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村古桥

 我心飞翔张文强 2022-09-11 发布于湖北
一座不起眼的石拱桥静卧乡间,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与世事沉浮,为当地老百姓默默服务,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已记不起它的名字,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所建。它宛如一个驼背的老人,俯着身子佝偻着腰,一刻不停地辛苦劳作,长年累月地无声付出。当地村民就根据它的外形特征称之为“驼子桥”,而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自然村就叫驼子桥村。

驼子桥村隶属于南漳县九集镇的袁家畈村,驼子桥就在村边的一个三岔路口不远处,山上的泉水汩汩地从桥下流过,常年不断。南来北往的人从它身旁经过,几乎忽略了它的存在。唯有当地农民,他们或牵着牛、扛着犁耙,或开着小型农机跨过沟渠去耕田耙地、田间管理、春种秋收,从桥上往来时才感觉到它带来的方便。
驼子桥为单拱石桥,无桥墩,桥身长10.5米,拱高3.6米,桥面宽3.4米,拱顶至桥面的厚度不到1米。拱顶两侧各有一个向上翘起龙头状石雕,虽风化严重,但仍感觉龙头似向水下张望。整个桥身用打磨得很规整的石条精心垒砌而成,美观又牢固。即使遇到山洪暴发,高高凸起的石拱可以快速地引流泄洪,被刻意防护和加固的桥身也足于抵挡激流的冲刷。所以,这座长满绿苔写满沧桑的古桥历经无数岁月的洗礼至今屹立不倒。

伫立桥边,看见桥面上留有小型农机压过的痕迹。阳光穿过树叶照在溪流中,又反射在桥底,形成淡淡的光晕。站在桥下仰视桥底,平整的石块由于水的侵蚀和常年风化显出斑驳的色彩,并形成不少宛若冰挂般石钟乳状的结晶体,可见其历史的久远。寻遍桥身,没有发现任何刻字,附近也未找到桥碑之类的石刻。

笔者走访了附近的住户,八十多岁的刘姓长者虽患有脑梗,但神智尚清。他说驼子桥附近曾立有多块石碑,但在“大跃进”和“破四旧”的年代,被人拉走当作修筑堰塘和堤坝的材料了。

前不久,经文史学者实地考察,结合查阅的史料,证实了这座“驼子桥”系明朝中晚期所建,而且认定它还和明朝的“襄阳王”有关

明正统九年,明英宗恩准襄献王朱瞻善请求,把五朵山更名为永安山,赐给襄阳王营造王陵,此后从永安山到久安山(七里山),成了历代襄阳王长眠的风水宝地。襄庄王薨后,为了方便从各地转运建筑材料和官吏拜谒陵墓,便在久安山南北的泗堵河和姜家河上,各建一座石拱桥。驼子桥和庄王墓前的泗堵河桥,型制规格一样,桥面中部都有龙头龙尾石雕,至今尚存。


“襄阳王”是明代王室的世袭封号,共袭九代,分别为襄宪王朱瞻墡、襄定王朱祁镛、襄简王朱见淑、襄怀王朱佑材、襄康王朱佑櫍、襄庄王朱厚颎、襄靖王朱载尧、襄忠王朱翊铭、襄王朱常澄。

2021年5月22日,笔者与妻携外孙驱车50多公里专程到袁家畈村探访了驼子桥。

——2021年5月23日我心飞翔张文强于欧庙北儒楼

【全文完】

【近期文章】

美丽乡村  诗意莺河

雨中游石湾村

拓展自己认知边界的50个热词

从浪漫天池到华中绿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