你……”的眼睛,郑连魁只能在心中默念:去到那边我也是你的上司。

多少人像郑连魁,又都如他一般机敏应变。

他们如履薄冰,在各个派系之中游走,更多时候,他们连自己的同行者都不知道,在黑暗中靠着微薄的光和情感牵引,彼此走近、又各自走远。

这在国民党政党高官内部,也多是这种情况。

他们为了革命意志、国家的未来,高举信仰的旗帜,有朝一日终汇师

地下战场是残酷的,一个阵营的人即使面对面,彼此也有可能不认识对方;而有的时候你深信不疑、交托性命的那个人,也不一定真就如你印象中的那般可信。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前,时任国军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张克侠,一直也不相信同僚,和当时政党内部的许多伙伴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

甚至不愿意有交集,长期处于彼此窥探、彼此监视的防备状态。

不到起义的那一刻,张克侠都不知道,原来国军77军179师师长何基沣,也都是“自己人”。

两位都是“特别党员”的身份,不与任何地方组织建立联系,而是与党中央直接联系

——张克侠1929年入党,隶属于周恩来直接领导,何基沣较晚入党,隶属于毛主席直接领导。

与张克侠一开始就入党为坚持光复革命事业的决心不同,何基沣是在经历日军大军压境、110旅退守大名府、城池失陷之后才起的决心。

兵败让何基沣意识到,救国绝不能只靠一支军队几个将领来完成,中国需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政府来挽救,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希望,不能放在自私自利的国民政党手里。

这时,何基沣把目光投向了红色革命根据地。

随后更是秘密拜访了延安,与毛主席和周总理见了面,开始弃暗投明的政治生涯。

两人入党机缘不同,但殊途同归。

身居高位,两人的卧底生涯危难重重,惊险程度堪比一幕幕大电影。

比如何基沛,就曾经因为广西军阀将领李宗仁的检举而差点暴露。

最终,还是何基沣事先藏在家里的一本《总裁训示》发挥了作用——因为他深谙老蒋“疑心重、习惯被人奉承”的弱点,所以决定加入共产党参事前让就准备好了一切。

就这样,清正不阿、衷心可表的下属形象在老蒋面前立住了。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何基沣明面上的身份甚至都不是共产党员,而是“起义将领” 。

面对昔日同僚曾经耿耿于怀的“共谍”疑问,他也只回以一句“立场不同”作答。

直到1980年何基沣将军去世,他的这段传奇故事才得以公开,人们才得以从中看见,他那段被时光掩藏的赫赫功勋。

在国共关系破裂、日军侵华的背景之下,谍海沉浮之际,老蒋尚有四次扭转时局的机会,尚有一丝气力发出“天下何人不通共”的惋惜痛恨之声。

可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有志之士投身光明,选择与豺狼对垒,用黑暗做掩,义不容辞赴死——他们是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每一个“小我”。

他们用上下一心的斗志,和义无反顾的决心,齐力向前,改变着历史的轨迹。

曾为抵御外敌奋不顾身,也曾为民族大义高举正义大旗,更不遗余力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发展。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地下战场”,多的是以国民军身份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忠直之士。可脱下军装,他们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有血性、有党性的无畏英雄。

他们是张克侠、是何基沣、是郑连魁……是无数个没有忘记自己身份的、不改初心勇往直前的地下工作者。

他们数十年里始终没有背弃信仰和初心,隐藏小我,挺身而出,拯救国家和民族于安危存亡之际,被永久载录在史册。

谍报人员,无论战争与和平,秘密执行国家任务,保卫国家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