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8版水浒为何要把擒方腊的功劳放在武松身上?这样修改有何妙处?

 贡子曰 2022-09-10 发布于吉林

方腊是谁擒获的,想必会有很多人说是“武松单臂擒方腊”,当然也会有很多人说,是鲁智深擒方腊,书上明明写着“遇腊而执”。

说武松单臂擒方腊的人大概率没看过原著,只看了98版的水浒传,在电视剧水浒传中,确实有武松断臂擒方腊的剧情。

那么,原著中好端端地鲁智深擒方腊的剧情,为什么要改成武松单臂擒方腊呢?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原著是怎么描写这段剧情的。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

方腊的被擒极具戏剧性,兵败的方腊慌不择路,逃到深山之中,结果被守候已久的鲁智深一禅杖打翻,然后就被捆了。

这简直就是守株待兔,鲁智深没费吹灰之力就把方腊给擒获了。而方腊也算是一带枭雄竟然以这样的方式落幕,这段情节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读起来稍显平淡。

对于“一代枭雄”的方腊,我们更希望他有一个属于英雄的结局,而不是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束手就擒。而鲁智深这功劳捡得实在是太便宜了,丝毫没有什么观赏性,若是把这段情节改成电视剧,恐怕没有什么看点。

于是,方腊被擒的另一个版本——武松单臂擒方腊就诞生了。

那么多梁山好汉,为什么偏偏选择了武松?

选择武松并非偶然,水浒中谁的人气在读者心中最高呢?恐怕很少有一个英雄好汉能超越武松。

就连《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都对武松充满了偏爱,用了整整十回来写他的故事,并且他的故事情节总是让人热血沸腾,读武松的故事总是让人一扫胸中闷气。

景阳冈上吊睛白额虎作恶,武松连喝了十八碗酒后上山,一顿拳脚就把老虎给打死了。

西门庆仗着自己的势力,勾引武松的嫂子潘金莲,并伙同潘金莲还是了武大郎,武松不惧权势,用自己的拳头为哥哥报了冤仇。

蒋门神强占了施恩的快活林,施恩请武松帮忙夺回快活林,武松应承下来,在快活林里用鸳鸯步、玉环腿的绝学秒杀了蒋门神,帮助施恩重霸孟州。

在书中,就没有武松攻克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武松搞不定的敌人。武松更像是我们现在爽文小说中的主人公,无论敌人多么强大,他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如果说,小说中的林冲是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悲剧典型的话,那么武松就是快意恩仇的典范。

相对于军官出身的林冲、鲁智深、杨志等人,市井出身的“普通人”武松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人们更需要的是平民英雄。

“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其实由来已久。民间文学中一直流传着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

明代崇祯年间初版的《通臂拳谱》记载有武松独手擒方腊的武术套路:

饿虎爬山一捏喉,左檎右腕使压肘。

武松独手擒方腊,还把银鱼钓金钩。

虽然根据这段描述,我们已经无法得知武松的“通背拳”究竟如何,但是最起码能说明当时就已经流传着武松擒方腊的故事了。

在传统相声《戏迷药方》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你到了《醉打山门》、《大登殿》,殿里头放着一张《采茶奇案》,案上摆着一对《武松单臂擒方腊》,当中供着《济公活佛》……

这里面就提到了“武松单臂擒方腊”,这是京剧中的曲目。不过剧中的情节与电视剧中有些不同:

武松断臂后被方腊追杀,鲁智深生擒方腊后归隐山林,将功劳让与武松。武松带回方腊后,李逵争功,质问问“想你一只手怎么擒得方腊来?”武松无言以对只得“哎呀”一声作为此剧的最后结尾。

电视剧中,武松与方腊二人经过激战,武松被砍断手臂,然后奋起神威,将方腊制服。这与京剧中鲁智深擒获方腊并让功于武松的剧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另外,田连元先生的评书《水浒传》中有一回叫“公主自杀武擒方腊,凯旋回京途中散将”。

在这一回中,断臂的武松追击方腊,途中遇到了鲁智深。在鲁智深的帮助下,他抱住方腊从山坡滚下,然后擒获了方腊。

田连元先生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央视电视剧《水浒传》的艺术顾问。在电视剧的创作过程中,田先生是出了很多力的。

其实,单臂擒方腊这个故事情节在民间还是很有市场的。可能人们对于武松这个能打虎的平民英雄的喜爱更多一些,所以他独臂擒方腊的故事才出现在了电视剧中。

那么。武松独臂擒方腊和鲁智深擒方腊,你更能接受哪一个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