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松园,治气有三法;治血亦有三法

 北京润雨 2022-09-10 发布于辽宁

治病当辨阴阳寒热,脏腑气血,表里标本,先后虚实,缓急阴阳阴阳者,阴血为病,不犯阳气之药,阳旺则阴转亏也,阳气为病,不犯阴血之药,阴盛则阳转败也。寒热者,实热则泻以苦寒咸寒,虚热则治以甘寒酸寒,外寒则辛热辛温以散之,中寒则甘温以益之。脏腑者,经曰∶五脏者藏精而不泻者也,故有补无泻者,其常也,受邪则泻其邪,非泻脏也。六腑者,传导化物糟粕者也。邪客者,可攻,中病即已,毋过用也。气血者,气实则宜降宜清,气虚则宜温宜补。血虚则热,补心肝脾肾,兼以清凉;血实则郁,轻者消之,重者行之。表里者,病在于表,毋攻其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标本先后者,受病之原根为本,目前之多变为标,五虚为本,五邪为标,标急则先治其标,本急则先治其木。虚实者,虚症如家贫室内空虚,锱铢累积,非旦夕事,故无速法。实症如寇盗在家,开门急逐,贼去即安,故无缓法。

治病分国中末三法。初治之道,法当猛峻。缘病得之新暴,当以猛峻之药急祛之,不使病邪久居身中为害也。中治之道,法当宽猛相济,养正祛邪相济而兼治之。末治之道,法刍宽缓,广服平善无毒,用其安中养血气,俾邪自去。


治气有三法。一曰补气。气虚宜补之助之,参、术、黄 、糯米之属。二曰降气调气。降者下也。升者宜降,轻者如苏子。橘红麦冬、枇粑叶、甘蔗浆、芦根汁,重者如降香沉香郁金槟榔之属。调者和也。逆则宜和,和则调也。其药如木香、沉香、砂、豆蔻香附、橘皮之属。三曰破气。破者损也,实则宜破。如少壮人暴怒气壅之类,药用青皮、枳、朴、槟榔之属。然亦可暂不可久,盖气分之药,不出三端,误则转剧。

治血亦有三法。一曰补血。血虚宜滋之补之。如熟地、杞、圆、人乳、牛乳、柏仁、枣仁、肉苁蓉鹿角胶之属。二曰凉血。血热宜清之凉之。如生地白芍、丹皮、犀角地榆之属。三曰活血行血。血瘀宜通之下之。如当归红花、桃仁、延胡,皆通经活络之品, 虫、硝、黄,皆攻坚下血之剂,病既不同,药亦各异,用贵合宜,不可不审。


卷五·乐集   论治大纲

顾松园医镜》又名《顾氏医镜》,十六卷,为清代顾靖远(字松园)所著,刊行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