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浦美术馆 || 程十发 《山路松声图》

 zdjphoto 2022-09-10 发布于上海
Image
Image
Image

程十发 《山路松声图》立轴

尺寸:147X75.5cm

款识: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戊子(1948年)八月六日临六如山路松声并存其款识。十发居士程潼。

钤印:十发居士、云间程潼、程潼临本、安定郡、印造斋

画家自题签:临六如居士山路松声图。岁在著雍困敦(戊子年)九日装池,十发程潼。

徐建融题签:程十发先生山路松声图真迹神品。丁亥秋月长风堂。徐建融题端。

出版:《艺海集珍-近现代中国书画作品集》第八辑,西泠印社出版社,第123页。

《画家十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33页。


山路松声 泽古功高

Image























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

这件《山路松声图》是程十发先生早年摹古精品之一,临自六如居士唐寅的原本。画幅中层峦幽壑,飞瀑流泉,山腰苍松葱郁,虬枝老干,掩映其间,山下平湖一湾,清澈见底,崎岖野路,蜿蜒向涧,增加了画面的幽深感,一隐者偕童子凭眺倚栏,高士虽人小如豆,但轩昂洒脱的风度神采却活脱如生。

《山路松声图》为明代唐寅的重要代表作,原作采用全景山水的构图方式,写 “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女几山景色,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手头有一册1936年出版《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第三册书画卷中第一一七号图版即是唐寅的《山路松声图》。此书当年为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而制的布面精印画册,属于当时的领先水平,但图片细节远谈不上清晰。更何况当年的程潼是无力购买此类精装本,他所参考的《故宫书画集》是北平故宫博物院编辑,京华印书局珂罗版宣纸影印,印制时间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其书的图片质量更下一筹,仅可见高山耸立,苍松虬曲而已。

新婚燕尔 程十发与张金锜夫妇

于是年仅二十余岁的画家在原画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身对笔墨的探索和理解,尤其是松针的处理,既然不能辨原作细节,不如别出机杼,自写自意,对待前贤仿古而不迷古,力求神似高于形似的个人风格已经初见端倪。整作笔墨秀劲清雅,虽还处于自学摸索阶段,但可以看到画家有了扎实的笔下功夫,墨韵生动,用笔则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点出了松声的意境,极合唐解元洒脱不群的风格。

程十发先生赞同技法的重要性,却一直坚持认为艺术精神更为重要。在学生时期进入上海美专之后,在当时一片大写意、大泼墨或紧跟四王的艺术风气之下,他直接将目光投射到元代、乃至唐宋,选择了直追前贤。根据夫人张金锜晚年回忆,当时程十发甚至拒绝临摹老师的画稿常遭到守旧的教师的斥责。在四十年代,他一直以《故宫书画集》四十余册以及其他珂罗版画册为模板,潜心临摹古人画作。因为当时的作品是根据印刷品造出来的,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个斋名叫“印造斋”,常钤在这一时期的摹古作品上,一如本作上亦有此印。

Image

明·唐寅《山路松声图》原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虽然对于“印造斋”有这样一个带着苦笑的幽默解释,但从字面讲,又可视为画家先对作品有一个大体把握的印象(印),然后再加上出自自我的发挥(造)。总体上不失原作风范,但又能不亦步亦趋。或许可以说,正是因为参考图本质量差,反而让先生学画不受前贤笼盖和束缚,更激发出画家超凡的才气和大手笔吧。

Image

唐寅《山路松声图》民国时期出版物

与本幅十几年前已有一段画缘,如今又得入藏,细看本画自完成已经阅七十余寒暑,经多劫而无损如新,亦可谓天佑之。坐卧于画前,山野幽旷,气质高古,与画中高士如有神会,静听松风,意趣幽远。观者仿佛也能体会到,一位视艺术为生命的画家,作品中饱含着追索和热切,却化作如此平静、坦荡的笔墨,清雅深沉,余味绵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