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现!欧庙黄龙观山明代《重修黄龙观碑记序》石碑被驴友发现

 我心飞翔张文强 2022-09-11 发布于湖北


孟夏时节,万物竞茂,林密草深,鸟鸣蛇行资深驴友、文史爱好者林海雪原穿过丛生的荆棘,踏过厚厚的野草,登上曹家大山之南的黄龙观山,发现山顶处万绿丛中掩映着一块石碑。测得碑身高140.5厘米,宽73厘米,厚24厘米,边饰卷草纹;碑座高51-55厘米,宽98厘米,厚35厘米。遂邀笔者前往观之,经仔细辨认,乃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的一通记事碑。屈指一算,该石碑默默矗立在黄龙观山顶已有444年的历史了。

由于历史久远,碑首已佚,左上角残缺,碑面风化较严重,部分字迹模糊难辨。经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友、古碑专家、《襄阳会馆》一书的作者李秀桦先生检索,此碑未见文献著录。正因李先生的深厚功底,这通刻有《重修黄龙观碑记序》的碑文才得以最大限度地读取:

重修黄龙观碑记序

襄城之南黄龙观祖师殿,乃古刹名□也。襄人瞻仰香火丛盛,一境之内咸赖其岁祐,无奈缘岁时久远,殿宇颓倾□□每怀善念而无修,然以修举者,惟逸民张环,目睹其废□□□□□□其神,于是赖已之赀,同□姓人等各施己财,以嘉靖乙卯年重建祠宇,新庙奕奕。未装其圣可乎?谨发虔诚,卜于万历年丙子岁复装,圣像焕然一新,神其孔安矣。仰惟师仁玄上帝,圣前九重有泰岳之□□□□无边之福卒至尔。□□若□□年登则未必无感应也,又有期于后裔之祐云。

时皇明万历五年岁在丁丑仲春月谷旦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信士张环等立石

侍奉香火僧人舟云

该碑文向我们讲述了早在四百多年前,襄南名士、隐者张环目睹千年古刹年久失修,殿宇颓倾,便和僧人周云商议,在当地发起捐资,重修黄龙观。

经过多方努力,他们于嘉靖乙卯年(公元1555年)重建了黄龙观师殿,又于21年后的万历年丙子岁(公元1576年)安装了祖师殿里的祖师爷——张道陵的圣像。

张道陵(公元34—156),字辅汉,原名张陵,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道教的创始人。因其最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故又称张天师。

我们从碑文《重修黄龙观碑记序》中可以窥见这座坐落在襄南欧庙的古刹名庙——黄龙观曾经的辉煌和香火的繁盛。

道教的活动场所叫观,即宫观,是道士们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地方,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历史的记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据当地人介绍,黄龙观山海拔219米,从山上石头依稀可辨黄龙观古建筑的遗址。

虽然黄龙观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但黄龙观碑躲过了无数的战乱、动荡和人为的破坏(如“破四旧),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而屹立不倒,实属奇迹。这通古碑成了我们了解黄龙观辉煌历史的唯一见证。

黄龙观古碑穿越时空而来,也许还是我们通向新时代的一扇门,为未来重建黄龙观提供了依据……


黄龙观碑掩映在万绿丛中,很难被发现


上图为文史爱好者、资深驴友林海雪原,下图是笔者

——2021年4月30日我心飞翔张文强于欧庙北儒楼

【全文完】

【近期文章】

曾忠亮书法作品被选入襄阳市青年书法精英展

读书的嬗变

继桥碑之后,柳林村又出土了一通古碑——众姓公议碑

可叹!卸甲山500年古柏枯死但神韵犹存,村民期盼其死而复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