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猫鼬生吃眼镜蛇:F/A

 shr911 2022-09-11 发布于河南

航展上的苏霍伊米高扬风光无限,也有无数航空爱好者为其背书。可能大家还记得在80-90年代,苏霍伊米高扬就是航展上最亮的星。在其性能公布之前,习惯于料敌从严的欧美航空界大幅度高估了其性能数据。

然而,有这么一款西方飞机,它以一己之力在模拟空战中戳穿了苏霍伊和米高扬的画皮,而自己的人气却半红不黑,更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而被东方大国的军迷所竭力贬低。我们忘不了它服役生涯中抗苏奇侠的经历,更瞠目于它以非推力矢量战机的身份,发扬了X-31的“猫鼬”机动成为“眼镜蛇”机动的克星。它就是本文的主角,F/A-18“大黄蜂”系列。

第一架F/A-18出场典礼。

名词解释

持续盘旋性能:表示飞机不损失高度和速度(能量)的盘旋能力,这个能力越强说明格斗占位能力越强(前提是其他性能相当)。

瞬时盘旋性能:表示允许飞机损失能量的极限盘旋能力。这个能力越强表明越能在格斗开始的短暂时间内取得一定的角度优势(前提是其他性能相当)。

加速性能:从一个速度增加到另一个速度需要的时间。这个能力越强表明两个机动之间的衔接时间越短,“技能冷却”时间越短(前提是其他性能相当)。

超常规机动性能:类似于瞬时盘旋性能,但是飞机的姿态较为怪异,换成普通的飞机早就失控了,必须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保持对飞机的控制,很少有飞机有这种能力,提供了比瞬时盘旋更强的短时间占据角度优势的能力(前提是其他性能相当)。

西方高估米格-29的性能与恐慌

上世界80年代米格-29公布之前,西方称之为“拉姆-L”(也有翻译成拉明-L)。由于曾经高估过米格-25的性能,西方这次估计米格-29时也充分发扬了其“料敌从严”的祖训,将其估计成了一款超乎时代的UFO:空重仅9000千克,军用推力速度1.2马赫,满油推重比1.33,半油空战推重比1.43,爬升率380米/秒。

西方估计的米格-29(拉姆-L)军用推力速度可达1.2马赫。

西方估计的米格-29(拉姆-L)空重仅9000千克,满油起飞推重比1.33,半油推重比1.43,爬升率380米/秒。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海湾战争中凯撒.罗德里格斯惊奇的发现F-15在绕圈战中彻底压制了米格-29并迫使其耗尽能量坠地。

米格29飞行员Sayhood承认一开始很自信,自认为有优越的转弯能力,没想到却被F15以机动性压制,一直被咬尾,怕被响尾蛇搞下来,不得不俯冲补充能量,结果撞地上了。Sayhood反应够快提前跳了伞,腿摔断了。

米格-29的具体数据公布之后大家赫然发现,米格-29的空重居然超过了11000千克,作为一款路基战斗机居然比舰载的F/A-18A/C还重,可见大家都太过于高估米格-29的结构设计水平了。米格-29的机动飞行性能属于三代机平均水平,但已经不拔尖,更达不到西方估计的“超凡入圣”的水平。

而同时,俄罗斯也加大了对米格-29/苏-27的宣传力度,声称其离轴发射能力高达60度的R-73配合其头盔瞄准与显示设备,具备极佳的格斗杀伤效率。对手说啥,西方就信啥,甚至还加倍的信啥。而F/A-18需要用自身的机动优势逆转俄罗斯的离轴发射能力优势。

诺斯罗普公司发现边条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升效果又下降,这表明达到基本机翼的极限。同时,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边条外形设计也有重要影响。F/A-18战斗机(尤其是E型)边条形状为尖拱形,升力特性最好。无独有偶,另一款典型三代战斗机苏-27在设计之初也对三种形式的边条进行了风洞实验,苏联人的结果同样证明了尖拱形边条有着最好的升力特性,遗憾的是,因为未能解决高攻角俯仰力矩控制的问题,苏-27并没能用上风洞测试中性能较好的两种边条。

