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广东过第一个中秋,我就把月饼得罪了

 作家楚夫 2022-09-10 发布于广东

广式月饼。

小时候蔗糖当礼,一口甜月饼乃人间美味。

到了广东,第一个中秋节,吃一口皮薄、馅足、松软、香甜的广式月饼,对家乡湖北月饼起了怀疑。

那一年,吃百家饭的我,收了许多广式月饼,多封在金属盒里,装进纸袋,在单身宿舍贴墙列阵。

寄几盒月饼回乡,绝大多数自己享用,连街边早餐也省了。

月饼吃到一半,我就腻了,一次次强咽下去,味同嚼蜡,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不吃月饼了。

就这样,到广东过第一个中秋,我就把月饼得罪了。

离开东莞的原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月饼,只是觉得,东莞太物质了。

后来的日子,每年都会遭遇中秋月饼,却没有一次购买月饼的经历,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偶尔中秋做客,主人以月饼相待,我看看,笑笑,也就过去了。

目睹商场超市、酒店食肆里堆成墙的月饼,瞥见身边人提着月饼穿街走巷穿门入户,以为神奇。

后来的日子,吃了速食面,香喷喷的,齿颊留香。更重要的,不用寻到街边店,自己在家煮了,就是一碗人间美味。于是,整箱整箱买来速食面,当顿吃,经常分给同室而居的同事小孩。只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忽然觉得,看了速食面,有呕吐之感,知道速食面步了月饼后尘,被我抛弃了。

回到现实,看到别人家孩子天天番茄炒蛋,常常吵着要吃麦肯,心里思忖,孩子吃着吃着就腻了,不是在今天,而是在明天。

跟身边一些朋友交流,说起曾经的美食,以前的至爱,现在似乎吃不出过去的味道了,甚至如我对月饼、速食面一样。

说着说着,忽然想起儿时的味道,似乎没有甜腻的感觉。

心里知道,总有一些味道念念不忘,藏在记忆深处,偶尔遇见了,大快朵颐,吃出了回忆的甜蜜。

于是,一遍遍回乡,寻到家乡老字号,乡言俚语中,一碗热干面,一杯米酒,一碟豆皮,一张猪油饼,吃出了纯正的口感,离开时装了满满一袋锅盔、烧瓜、菜苔。知道离开了家乡的水土,异地的家乡美食少了家乡味道。

转眼又到了假期,别人家张罗举家出行,目标直指双方家乡。我善意提醒对方,今年已经顶着疫情多次返乡了,这样冒险不值得。对方笑笑,转身收拾行李,念叨家乡美食,把我晾在一边。

忽然心有所惑,家乡味道永远吃不腻,他乡味道吃着吃着就不爱了,为什么?

脑海里有了疑问,就向情感深处探求答案,终于恍然大悟。

从短缺年代走过来的我们,习惯了见面问候“吃了吗”,满足于充饥,吃过的美味都是回忆的资本,跟家乡美味的每一次重逢,都是当年缺憾的弥补。

而今客居他乡,异乡的美食激荡不起情感共鸣,看着原住民把中秋过成月饼节,知道他们在跟过去的自己对话。

在这个美食争宠的年代,我知道,家乡土产糅合了人们的年少记忆,想起来就有回忆的甜蜜,嗅一嗅都是岁月的感怀,咬一口就回到从前。

转头看那些奔走在归乡路上的人,堵在返乡车河里,脸上依然挂着微笑。

我转身收拾精神的行囊,向“家长”(家中悍妻,以“家长”称之)投去一个探询的眼神,“家长”怒目圆睁,喝退我归乡的愿望。

2022-09-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