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淄川七里村修真观,传为丘处机修道之处,始建于元代,现大殿为明代遗存

 闲云行影 2022-09-10 发布于山东

上期我们在探访七里村的青石古道的时候,听乘凉的老人讲在村中部偏东的地方还有一处建于元代的修真观。

沿着村里的青石古道往南行,至村中的十字路口,往东有个石牌坊,上书“真宫观”,这是后来再立的,比较新。

穿过这个石碑坊,大约百十来米就会看到一处红墙黛瓦的古建筑,就是修真观了。大门紧闭,似乎不对外开放的样子。

根据其门前立的介绍碑来看:修真观,始建于元代,洪武二年重修,又称为真宫观、长春观、七里庵。距今有七百余年。据传丘处机曾在此修行。2008年,修真观玉皇殿被列为淄博市第一批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保护名单,2015年被列为淄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庙会为正月初九、三月十五、九月初九,庙会于2011年被公布为淄川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介绍碑旁,门口这儿有个龟驮石碑,也叫赑屃。可惜石碑没了,这个赑屃的头也被砸掉了。大门紧闭,也不知道能不能进去。我们试着打了门上留下的电话,联系了修真观的管理人员。一会儿管理人员来开门。

据《提点王志道道行之记》和《长春真人门徒王史郭公碑》所载,修真宫是由长春真人丘处机门徒七里村人王志道创建于元代延祐初年,修真宫之名亦是由丘处机所赐。所以通过这个记载,可以知道,这修真宫是王志道随长春真人修道后回淄川创建的。

乾隆四十一年《淄川县志》中也载:“修真观,长春真人所锡(即“赐”)之名也。元延祐(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使用年号,1314-1320)初,提点王志道建,有栖霞衣思斋,撰王志道道行碑。又至治(元英宗硕德八拉使用年号)元年(1321),浙西贡士聂明德撰长春真人门徒王史郭公碑。邑南七里店。”

这王志道是元初淄川七里店人,师事丘长春至燕京。时年甫弱冠,志在兴修,乃与兄王同缘相祖业之地,创修真宫,门徒云集,闾里人共雅敬之,后提点淄川道门事。

而这长春真人就是丘处机。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烟台栖霞)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死后,元世祖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世号“长春真人”。

稍候片刻,修真观的管理人骑着电动车来开门了。推开侧门那两扇红漆大门,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从院内重修捐资功德碑来看,这儿近几年又重修拾掇过。据管理员大叔介绍,大殿还保留着明代洪武重修时的老建筑,并且在大殿的后墙上有两块碑记载着。

据大殿后墙所嵌明洪武二年《修真宫提点庵主王志道田土之记》和隆庆五年《山东济南府淄川县城南七里店以东修真宫新置田土志记》两方石碑记载,此观在明洪武二年(1369)、嘉靖二十六年(1548)都有过重修。

修真观的院落为二进院落,坐北朝南,南北42米东西42米,大殿前有卷棚。

现正殿即为明代遗存,砖石结构,单脊硬山顶抬梁式混合结构,上覆青筒瓦,脊饰有吻兽,正脊上正中是双龙戏珠,隔扇门窗,过道式门厅。正殿前有卷棚,卷棚前两根檐柱,圆形柱础,梁枋施以油彩画。除正殿外其余皆为清代之后次第重建和维修。

这修真观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浩劫中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啊,也多亏了村里的善男信女捐资修缮,不过观内石龟驮着的古碑在“文革”中被破坏,仅剩被砸去头的龟壳,就是我们在门口看到的那个赑屃。

在修真观大殿西侧还有一组建筑,这是民国年间,七里店村在修真观内修建的一所小学。当时全村的孩子都在这所小学就读。原来的几间教室已经满员,该上学的孩子却上不了学,村人焦急。苦于经费不足,老师的报酬兑现不了,学校就更无法扩建,眼看就维持不下去了。民国二十四年(1935)春,乡贤张钦贤兴善心,慷慨捐资500大洋,兴建教室3间、教员室1间,剩余的钱做了办学经费,使学校继续开办,新生得以入学。

张钦贤,七里店张氏第17世,字希臣,生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此人年轻时身材魁梧,为人实在,吃苦能干,乐于助人。早先在淄川西关的全成恒大油烟房干壮工,学徒期满,掌柜的见他人品很好,勤快能干,就让他到烟房学习做油烟,以后更是当上了掌柜。张钦贤人实在,买卖也做得实在,买卖越做越火。清末民初的时候,张钦贤经商界同仁推举为淄川县城南片商会会长。

张氏乡贤捐资建校后,全校师生高兴万分,感激不尽,全村人夸赞不绝,并刻石碑为志。如今这方石碑就嵌在原教室的后墙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