苏-27飞机研发过程中实验的三种边条,可见性能最优的尖拱边条未能采用。而且5号边条虽然面积小于3号边条,性能却优于3号边条。然而苏-27最后使用的是风险最低的3号边条。

红色十月演习中戳穿米格-29的画皮

从1995年起,美国海军F/A-18机队每年都有固定的对外交流训练。参加训练的飞行员需要经历9小时的越洋飞行,抵达曾经位于铁幕另一侧的“东德”,与传说中最强悍的对手,装备头盔瞄准器与大离轴角武器的米格-29切磋较量一番。这一系列演习就是代号为“红色十月”的训练科目。

然而,F/A-18却以独特的机动能力逆转了米格-29的大离轴发射能力,打出了超过1:1的的交换比。考虑到大离轴发射能力本身已经被认为是“游戏规则改变者”了,那么F/A-18的机动优势一定是明显到了一个令米格-29难以忍受的程度。这些独特的机动能力,将会在后文详述。

飞行性能

先明确一下重量标准。超级大黄蜂携带前视红外吊舱,5枚AIM-120和2枚AIM-9,60%机内燃油时的总飞行重量为43764磅(超级大黄峰block2手册),扣除燃油,翼下挂架,吊舱和导弹,可得使用空重约31000磅,若算上翼下挂架则单座型接近32000磅,双座型接近32500磅。考虑到如果使用“2中2近”作为空战挂载时可以直接用进气道贴身挂架而无需翼下挂架,本文以单座型不带翼下挂架的性能为准。之所以使用“2中2近”,是因为尺寸更大的苏-27单座基本型在其官网上的空战起飞挂载即为2枚R-27和2枚R-73导弹,再加上5270千克燃料,此时总重为23430千克。又因为苏-27在其TsAGI(俄罗斯中央流体研究院)报告中的飞行性能测试使用的飞行重量为18920千克,为了避免载油过多对超级大黄蜂不公平,以下计算中超级大黄蜂的重量通常取15855千克,亦即35000磅(除非数据难以找到,会取其他数字)。“公平比较”是本文写作追求的首要原则。

第三代战斗机最吸引眼球的一个特点之一是其大迎角飞行能力,而谈起大迎角飞行能力,人们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Su-27战斗机著名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根据我国特级试飞员李中华的报告,为完成这一动作,飞行员需要驾驶Su-27飞机在预定高度预定速度下,断开电传操纵系统电门和迎角限制器电门,迅速拉杆到底。在这一动作下,Su-27飞机的瞬时攻角超过90度,形成短时间内机尾在前机头在后的奇特姿态。曾有人目测估计俯仰率70度/秒,然而经仪器测量在40-50度/秒之间。随后推杆至中立位置,右发动机加至最大状态,以形成偏航操纵力矩,防止航向偏离。飞机状态接近水平时,接通电传操纵系统电门和迎角限制器电门,调整飞机状态,整个动作持续时间约为5秒。

Su-27飞机的眼镜蛇机动俯仰率实测值。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普加乔夫驾驶Su-27战机在1989年巴黎航展表演这一动作的14年前,诺斯罗普的试飞员曾在多个场合中驾驶YF-17展现过更为惊艳的“Hang and Look”机动,在这个动作中,YF-17战机能将其瞬时攻角拉到105度之高,并将这一高攻角状态保持将近20秒。这一能力在F/A-18E/F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根据AIAA的F/A-18E/F性能测试报告,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机动时的瞬时攻角超过100度(爆表,实际值未知,刻度只到100),峰值俯仰速率达到80度/秒。

正在做Hang and Look机动的YF-17战斗机

超级大黄蜂的瞬时俯仰速率。曾经达到80度/秒。

超级大黄蜂的瞬时攻角,注意数值已经爆表,刻度只到100度。

而比起瞬时可用攻角,稳定可用攻角则是一个在实战中更有价值的指标,因为这个攻角是维持力矩平衡所能达到的攻角上限,是实际单环格斗/剪刀格斗中实际用到的数值,代表了使用“无离轴发射能力的武器”时的攻击范围。苏-27飞机的最大可用攻角限制为24度,而在携带约4000千克航弹或S25火箭弹的情况下,由于外挂物对飞机焦点和重心的改变,加剧了Su-27的跨音速上仰问题,使其最大可用攻角下跌到20度。

