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我们驱车两百里回到故乡,看望年近八旬的老父。受可恶的疫情政策影响,我和老父已经很长时间未曾见面,同样受制于疫情政策,上大学的女儿困守上海,无缘实现祖孙三代相聚之愿。 老父聪明绝顶,性本极善,只因性格倔强,不善处人之下,又固守祖训不知变通,一生每每遭遇不顺,再加其发妻即我之生母早早去世,故中年以后常常生活于忧愁叹息之中。十多年前从单位退休后,老父即携后妻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上虞,安度晚年。 人们常说“万事如意”,其实世间哪有这么好的事,唯万事常不如意,人们才会希望万事如意,事事顺心,此自古皆然之理。父亲之所谓安度晚年者,大概也只是作为儿子的我的一个美好愿望。体弱多病的父亲在母亲去世前后即已大病数场,退休前又确诊了糖尿病,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年轻时的辛苦遭遇又常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身心两方面的疲惫让父亲迅速消瘦衰老,以致于中秋节一看到父亲,我竟像看到了一个身材矮小白发苍苍的路人甲。 自落座时起,父亲便不停埋怨自己的身体:眼睛看不清了,一只耳朵全聋,脚肿且痛,经常头晕。由身体状况自然而然谈到年轻时的经历,说到一些让他气愤的人和事,父亲就像重演当年的场景一般,禁不住站起身来握紧拳头重重敲在桌上,大声骂人,声音极其洪亮,听起来中气很足。 我知道,每到这个时候,对父亲劝任何话都是无济于事的,一旦劝说不到位(百分之百的概率),父亲立即迁怒于劝说者,每次如此。 中午时分到父亲家,简单中饭,下午3点左右离开,期间只是听父亲的各种抱怨各种骂人。我和妻子专心听着老父抱怨,不敢发表意见,只能不时抽空轻声说几句不痛不痒不伤脾胃的话,唯如此才能让他觉得我们的思想并没有开小差,且不至激起他更大的怒火。他的后妻(我们称阿姨)则专心吃饭以及做家务事,偶尔朝我们眨几下眼睛,我明白阿姨的画外音:听吧,又开始了,让他讲让他讲。 阿姨是个明事理的人,从来都不肯违拗老父的意愿,只愿和老父安安份份过日子,哪怕付出很多委屈的代价。阿姨的这种委曲求全态度让我对她十分感激,正因她的存在,我们才免除了不少后顾之忧。 晚上站在自家阳台,遥望中秋明月在彩云后时隐时现,想到的并非诗人骚客的华美文句,而是父亲那张苍老忧愁的脸。 父亲年轻时也曾做过几个不大不小的官,甚至还上台作过报告。只是,那时候的官与现在比起来简直不能算官,只能叫作负责人,意思是责任是有的,但权力是真的没有,至少是不能给他带来丝毫私利的那种权力。作为子女的我们想从父亲身上谋取任何好处,纯属痴心妄想。不知这究竟是该哭还是该笑。 父亲嫉恶如仇,眼中容不得任何沙子,是故同龄人对父亲望而生畏,底层人对父亲敬而远之。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经常嘲笑有些人朋比为奸的父亲,自己到头来竟连一个要好朋友都没有。 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却并未功成名就,只落下了一身疾病两袖清风,每月4000多的退休金,以及在他眼里子女们的不成器。或许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实在太大,也或许是多年积郁,父亲的脾气日益见长。作为长子的我每次跟父亲说话总是极尽小心,生怕一不小心惹他生气,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被他夹头夹脑臭骂过很多次。有时候忍不住阿Q一下:谁没有被父亲骂过呢?被自己的父亲骂,总好过被别人骂吧! 听说阿姨的孩子们在中秋夜也来看望过阿姨和父亲。我不知道父亲是否会开始新一轮牢骚,我只知道这么多年来,父亲的中秋节就是这么过的,不管是不是和我们在一起。 2022年的中秋节,父亲和我们就这样平淡度过,没有觥筹交错,没有欢声笑语。 仰望苍穹,彩云中时隐时现的那轮中秋明月,或许正如深埋于父亲心底的某道光,时暗时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