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叩问老家何处是?

 新用户06868399 2022-09-11 发布于内蒙古

第 1950 期

人这种东西,和雀儿不一样,雀儿没有家园概念,而人有。雀儿长大,翅膀一硬,离开那个窝就再也不会回去了;人不行,无论你的老家曾经是多么地不堪,但依然改变不了你的家园情结,这是区别。人类的这种故土情结,直白说,就是带着思维密度的眷恋。文化人把它称作乡愁,虽然称呼有别,但它们的内涵都差不多,全是关于故土、童年、怀旧这些表达。说重了,就是老家在,温存就在。

和我三姐她们那个年龄段的姐姐们,嫁到本村的很少,多半是外地的,当年父母健0的时候,老家还能常回来看,父母在,情理上就给维持一个老家;父母去,若兄嫂、弟媳周往不好,老家仅仅是个概念意义的存在了,有老家也再难回去。事实上,农村老家的现实情况大致如此。兄嫂、弟媳和小姑大姐处好的也并不多。这是很普遍的姑嫂关系。我知道这是句惹人恼怒的话,但也怨不得我说,不信你回村看看,就知道了!

三姐她们那茬姐姐们,年龄上下都在六十多岁或不到七十这个阶段,多数也属于心有老家而回不去的无奈,我知道这一点,因为她们时常感慨这个事儿。我的妻子与我姐姐们关系极好,这也算个例外,所以我姐姐她们有足够傲人的资本来炫耀回老家的感受,这个想当然也会引燃其他人的情绪。老家就是个暖心的话题,说起来也尽是满满的回味和留恋。


姐姐们常回来,虽然父母不在了,但好在我这个兄弟还给她们维护了一个完整的老家。她们随意来,也随意去,来住的时间长短也不等,短的半月十天,长的可能有半年之久。只要她们一说回老家,去弟弟那儿,就会引起他人的羡慕,觉得那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呀!

大姐和大姐夫都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了,退休在家,当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回老家一住好些时,我们也盼望姐姐们来,她们来能帮上忙,也轻闲了我们俩。大姐习惯每天给烧火做饭,和在她家一样,姐夫负责起喂猪喂鸡,不时还在菜园地给刨练除草,摘瓜起菜。妻子和大姐夫说笑,你们功劳是有了,报酬就是咱家的鸡蛋、羊猪肉和白面。啥时候孩子们来接,啥时候给你们打包好!

那一年,园子里的香瓜长势极好,老姐夫虽牙口不好,但也爱吃这一口,什么沙的、面的、脆的、甜的,统统是来者不拒。我们回家,屋子里是满满的瓜香,盘中早已洗好了各类香瓜。一秋天都像过中秋节一样!大概是临近冬天,孩子们来才把她们接走的。

老姐夫觉得园子太单一,可能是缺几样果树的原因,他说他在包头那块儿,有朋友家是种果园的,他说他来年春儿要给把桃、李、苹果树都买来种,临走的时候,还是一直念叨这个事儿。他说,明年他要是再能来,就等春天来栽下。妻子一听,就怼他:这叫啥话?来就是来,啥叫再能来?老姐夫也似乎知道说错了话,忙又笑着解释,就是说嘛!人毕竟老了!

老姐夫回家后,据说着凉得了感冒,咳嗽一直不停,去医院一查竟然是肺癌晚期,不到三个月就病故了。回想起他说得那句“能再回来的话”,才觉得真是谶语了。他一直清楚他的病,却还是惦记着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始终认为是老家给了他最美好的陪伴。唉!很泪目的一段话啊!

忽然有一天,我想起个决定,让姐姐捎话给其他姐妹弟兄们,若是想回老家看看,老家又没靠实的人,只要不嫌弃我的,那就不妨来我家哇,把我当成老家的亲人,我来招待!我也是个常年在外的人,这比起常在家和常在外的人,可能会有多重更深切地理解那种感受,重要的是可以针对每个人的想法,去味解老家的含义。说真的,关于老家的元素也真是太丰富了,看不完也品不够,但能感动并沉淀于心,那就是所求的结果。


你说,还想上上那座山,坐坐那块儿石头;到村口去看看整个村庄,一定可以遇见熟悉的邻居街坊?心里头常怀念弟兄姊妹睡过的大热炕,盘腿就卧围着一圈正吃着莜面闷山药等等。

老家,也可能具体到某种东西或事物,在不经意间忽然想起,是一把烧麦穗?还是一把豌豆荚?是野外牛粪火烧出来的沙山药?或者一场雪后套雀儿,融雪把鞋子和裤角浸湿了,回家让母亲唠叨?这些生活场景拿例子是举不完的,反正涵盖了整个心里的老家。

我虽然也有浓厚的老家情结,但准确的说,我更推崇像雀儿那样的生活方式,把每一片自由的天空当成家,那个真是太洒脱了!不知要高出我们人类多少个维度。我极赞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大意是哪里给我自由,那里是我的老家!这也是对纳粹铁蹄下老家的一种宣誓。科技狂人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其实也是对老家故土概念的颠覆,从某个角度讲却是推动人类的前进步伐。我不敢猜想,若是真有成功的可能,那么再回望地球这个曾经孕育人类生命的老家,你会有何感受呢?不知道!


原创文章:作者|老Q子
文章编辑:王成海

作者介绍:老Q子,本名乔有才,二连浩特市人,祖籍乌兰察布商都县,是一个穿行于现实和理想的行者,喜欢阅读,酷爱写作,尤其擅长历史随笔和散文的写作,文笔朴实典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