苏-27的最大可用攻角随马赫数的变化图

而得益于更适合大迎角飞行的气动构型,尤其是进化到F/A-18E/F阶段,综合使用了形状更为合理且大面积较大的尖拱形机翼边条,可开闭边条放气门,机翼前缘锯齿,外倾双垂尾,大面积平尾,能整体下偏的后缘副翼等,F/A-18E/F战斗机的最大可用攻角达到了约55度,为苏-27战斗机的两倍以上,这为其在近距离格斗,尤其是配合大离轴角格斗导弹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优势。

澳大利亚的Kopp教授是苏27系列的资深粉丝。此人机缘巧合在F18F后座体验了一把“任意机首指向,快速原地掉头”之后悲愤的写出了上面的话。

在印度MMRCA测试中,F/A-18E/F被评定为瞬时盘旋性能最优战机,而不是台风/阵风/鹰狮这样通常被认为有很好瞬时盘旋性能的“三角翼+鸭翼”战斗机。当然MMRCA测试并非只看瞬盘,最终的得标机型阵风是综合考虑了性能和报价的结果。

印度MMRCA测试中对F/A-18E/F的评价。

美国海军的过载限制往往较为严格, F/A-18C的最大过载限制为7.6G,设计重量32000磅,F/A-18E的最大过载限制为7.5G,设计重量42097磅。但F/A-18系列战机仍保留了一个过载限制器的超载开关,当这一超载开关被启用时,F/A-18战斗机的过载限制能提升33%,即获得10G的过载限制,在这一应急过载限制下,35000磅的F/A-18E战斗机的瞬时盘旋率甚至能达到惊人的35.5度/秒。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0G可能不属于正常使用范围,但是F/A-18系列可以正常无顾虑的使用8-9G过载。所谓的7.5G是因为舰载使用强度过高而保证寿命的保守之举。芬兰等国使用的F/A-18系列飞机因为不涉及舰上起降,日常使用都是9G过载限制。

不涉及舰上起降的F/A-18可以在大多数挂载模式下使用8-9G过载限制。

F/A-18E在飞行中连续做出8.5G过载(翻译自图中的外文说明)。

在持续盘旋性能方面,印度MMRCA测试中,在印度的热带大气条件下(会导致机动性低于标准大气)F/A-18E/F的持续转弯角速度测试值达到了EF2000“台风”的93%。我们知道“台风”是以持续转弯能力著称的。虽然不知道印度测试中的载荷和载油标准,但是93%这个数字已经足够好,至少比很多竞品,如“侧卫”系列要好一些。当然,MMRCA选型并不只看性能,最后“台风”和F/A-18E/F均落选。

经测试,F/A-18E/F的持续转弯能力达到了“台风”的93%,已经相当出色。

在加速性能方面,根据2008年更新的超级大黄蜂block2操作手册,其超低空,38000磅(17241千克)飞行重量下,360-550节的加速时间仅耗时10秒,520-550节加速仅耗时1秒,亚音速平均加速度高达10米/平方秒。而苏-27单座基本型在18920千克飞行重量下(载油量远小于超级大黄蜂上述条件)的该项性能仅9.15米/平方秒。考虑到其主要竞争对手苏-33的重量和阻力进一步增加而推力未见长进,该项性能必然进一步恶化。

超级大黄蜂在38000磅时的加速性。注意520-550节仅耗时1秒。

F/A-18E/F战斗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包线。

F/A-18E战斗机在携带两枚AIM-9与两枚AIM-120导弹的情况下,F/A-18E战斗机的高空最大马赫数约为1.6马赫,海平面最大平飞速度为1.02马赫。而在干净构型的情况下,F/A-18战斗机则能达到1.8马赫。苏-27战斗机在速度指标上对比F/A-18系列有明显的优势,其高空最大马赫数约为2.35马赫,海平面最大速度约为1380km/h。然而对于舰载型的苏-33战斗机,由于鸭翼带来的额外阻力,其最大速度有明显的下跌。空载的苏-33战斗机的高空最大马赫数下跌到2.17马赫,海平面最大平飞速度下跌到1200km/h,已经无法超音速,甚至还不如带4弹的F/A-18E。再考虑到加速性的劣势,实战中苏-33面对F/A-18E并不能做到比对手飞得更快。

