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文帝废立太子在即,宰相高颎坚决反对,他与杨广的仇隙多是编造-今日头条

 昵称vUWeivtn 2022-09-10 发布于陕西

隋文帝废立太子在即,宰相高颎坚决反对,他与杨广的仇隙多是编造

原创2022-09-10 19:59·亦公子品文史

隋文帝时期,皇太子杨勇因为生活奢靡、妄自尊大,惹得父皇杨坚很不高兴,对其产生了猜忌之心。

之后,倍受冷落的太子妃元氏因患心疾之症忽然暴死,使得母亲独孤皇后认定,自己亲自指定的太子妃,是被太子杨勇与出身低贱的云氏(昭训)合谋害死的,因而对其心生恨意。

对此,晋王杨广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在深知大哥杨勇皇太子地位不保的情况下,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与结发之妻萧氏努力讨好强势的母后独孤伽罗,对其大打亲情牌,哄得母亲开心不已。

杨广心里很清楚,自己想要取代大哥杨勇坐上皇太子之位,只靠母后这边支持自己远远不够,还得要朝廷大臣中的重量级人物也支持自己才行。

毕竟,换易太子之事,不是帝王家的私事,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大事。

次子杨广谋上位,步步为营争皇储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之初,朝廷中有四位功勋卓著的重量级大臣,被称为“隋初四贵”,分别是:高颎(jiǒng)、苏威虞庆则杨雄(杨坚族侄)。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平定江南之后,由于功勋卓著,杨素的地位迅速上升,虞庆则和苏威两位文臣的影响力则开始下降,而作为隋文帝杨坚的堂侄,杨雄也逐渐受到了杨坚的猜忌,基本失去了实际军权。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杨坚与杨雄是同宗室的叔侄关系,怎么可能会猜忌呢?事实上,不仅杨坚猜忌杨雄,日后杨广登基,更是对杨雄充满了猜忌!正所谓:天家无骨肉。当初,北周时代的宇文护在叔叔宇文泰死后,将自己的两位堂弟拥上帝位,稍有不合就立马将其弄死了,这就是所谓帝王家的“感情”。

至此,在当时的隋朝大臣中,就只有高颎和杨素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因此对于杨广来讲,此二人的态度也是最为关键的……

有一点非常肯定:高颎是不可能支持杨广争夺太子之位的,因公因私都不会支持。

首先(因公),高颎在朝廷宰相中位列第一,位极人臣,不可能参与换易太子的阴谋。

其次(因私),高颎与太子杨勇是儿女亲家,他的儿媳是杨勇的女儿。

那么,既然高颎不可能,杨素这边又怎么样呢?

【杨素(公元544年-公元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拜尚书令、太师、司徒,再封楚公。】

事实上,杨素是非常有可能站在晋王杨广一边的。

首先,杨素有能力、有野心,并且与杨广从前有过交集(打仗时是上下级关系),私交不浅。

其次,杨素对权力与财富特别贪心,可以利诱。

为此,晋王杨广离开京城回到扬州之后,立马就将密友宇文述找来一起商议……

【宇文述,姓破野头,字伯通,代郡武川县人。隋朝名将,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子,枭雄宇文化及之父。】

宇文述是杨广的心腹,当时任职寿州刺史,归晋王杨广管理,因此杨广对其也是召之即来。

杨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宇文述后,宇文述立刻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素之谋者,唯其弟约,述雅知约,请朝京师,与约相见,共图废立。——引自《隋书·列传·卷二十六》

大意是指:杨素的军师就是他的亲弟弟杨约,杨素对他是言听计从,想要说服杨素,就得先说服杨约,我与杨约是朋友,请您派我先去京城与杨约联系,与他共同合计废立大事。

听了宇文述的计策,杨广喜上心头,片刻也不想耽误,便派其携带大量的金银珠宝返回京城,与杨约共谋大事。

【述请约,盛陈器玩,与之酣畅,因而共博,每阳不胜,所赍(jī)金宝尽输之约。约所得既多,稍以谢述。——引自《资治通鉴·隋纪·隋纪三》】

回到京城之后,宇文述立刻宴请杨约。席间,宇文述故意把从扬州带来的金银珠宝摆放在桌子上,本性贪婪的杨约就一边吃,一边挑挑拣拣地看着那些宝贝。

宇文述见状,对杨约说道:“看上去您挺喜欢这些东西,不如咱们就用它们当作赌注来赌上一把,如果您赢了,这些东西就都归您。”

杨约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好啊!”(毕竟,宇文述并没有说杨约输了怎么办。)

至于赌局结果,不用猜,自然是杨约赢了,全部的金银珠宝也都归杨约所有!

自此之后,杨约有事没事就往宇文述家里跑,而宇文述每次和他赌博都是以输收场,直到最后,连杨约都赢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便问宇文述:“你到底怎么回事?就算运气再差,也不可能每次都是我赢呀?”

此时,宇文述才实话实说:“此晋王之赐,令述与公为欢乐耳!”

