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虎说】墨白的《张一弓先生》

 文武入道 2022-09-10 发布于河南

作者简介

卧虎:作家、编辑、策划人。先后在县城、省城、京城等从事新闻和写作30余年。全国小小说作家班创始人、全国小小说高研班创始人和1-14届负责人,开创小小说网络教育先河,网上发表小小说教学相关文章万余篇。

【卧虎小传】卧虎微信:Wohu203

《卧虎辞典》· 墨白的《张一弓先生》

墨白的《张一弓先生》

墨白的散文,是小说家的散文。小说家散文的优势,在情节和细节,在以小说笔法写散文。正本清源,小说本是从散文家族成长出来的巨人。细看,现当代散文大家,从鲁迅到平凹,领军的都是小说家的散文。 

墨白的《张一弓先生》,高于这篇散文本身的,首先是它的史料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关于张一弓部分的,具有定论性质的独一无二的权威文本。说白了,是张一弓先生的文学小传,如写书,就是《张一弓自述》的大纲。在这篇散文中,墨白之所以让其一字不漏的占去三分之一的篇幅,正是敏锐深刻地认识到了它在当代和未来中国文学史的巨大价值。因为张一弓的背后还有巴金,还有正义和良心,有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暗喻。而这些,正是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先锋派作家的墨白所具有的职业敏感所致。是大义所在,无关友情。

其次,墨白把他在张一弓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研讨会上的发言也直录上去,占了这篇散文的三分之一,除内涵上的丰盈,亦使文章的结构简洁中寓丰厚,如托尔斯泰结构《复活》之法。

第三,小说家的墨白在这篇散文中罕见的抒情,使人深深感受到了快乐旷达的墨白背后,那有深情而不轻易言表的深沉的一面。标题《张一弓先生》,先生两字,彰显了尊重和推崇,其实也是一种深沉的抒情,如我们称鲁迅先生。文中前后穿插着交待了他与一弓先生交往的情节,但最撼人心魄的,还是一弓先生去世后墨白身上发生的几个细节,也是情至文生,无意中泄露了他与一弓先生一样极其性情的一面。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渲泄,展现的不仅是亦师亦友的两位作家之间的深情,更是对一位充满人格魅力,引领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大家的一种崇高的礼赞。他所表达的,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情感,还有在张一弓先生身上,我们对那个纯真的理想时代的无限的依恋和怀念。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思想情感,读后都会温暖灵魂,并在记忆中闪闪发光的:

这天晚上我和何弘来到先生家,在书房里我们看到了先生的遗像,还有陈天然先生赠送的条幅:宁静致远。还有先生喜欢的歌碟:《世界著名小夜曲》、《情人的眼泪》。看着先生使用过的电脑桌和他粘贴在电脑桌后面墙壁上的一张又一张小纸条,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曾经的激情、曾经的忧郁、曾经的笑语,都已无处可寻。

从先生家里出来,走出经七路34号的大门——那个先生生前曾经无数次走过的大门,我的心突然一阵疼痛。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想到了故乡,1982年春日的一个早晨,在家乡的集市上,在一个小伙子的菜摊上,我竟然看到了一本《花城》,就是在那期杂志上我看到了张一弓先生的那部《山村诗人》。这真是一个奇特的事件。多年之后的这个夜晚,在我离开了先生的家之后,强烈的孤独感像夜色一样从四处漫过来把我淹没了,泪水从我的眼里涌出来。那一刻,我在街边的路芽子上坐下来,在寒风里,在不断地从我身边流尚的车流里,就着从身后商店溢出的灯光,我泪水朦胧地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

2016年1月9日下午2点59分,中国当代小说家张一弓先生在郑州逝世,享年81岁。晚8时,来到先生家,哀悼。先生生前写作的书房将布置成人们前来吊唁的灵堂。曾经,我不止一次来这里看望先生并与之促膝交谈。现在,一切都成为遥远的记忆,书房里似乎还存留着先生的气息,那些曾经印满先生目光的书籍还静静地等待着它们的主人回到这里。


『 相关链接 』

张一弓先生

【卧虎说】《小说辞典》· 墨白

【卧虎说】《作家论》· 墨白

【文学评论】墨白小说评论80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