图3-10 Su-33低空速度下降到1200公里/时,已经是亚音速。

独特的超常规机动能力发展实录

这可以说是诺斯罗普的老本行。70年代试飞阶段就已经发现YF-17有很不错的超常规机动能力。80-90年代的量产型经典大黄蜂具有同代机中最优的此类性能,虽然飞行员培训中没有设置相关课程,但是经过飞行员自己的探索和口口相传,某些机动成了经典大黄蜂的招牌动作,并且在和德国空军米格-29的“红色十月”演习中多次使用,取得辉煌战果,战而胜之。考虑到大黄蜂这是用AIM-9M对抗头瞄+R73的米格-29,相当于用机动优势硬生生逆转了对手大离轴优势,非常不简单,称其为经典大黄蜂服役生涯的高光时刻也不为过。当然,更精彩的在后面。

90年代末开始发展的超级大黄蜂更上一层楼。得益于多项提升,超级大黄蜂具备了以极小半径和极短时间完成回转的超常规机动能力(通常称为pirouette芭蕾回旋),在格斗中有相当优势。

超级大黄蜂的pirouette芭蕾回旋动作(请编辑注意,此图为gif动图,见附件)

90年代初,西方对超常规机动能力的努利在X-31验证机身上结出硕果,多项机动享誉全球,其中一个成名技为“猫鼬”(Mongoose)机动。

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的超级大黄蜂能不用推力矢量,只用气动舵面完成“猫鼬”机动,展示了其在三维空间做出复杂的“甩尾”机动的能力,即使目标急减速(比如“眼镜蛇”等机动)也无法使超级大黄蜂超前。注意其名称“猫鼬”是对“眼镜蛇”的针锋相对,因为猫鼬吃蛇,尤其是眼镜蛇。

超级大黄蜂的“猫鼬”机动,可外挂中距弹等武器做出。该机动最早由X-31开创,而超级大黄蜂是第一个不依赖推力矢量,只用气动舵面完成该机动的量产型飞机(请编辑注意,此图为gif动图,见附件)

边条的非对称涡流使得超级大黄蜂有很强的偏航机动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幅度机头指向。此机动可携带副油箱完成,与苏俄飞机形成鲜明对比。(请编辑注意,此图为gif动图,见附件)

经典大黄蜂同样不遑多让。(请编辑注意,此图为gif动图,见附件)

进入全面作战评估之后(1999-2000财年),超级大黄蜂验证了一项重要能力提升:其转弯能力峰值和经典大黄蜂类似,但是能更长时间的维持高角速度转弯,使得总转向角度更大。

超级大黄蜂的转弯能力峰值和经典大黄蜂类似,但是能更长时间的维持高角速度转弯,使得总转向角度更大。

虽然飞控和气动都对这些超常规机动能力产生了影响,但通常认为气动的因素更多些。以超级大黄蜂为例,其气动设计创造性的使用了耳目一新的边条形状,可开闭的边条上表面,小后掠角机翼结合前缘锯齿,全翼展可下偏襟副翼(通常飞机只有半翼展);而其飞控仅仅使用了传统的飞控算法设计。更有甚者,在其全面作战评估的初始阶段,飞控甚至阻碍了其机动性的发挥:不少飞行员抱怨无法做出pirouette动作,经检查发现是飞控过于强调偏航轴安定性,最终不得不删掉了一些逻辑,才将机动性解放出来。

没有使用花里胡哨的先进飞控算法,没有推力矢量,而仅仅是较为复杂的气动设计,就使得超级大黄蜂具备了优异的超常规机动能力。不依赖推力矢量的超常规机动能力,因为没有喷口偏转带来的推力损失,使得大黄蜂系列在这类机动中的高度损失很小,恢复衔接下一机动更快,不会像苏霍伊家族那样猛掉高度。苏霍伊家族的大幅损失高度的缺陷不仅曾在航展表演中屡次产生灾难性后果,也导致其在与超级大黄蜂的模拟空战中吃瘪,后文会详述。