杨约一听,非但没有高兴,反而被吓了一大跳,赶忙问道:“晋王为何要这样做?”

直到此刻,宇文述才推心置腹,与杨约开始大讲道理:自古以来,有本事的贤人君子,肯定要懂得趋利避害,你与哥哥杨素都是朝中大官,功名盖世,不免得罪了很多人,有不少大臣因为受过你们兄弟二人的屈辱,对你们恨之入骨。日后,皇帝一旦驾崩了,又有谁会站出来保护你们兄弟二人呢?如今,太子杨勇在皇后面前已经失宠,而皇帝也有废除太子的心意,想必此事您也心知肚明,如果您的兄长杨素能在皇帝面前,劝说其改立晋王为皇太子的话,事成之后,晋王一定会铭记你们兄弟的大恩大德。到那时,你们兄弟二人的地位,必定会从现在的危若累卵,变成安若泰山!

听了宇文述的一番话,杨约思前想后,又不好立刻答应,于是便找到了自己的兄长杨素,将事情的原委全部说给杨素听。

据《隋书》记载,听了弟弟杨约的话,杨素当时抚掌大笑,并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此事我杨素办定了!

要知道,杨素绝非一般的莽撞之人,他之所以答应得如此痛快,就是因为他朝思暮想都盼望能当上朝臣中的第一号人物。毕竟,当时的第一号大臣是高颎,如果自己能够帮助晋王杨广夺得皇太子之位的话,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自己都会成为第一号大臣!

杨素投靠晋王杨广,太子杨勇废立在即

当然,杨素此人老谋深算,他也绝对不会贸贸然地递上一道奏章,就要求隋文帝把太子换掉,其首先要做的,就是试探独孤皇后当时的真实心意。

不久之后,隋文帝杨坚在宫内举行宴会,杨素也应召前去。

由于杨素在朝中位列第二,因此身为贵臣的他就可以直接与独孤皇后说上话,于是在酒席宴间,杨素便试探着对独孤皇后说道:“晋王孝悌恭俭,有类至尊!”

大意是指:晋王杨广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既恭敬又节俭,与当今皇上一模一样!

【皇后泣曰:“公言是也。我儿大孝顺,每闻至尊及我遣内使到,必迎于境首。言及违离,未尝不泣。又其新妇亦大可怜,我使婢去,常与之同寝共食……常恐暗地杀之。”——引自《隋书·列传·卷十》】

此时,独孤皇后也有一些酒意了,给出的反应更是直截了当,只见其流着眼泪,顺着杨素的话茬儿往深里说道:“杨公您说得真对,次子杨广特别孝顺,每次听说皇帝或我派人到他那里去,他必定亲自到扬州边境去迎接,并且每次离开京城回扬州时,没有一次不悲伤流涕。不仅如此,我每次派宫中婢女或女官到晋王府去办事,晋王王妃萧氏都与这些人同寝共食。如此好的儿子与儿媳,哪里像太子杨勇和云氏二人,整日大吃大喝,亲近小人猜疑骨肉。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害怕太子会在暗地里加害杨广。”

听独孤皇后这样说,杨素彻底放心了,便立刻顺着独孤皇后的话茬儿,说了不少皇太子杨勇的不是。

此时,独孤皇后听杨素也如此表态,显得非常高兴,还立刻赏赐给了杨素一大笔钱。

如今,宫内有独孤皇后,宫外有重臣杨素。由此一来,“倒太子杨勇集团”也就正式形成了!

为了换掉嫡长子杨勇的皇太子之位,独孤皇后在其东宫里也安插了不少自己的眼线。因此,太子杨勇与云氏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在她的掌握之中。

之后,独孤皇后就开始添油加醋,在隋文帝面前吹起了枕边风,使得杨坚越来越觉得太子杨勇确实不堪重任。

另一边,杨素也在朝廷中鼓动那些任职于太子府的官员们,主动上报有关于太子的微细过失,因而使得宫内宫外都充满了对太子失德的攻伐之声。

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慢慢地,整个皇宫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皇太子杨勇的不是,隋文帝越听越多,假的也就变成了真的。

作为皇太子,杨勇当然也不是傻瓜,特别是感觉父皇母后对自己日益冷淡,他的心里也很慌乱。于是,杨勇便找了一位名叫王辅贤,善使旁门左道的术士给自己算命。

王辅贤号称精通天象,刚刚来到太子宫,便直言不讳:“白虹贯东宫门,太白袭月,皇太子废退之象也。”——引自《隋书·列传·卷十》

大意是指:他看见一道白虹一直贯通东宫大门,还看见太白金星将月亮的位置挤占了,而东宫与月亮都是太子地位的象征,因此皇太子即将被废的征兆已经显现出来了。

难道,这个术士真的会看天象吗?当然不是!要知道,骗子的情商是很高的,他对当时的舆论与宫廷动向也观察得特别仔细。当时,皇帝、皇后和皇太子的关系早就传播在外了,是个人都知道,而且作为一个高级术士,他又经常行走于王公大臣之间,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杨勇一听术士的话,觉得他就是一个神算子,于是立刻哀求道:“王术士,此事又该如何化解呢?”

