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小传|黄遵宪: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逍遥_书斋 2022-09-10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这首诗,我国国家领导人曾在2003年6月香港回归六周年庆典上引用过;这首诗,是该作者的泣血之作。

那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可能知者不多,他就是写出“我手写我口”的黄遵宪。

文章图片2

黄遵宪(1848-1905)

说到黄遵宪,他可是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只是多年来,我们只局限地了解他在诗界的地位。

黄遵宪不仅是晚清诗歌创新的代表人物,还是近代中国有作为的外交家与维新改革思想家。

香港“黄学”专家怡然先生接受专访时说:“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就开放意识而言,如果说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话,那么黄遵宪是真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了!多年来黄遵宪的历史地位被不少人局限性地理解了,后人往往从文学或诗界革命的领域去理解他,而忽视其作为爱国者、思想家、变法维新者、政治家的本来面目,对黄遵宪历史地位全面深刻认识,是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

文章图片3

黄遵宪扇面

的确,对于黄遵宪,我们应该更为全面地认识他的历史地位。

读书应试

1848年,黄遵宪生于书香世家,黄遵宪的高祖父黄润修建了禄善堂,这里成为黄氏子孙求学上进的书香之地。

文章图片4

禄善堂

在四代人间,禄善堂走出了一位进士、八位举人。高祖父黄润的儿子黄雪陶、黄学锦为贡生,黄遵宪的曾祖父黄学诗为国学生,父亲黄鸿藻是举人。

文章图片5

黄遵宪故居人境庐

黄遵宪的曾祖母李太夫人是翰林李象元的后代,知书识礼,精通文墨。

刚会说话的黄遵宪就跟着曾祖母学唱儿歌,曾祖母也常口授《千家诗》,不久全部能诵。

十岁时,塾师以梅州神童蔡蒙吉“一路春鸠啼落花”句命题,黄遵宪对曰“春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塾师大为惊讶,又令作“一览众山小”,少年黄遵宪破题曰“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不凡出语足见少年黄遵宪志向远大。

黄遵宪在塾师的指导和家人的影响下学业日进。二十一岁时有《杂感》一诗,诗言“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从此诗可见黄遵宪已有别创新诗的想法。

文章图片6

刘大为 庚午(1990年)作 黄遵宪像

二十岁起,黄遵宪始考乡试,至二十九岁之前屡考不中,但期间多有诗作。

二十九岁(1876年)时,黄遵宪中式顺天乡试第141名举人,入赀以五品衔拣选知县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遵宪得以见到李鸿章,听了黄遵宪的一番言论,李鸿章对郑藻如说黄遵宪是“霸才”。

当时的李鸿章已位极人臣,能有这样的称赞可见其才学非同一般。

文章图片7

李鸿章

外交经历

1876年12月,何如璋出使日本。何如璋是我国早期杰出的外交家,中日两国正式邦交的开创者,第一任驻日公使。

文章图片8

何如璋(1838—1891)

黄遵宪不愿做只知埋头读书空谈心性的读书人,他放弃了科举正途,怀着了解世界的热望,以参赞官的身份随同何如璋赴日,走上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反对吞并琉球

到日本不久,1877年4月,琉球国国王密派向德宏向闽浙总督递交咨文,详述日本阻贡行为,请求中国帮助。同年11月,何如璋、黄遵宪一行人一到神户,琉球国就指派马兼才恳请中国向日本兴师问罪,以摆脱日本的控制。

琉球即现在的日本冲绳县,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琉球吧!

文章图片9

琉球国王宫殿

琉球与中国明代以来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关系,是清代的“藩属”。琉球国定期向中国朝贡,朝廷也以物品赏琉球。日本与琉球也有历史关系。1872年,日本把琉球改为藩。1873年以后加紧吞并琉球的步伐。1875年始琉球向中国进贡,日本进行各种“阻贡”行为。

文章图片10

琉装(琉球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

听完琉球国马兼才的诉求,何如璋、黄遵宪一到日即旁观目击了解实情,之后何如璋致函李鸿章,指出中国“不可轻弃琉球”,对日本“阻贡”“不得隐忍”,黄遵宪坚定主张保护琉球。黄遵宪在于日本友人笔谈时也谴责日本吞并琉球“属鼠偷狗窃之行,可耻孰甚”。

文章图片11

清驻日使臣照(左四为何如璋,右一为黄遵宪)

在日本参赞官任内,何如璋致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的文牍十之八九出自黄遵宪之手。

遗憾的是,使臣的意见李鸿章并没有采纳,导致琉球在1879年4月被日本吞并,改为冲绳县。黄遵宪只好把他满腔悲愤寄托在他的诗篇《琉球歌》里。

文章图片12

《琉球歌》全文(点击查看大图)

在日任职四年来,黄遵宪广交朋友,参加各种聚会,积极倡导中日睦邻友好,曾被日本历史学界誉为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

文章图片13

黄遵宪(图中中立者)与日本友人合影

抵制美国排华

1880年起,美国排华已经很严重了。

1882年(光绪八年),黄遵宪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他到任之时,正值美国排华高潮之际。