直面宿敌

透露大量格斗演练细节的飞行员社交媒体账号

2009年起马来西亚的F/A-18D和米格-29N开始了日常对练,屡占上风。

大黄蜂家族和支点家族可谓传统冤家。1980-90年代曾经在红色十月演习中和德国米格-29杀的难解难分,对抗比分在前述章节中已经有所介绍。从2009年起马来西亚的F/A-18D与米格-29N开始对练。2014年起,装备有推力矢量的“终极侧卫”苏-30MKM加入了对抗。

根据F/A-18D在马来西亚与米格-29和苏-30MKM的对抗来看,尤其是多次对抗细节被飞行员上传至社交媒体,F/A-18D对米格-29N有较高胜率,对有推力矢量的苏-30MKM基本相当。值得注意的是F/A-18D总是带较多的副油箱等外挂。对抗米格-29时至少带两个副油箱而对手最多只有一个,对抗苏-30MKM时至少有一个副油箱而对手是空载。按照飞行员的说法,如果是实战当然可以扔掉,但是平时还是想得到更好的锻炼。另外正如前述章节所说,苏-30MKI易于掉高度的特点经常给F/A-18D送出大礼,这点在飞行员自己的原话中有多次体现。

当主角变成更强的F/A-18E/F时,情况出现了几乎一边倒的局面:不仅能更加轻松的战胜米格-29,对苏-30MKM也有了很高的胜率。

交错而过的F/A-18E和苏-30MKM,注意F/A-18E带有机身中线副油箱。

值得注意的是苏-30MKM是配置相当高的侧卫改进型了,有推力矢量等提高机动性的设备,而且不像苏-33,歼-15等舰载机有上舰增重,即便如此仍然输给了F/A-18E。这足以说明F/A-18E在非隐身战斗机中相当强悍的空战能力。目前的非北约国家中,很难找到一款能够挑战F/A-18E的舰载战斗机。以上说的都是机炮空战,还没考虑到AIM-9X block2等导弹的优异性能。

如果说格斗打不过可以打超视距,那就有点自己骗自己的味道了。作为装备APG-79相控阵雷达和AIM-120D这种极品梦幻组合的F/A-18E而言,留给对手的念想恐怕只有“我的鼻锥直径似乎大一些?雷达是不是能好一点啊?”

注:“大鼻子定理”是仅在我国军迷圈流传的神奇说法,昌航某黄姓挂科大仙是该定理的忠实拥趸。该定理表示鼻子越大,雷达越猛。全然不顾电子设备小型化才是方向,众多高性能雷达用更小的体积取得更好的性能。比如阵风的RBE2 AESA雷达以很小的尺寸实现了对典型非隐身战斗机目标超过200公里的探测距离(资料来源Grolleau, Henri-Pierre, 1 November 2014, L'antenne ACTIVE dans l'aero. p. 9.),而枭龙虽然鼻子更大,其最新款的KLJ-7A仅170公里(中电科14所王宏哲访谈)。我们要明白,大头娃娃往往是脑积水,而不是脑容量大。否则的话,图-128岂不是最强战斗机?当年苏联在驱逐舰上为了增加1M内存用了一堵墙的空间,岂不是完爆现在的小内存颗粒?不要本末倒置,把手段当目的,这是低智人士常犯的逻辑错误。

脑袋大绝不代表脑容量大。笔者相信昌航黄姓挂科大仙的脑袋看起来并不比正常人小。

实战中的表现

F/A-18系列在实战中不像F-15/16那样有赫赫战功。1980年代实战首秀参与了“黄金峡谷”行动,没有空战战果。最近的空战战果是2017年击落了一架苏-22。在海湾战争中确定的击落记录是两架米格-21,但是也有两架米格-23和两架米格-29的可能击落记录。由于可能性非常高,我国的朱宝流等专家一度认为这4个是确定的击落记录,直到2000年后才改变了说法(因未获伊拉克空军承认)。