装神弄鬼半天,王辅贤连掐带算,慢悠悠地说道:“如果您皇太子被废的话,也就被贬为庶民,索性您现在就在太子宫内提前装扮成庶民,穿平民百姓的衣服,如此就能将日后的灾祸提前化解!”

杨勇听了觉得非常高兴,便立刻命令手下在后花园建造了一座庶人村,每天下朝之后,他就穿着破衣烂衫在庶人村内,茅草房里的草垫子上一脸愁容地坐着,想借此来化解自己日后的灾祸。

那么,这些所谓的旁门左道有用吗?事实上,它不仅没用,有时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特别是在宫廷中,这种旁门左道的做法叫做“厌(yā)胜”,就如同当年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一样。

太子的一系列举动被隋文帝知道后,不禁心生疑惑:他是不是暗地里有什么阴谋?

于是,立刻派大臣杨素去了解内情……

作为隋文帝的特使,如果杨素当时还没有站在晋王杨广一边,也没有害太子的想法,可能还没什么事情。但是,如今的杨素早已经铁下心来,要将杨广扶上太子之位,自然就会利用这次的机会把杨勇拉下来。

因此,杨素就先派人通知太子杨勇,自己奉了皇帝的命令要到太子宫去了解一些事情,杨勇一听,丝毫不敢怠慢,立刻穿戴整齐在府门处恭候杨素。

谁料,等了好长时间,杨素就是不出现,而是在别处喝茶休息,拖拖延延。杨素的目的很简单:激怒太子杨勇!

等候许久,见杨素姗姗来迟,太子杨勇果真一肚子的火气,怒形于色,与杨素整个的问答过程也都充满着不合作和敌对情绪。更糟糕的是,当时不止杨素一人,周围还有很多的官员也都看在眼里,可以为杨素作证。

回宫之后,杨素便向隋文帝禀报:“勇怨望,恐有他变,愿深防察!”

大意是指:皇太子杨勇的态度非常嚣张,他怨恨皇上您是肯定的,现在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怕太子会铤而走险,做出些别的什么事情来,皇上还是有所防备为好!

杨素的这番话说得非常严重,其言外之意很明显:皇太子杨勇很可能会对皇上做出篡弑之事!

隋文帝一听,大吃一惊,于是立刻下诏,把东宫的卫士全都换成了老弱病残的士卒们,而后又派人在自己的宫殿与皇太子的东宫之间,安排下特别的岗哨,防太子如同防敌寇一样。

见隋文帝有如此举动,朝中大臣们也都不是傻瓜,便开始纷纷指示皇太子杨勇不仁不智,并一致认定,皇帝废除太子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宰相高颎坚决反对换易太子,与晋王仇隙多数编造

即便如此,隋文帝的内心其实还是很犹豫的……

毕竟,废太子一事,事关国本,而且当时朝内还有一个关键性人物没有站出来表态,那就是宰相高颎。

于是,趁着一次君臣二人单独相处之际,隋文帝就想试探一下高颎,假装很随意地对其说道:“最近,晋王杨广的王妃萧氏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仙告诉她,晋王当坐天下,不知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高颎听出了隋文帝话里有话,明摆着是在暗示自己,他准备换易太子了。于是,立刻跪倒在隋文帝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由此,君臣二人不欢而散。

说起宰相高颎,他之所以不赞成晋王杨广做皇太子,在不少史料中也曾提到,之前杨广做统帅攻伐南朝陈国的时候,曾俘虏了陈后主(陈叔宝)及其妃子张丽华,因为杨广好色,想留下张丽华自己享用,不想却被高颎下令,将美人张丽华给斩了,由此二人也就有了死过节。

关于此事,在《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确实都有过记载,而日后提及隋炀帝杨广的明清小说则更将此事极尽渲染。

可是,如果仔细研究史料,这件事情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首先,杨广在当晋王的时候,是非常注重其个人形象的,他一直在努力树立自己不好女色的道德形象,由此才使得自己在父皇母后的心目中,分量越来越重。

试问,如此小心谨慎、深谋远虑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南伐陈国这样万众瞩目的时刻,因为惦记一个敌国美人,而毁掉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形象呢?

其次,按照年纪来看,张丽华当时所生的陈国太子陈深已经15岁了,而晋王杨广当时也才20岁,张丽华最少也得30岁往上了。依据常理推算,如此年轻英俊的王爷,再怎么也不会去喜欢一个老美人。

另外,如果仔细研读《陈书》《南史》,可以看见上面的明确记载:晋王广命斩贵妃。也就是说,正是杨广下令斩张丽华,以谢江南百姓的。

由此可见,所谓杨广与高颎二人是因为张丽华而产生仇隙一事,应该是后来的人为了贬低隋炀帝杨广,故意编造出的一个类似于故事一样的情节。

当然,无论这个故事如何,但高颎坚决反对隋文帝换易太子、废长立幼的事肯定是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