对此,黄遵宪坚决抵制美国排华政策,尽力维护华人权益。

文章图片14

黄遵宪画像

举一例:美国官吏以华人居所不卫生为由,逮捕多名华人入狱。黄遵宪亲往监狱看望。来监狱之前黄遵宪就已测量华工居所,到监狱后又叫随从丈量监狱面积。之后拿着测量数据再以美国有每人卧室须有500立方尺(大约14立方米)空气的规定为由质问美国官吏:“这里人多地窄、空气污浊,难道监狱里的卫生条件要比华侨的住处好吗?”美国官员无言以对,只得将被拘捕的华侨全部释放。

此外,黄遵宪动用国际法,争得了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从此,华工来往中美两国,就有法可依了。

维护南洋归侨权益

1891年10月底,黄遵宪以驻新加坡总领事一职抵达新加坡。到任后黄遵宪广做调研,发现华侨有“拳拳本国之心”却“不欲回国”,原因为国内存在敲诈、诬陷、打压华侨现象。于是黄遵宪向时任驻英法意比大臣薛福成汇报并提出建议,薛福成据此上奏,光绪帝批准“依议”。自此南洋华侨一直感念黄遵宪。

文章图片15

薛福成(1838-1894)

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江南五省“教案”,也是黄遵宪妥善清结,张之洞盛赞黄遵宪与法国领事“静思力辩”,“挽回甚多”。

变法维新

黄遵宪是晚清变法维新思想家和实践者。

舆论准备

出使日本期间,黄遵宪深入了解日本国情,广泛搜集200多种资料,写成诗集《日本杂事诗》,此诗集是黄遵宪准备编撰《日本国志》的史料,也是记叙日本历史和明治维新后发生变化的史诗。后撰写《日本国志》(1887年成书),全书共四十卷,五十余万字,详细论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借以提出改革主张。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日本国志》

《日本国志》是维新变法的舆论准备。1887年此书写成,黄遵宪将抄送本呈送总理衙门,但反响不大。直至甲午战争前夕,薛福成为此书作序时称此书为“奇书”。甲午战争后,此书出版,袁昶对张之洞说,此书如过早发行,可以避免战败赔款两个亿。这是对这部书的高度评价。

新政实践

1895年, 黄遵宪参加上海强学会,强学会被迫解散后与汪康年、梁启超等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

文章图片18

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1896年,光绪帝因急于变法而召见黄遵宪,君臣长谈后光绪帝决定重用黄遵宪。

1897年,光绪帝任命黄遵宪为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在湖南,黄遵宪协助巡抚陈宝箴,与梁启超等维新志士一起推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革,如设立湖南南学会、保卫局、时务学堂、不缠足会等。黄遵宪还拟定多项章程,发表演讲,以国际视野讲述维新主张,从此声名大振。

文章图片19

陈宝箴(1831-1900)

值得一书的是,在湖南推行新政期间,黄遵宪所创立的湖南保卫局是中国首家警察机构,黄遵宪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警察之父”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百日维新”开始。由于维新派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这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失败,谭嗣同等被杀,与维新运动关系密切的黄遵宪因英国、日本等国出面,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而未遭杀害,清政府放黄遵宪归故里。

文章图片20

“戊戌六君子”

乡居时光

回乡后,黄遵宪集中精力办教育。黄遵宪根据多年的海外经历,提出普及教育,选用东西方教材读本,补入中国地理、中国史事;认为教育“乃救中国之不二法门”

文章图片21

黄遵宪画像

黄遵宪联络地方文人,在嘉应成立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兴办学堂,培养师范生以促使教育普及。

由于黄遵宪的极力倡导与实践,嘉应相继办起了数百所中小学校,对后来梅州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黄遵宪先以诗遐迩闻名,是晚清诗界创新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仅有诗歌创新的主张,且有实践。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子'。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评曰:'要之公度(黄遵宪字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

黄遵宪十五六岁“即学为诗”,只是大多散佚,回乡后自行结集《人境庐诗草》。

文章图片22

人境庐

《人境庐诗草》记录了黄遵宪四十年间的生活阅历、思想实践,是一幅晚清社会生活风云画卷,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的重大变革。

黄遵宪的诗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民族灾难和风云变幻,有“诗史”之称。这不禁让人想起另外一位诗人杜甫,黄遵宪多少也受到了杜甫的影响。

结语

文章图片23

黄遵宪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员推动改革的干将,一个诗界革命的巨子。希望通过此篇,大家能不再局限理解黄遵宪的历史地位。

研究文献

[1]陈其泰.黄遵宪文化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J].学术研究,2006(01):97-101+148.

[2]文贵良.黄遵宪:汉语认识的世界视域与现代开端[J].社会科学辑刊,2009(03):186-191.

[3]施吉瑞,李芳.排华时期黄遵宪智取旧金山海关襄助加拿大华人旅客之史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5-17+191.

[4]左鹏军.黄遵宪的文化姿态与思想经验[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8-25+191.

[5]黄升任.黄遵宪与《时务报》[J].学术研究,2006(06):103-107+14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