F/A-18A的4个可能击落记录,包括两架米格-23和两架米格-29。

同时,有一架对地攻击挂载的F/A-18A可能被米格-25击落。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1)同样未获伊拉克空军承认。2)在2001年的报告Intelligence Community Assessment of the Lieutenant Commander Speicher Case中,CIA详细调查了F/A-18A飞行员阵亡的原因,最后仍然用的是“可能”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被空空导弹击落,而没有排除地空导弹等其他可能。即使是空空导弹,也未能排除米格-25以外的飞机发射的可能。然而很多媒体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喜欢把“可能”二字省略。

“suggest”表示“可能,值得考虑,使联想到”,并不表示“一定”。

尾喷口喷出的马赫环。

某些网友(如昌航的黄姓挂科大仙)声称当时有美军飞行员看到有一个马赫环在机群中“横冲直撞”,所以断定是米格-25。然而逻辑上说不通。第一,如果真的是米格-25,应该是两个马赫环;第二,以米格-25的机动性,并不能做到横冲直撞;第三,任何飞机开加力都有马赫环,发射出去的导弹也有马赫环。说实话,真的很想请教一下黄姓挂科大仙“横冲直撞”用英文怎么说呢。

当然,由于被击落的F/A-18A正在发射HARM,携带的是对地攻击挂载,所以并不构成黑历史。

我们关注的是,空战挂载的F/A-18A能否打得过米格-25呢?我们知道两伊战争中,一架没有携带任何累赘挂载的米格-25,被一架F-5E以机炮击落。而F-5E空战性能大大弱于F/A-18A,所以空战挂载的F/A-18A必然能更轻松的料理米格-25。

击落米格-25的F-5E飞行员Yadollah Javadpour。

影视剧中的表现

由于人气确实比不过F-15/16等,F/A-18系列在影视剧中露脸的次数不多。《独立日》表现比较亮眼,但也损失惨重。《深入敌后》扮演了一个炮灰角色。《勇闯夺命岛》打了个酱油。进入新千年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片约。好不容易等到《超级战舰》在片尾击落了反派的飞行器拯救了主角团。

超级大黄蜂主打的《壮志凌云2》受疫情耽搁,还未能上映。为了给各位看官望梅止渴,笔者在此给它设计个高潮剧情:

在第二次太平洋战争中,某东亚强国的多架“十五式舰上战斗爆击机试作型-天雷”(以下简称十五式舰战)在二等飞曹黄濑升一郎的带领下,从空母葱丸起飞,直扑福特号战斗群。阿汤哥驾驶超级大黄蜂,率领僚机,打开多目标攻击模式,在数量劣势下从容迎战。黄濑下令“十五式中距诱导弹,发射!”,十五式舰战机翼下火光连连,准备迎头痛击超级大黄蜂。但是十五式舰战体重超标,加速性极差,所以导弹初始动能很小,再加上所用的是以色列“巴拉克8”导弹等早已验证过的双脉冲原理,性能平平无奇,为了实现双脉冲在中间加了隔板,占据了药柱空间,总冲反而变小,再加上弹体粗大阻力恐怖,所以导弹很快损失了动能。阿汤哥他们比十五式舰战提前十几秒加速到到高亚音速,以高抛弹道打出AIM-120D,并且启动拖曳诱饵,十五式中距诱导弹就直扑诱饵而去了。反观黄濑这边,也打开了干扰吊舱的最大功率,然而十五式舰战却一架架化为火花,原来AIM-120D用“追踪干扰源”模式看的一清二楚。同伴在耳机中不断发出“黄濑桑,祝你武运昌隆,故乡的樱花开了”的悲鸣,双方的数量差异逐渐消解。不过好景不长,几架僚机因为机械故障退出,阿汤哥独自陷入了和3架十五式舰战的狗斗中。

双方以跨音速接敌。由于十五式舰战是螨洲航空机制作所对露西亚样机的低劣山寨,所以它完美继承了样机跨音速过载下降的缺点,在这个速度下,它的可用过载只有6.5G。而阿汤哥将G-LIM OVRD模式打开,超级大黄蜂获得了足足7.5*1.33=10个G的可用过载。黄濑的两架僚机笨重的就像呆鹅,把二等飞曹急的大叫“你们忘了高空高速了嘛!加速啊!加速啊!”但可惜的是超级大黄蜂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阿汤哥当年在马来西亚训练时只用了15秒就咬住了有推力矢量的苏-30MKM。面对上舰增重,又没有推力矢量的十五式舰战,他花了更短的时间就用AIM-9X block2干掉两架,越肩发射留下的航迹优雅的就像是新春的上弦月,那夸张的离轴角度让帝国海军的飞行员都觉得自己看错了,直到座机被火焰吞噬。阿汤哥与黄濑展开机炮决斗。阿汤哥用pirouette机动绕到敌机身后,准备炮决这个可怜的对手。猴急的黄濑二等飞曹此时把油门都快踩烂了,但笨重的十五式舰战依然没法加速到他想要的高空高速,他此时急中生智,回想起了自己当保安刷手机,从超级小本营,巨薄、贴啊学到的各种奇葩知识,他很快想到了这时候应该拉出眼镜蛇机动,让阿汤哥超前。随着他的操作,笨重的十五式舰战艰难哀嚎着挺直身子,超过了90度攻角,距离如此之近,以至于阿汤哥甚至能看到黄濑的狰狞表情。

阿汤哥蹬舵拉杆一套操作,做出猫鼬机动,经过一阵复杂的漂移甩尾,维持了对黄濑的锁定,把黄濑看傻了。此时背景响起TOP GUN的招牌BGM“Danger Zone”。十五式舰战因为能量不足剧烈损失高度,黄濑操纵十五式舰战试图恢复能量,然而超级大黄蜂以更快的加速度(超过10米/平方秒)恢复了能量,追赶上去。在黄濑惊愕的表情中,阿汤哥按下火神炮的板机,击落敌机,被敌机碎片击伤漏油。黄濑匆忙跳伞。阿汤哥挣扎返航,但他们已经为反舰编队额外争取了至少五分钟的安全窗口期,这将是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携带反舰导弹的B-1乘虚而入。只见几十个黑点突然从地平线那边急上-直降下,原来是B-1发射的隐身反舰导弹LRASM已经杀到。这些划时代的导弹拥有隐身外形,极高的掠海机动性,以及人工智能来自动分析敌舰防空网的弱点和命中部位,他们如鬼魅般穿过了五五型最终决战巡洋舰的防空雷达网,径直轰向编队中央的葱丸。一同杀到的还有哈姆,反舰模式的标准6等杂七杂八的非隐身导弹,它们成功掩护了LRASM微弱的雷达信号。防空舰的雷达天线瞬间全毁。失去了防空掩护的葱丸被命中多发,爆发出超新星般火光,五分钟前还井然有序的甲板,如今已经化作红莲般的地狱。舰长绝望的下达了弃舰命令,并救走了舰长室里的国家领导人画像,他因为这个英勇的举动被授勋。舰队提督望着已经大破炎上的葱丸,只能一边哭着一边下达雷击处分的命令,同时不停抱怨“再给我五分钟就好了”。

落海的黄濑二等飞曹的救生衣的自动充气装置在弹射中损坏。当年吹充气娃娃锻炼的肺活量派上了用场。他好不容易用嘴把救生衣充上气,终于上浮到了海面上。他用着堪比黑猩猩的脑容量不断反思着,为什么我在论坛上看到的十五式舰战无敌论、重型机无敌论、高空高速无敌论、大鼻子无敌论没有用?说好的眼镜蛇机动呢?前来处分葱丸的鱼雷已经杀到,与黄濑撞了个满怀。黄濑被卷入鱼雷螺旋桨,R18画面满天飞。B站设计局,首席截击机设计师永远停止了思考,并化为了屑沉没于大海。

挣扎返航的阿汤哥被地勤高高抛起,地勤在他的座机身上喷涂了特制的战果符号:一只正在撕咬眼镜蛇的猫鼬。垂尾的骷髅标志反射着落日余晖。

总结

无论苏联/俄罗斯如何宣传,泡泡总有破灭的那一天。而西方料敌从严的传统使得他们充分尊敬对手,也让自己做到了更高的水平。如今的F/A-18战斗机依然与F-35隐身战斗机一道构成美国海军的中坚力量,随着航空母舰一起在世界的各大洋游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