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逢花开 如瞻岁新:水仙

 zqbxi 2022-09-11 发布于江西
      水仙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古代,单瓣者因为花朵“中承黄心,宛然盏样”,便有了金盏银台的别名,重瓣者则被叫作玉玲珑。水仙属的名字 Narcissus 源自希腊神话,据奥维德《变形记》中的叙述,美少年纳西瑟斯(Narcissus)怜爱自己倒映在湖水中的容颜,最终憔悴而死,在他死去的湖畔,水仙花长了出来。丹纳在《艺术哲学》里提到“希腊人在墓地四周种野水仙”。这一习俗,可能与纳西瑟斯之死的神话有关,也可能是来自于冥后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在采摘水仙花时被冥王劫至冥府。还可能是希腊人在墓地四周种野水仙的习俗在前,后人为了解释这一风气,便有了这些关于水仙的传说。
玉玲珑

《中国植物志》中认为水仙“原产亚洲东部的海滨温暖地区,我国浙江、福建沿海岛屿自生”,但在初唐以前的文献中,提到水仙的记载几无。直至唐宋,关于水仙的诗文才逐渐多了起来,这一点与其他几种产自中国的名花情况迥异。《广群芳谱》里说“唐玄宗赠虢国夫人红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宝所造”,尤可见出当年的珍贵。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里有一条有趣的记载:“捺祇出拂林国,根大如鸡卵,叶长三四尺,似蒜,中心抽条,茎端开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子,冬生夏死。取花压油涂身,去风气。”捺,亦有写作“奈”者。不仅这段文字描述的分明是水仙的特征,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捺祇”的读音非常接近 Narcissus,自是当时的音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水仙“作香泽涂身,理发,去风气”,并据此认为《酉阳杂俎》中记载的植物“形状与水仙仿佛,岂外国名谓不同耶?”因此吴应祥提出:“水仙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和北非……我国常见的水仙是30种中的一个变种,学名为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奈祇

南宋宗室赵孟坚精于绘事,尤擅兰与水仙。从传世的《水仙图卷》可见赵孟坚用笔简劲,水仙的茎叶如兰叶一般顾盼欹侧,丰神俊朗,而花朵意态娇柔,弱不胜风,与茎叶交相辉映,古诗里所谓的“花叶正低昂”,描述的正是此般韵致。因此赵孟頫也不免叹道:“吾自少好画水仙,日数十纸皆不能臻其极……今观吾宗子固所作墨花,于纷披侧塞中各就条理,亦一难也,我亦自谓不能过之。”虽有自谦的意思在里头,而出语切中要害,为无切身体会者所不能言。

赵孟坚《水仙图卷》

说起赵孟坚和赵孟頫,元代的姚桐寿在《乐郊私语》中有一则笔记,讲赵孟坚入元后隐居在家,从弟赵孟頫前来拜访,孟坚先是闭门不见,禁不住夫人再三劝说,终于会面之后,又对孟頫说:“弟奈山泽佳何?”是用山水之美,来讥讽孟頫的仕官于元。孟頫惭愧离开后,孟坚还命家仆擦洗孟頫用过的坐具,这种种表现,很有些割席的意味了。然而,这则笔记其实是出于杜撰:赵孟坚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为咸淳三年(1267),南宋此际尚在苦苦支撑。况且赵孟頫要到至元二十三年(1286)才被推举出仕,离赵孟坚过世已有许多年了。南宋遗民对赵孟頫仕元毕竟是有微词的,于是假托另一位长于书画的宗室赵孟坚之口来表达。这种种的指责与非议,便表现在各种或真或假的笔记小说中了。

而在欧洲文学作品中,黄水仙(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更为多见,比如华兹华斯那首著名的《咏水仙》(The Daffodils),大片大片的黄水仙盛开于湖畔的树荫下,令华兹华斯在回忆中感觉到是幸福的象征。可是与水仙共舞的意象美得不真实,这首诗,到底还是给人以一种孤独之感啊。日本的植物图谱《本草图汇》收有黄水仙,并特别注出“红毛持渡黄花者”,可知黄水仙是很晚才从欧洲传入东亚的。

黄水仙

不知不觉地,又到了家家户户摆一盆水仙花过年的时节。自从前年买到一套仿汝窑的茶具后,一直想买一件仿汝窑的水仙花盆,水仙花用清水养在里头,再摆几颗鹅卵石进去,然后等待花开。汝窑釉质温润如玉,颜色清浅如碧水,用来养水仙再合适不过了。水仙花球慢慢地抽出叶子,伸长出根须,在春正的时节里芬芳一室,想想都觉得是很美好的事,“如逢花开,如瞻岁新”,新的一年像花的开放和春天的到来一样令人无限期待。

「凌波仙子」神话 

       在希腊神话中,水仙纳西瑟斯(Narcissus)是一个俊美而自负的少年。一次在池水中看见了自己俊美的脸,于是爱上了自己的倒影,无法从池塘边离开,终于憔悴而死。在他死去的地方后来生出了一株水仙花,这就是西方世界认为水仙花的来源。而在中国的传统神话中,水仙则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二人同嫁给舜,姐姐为皇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驾崩,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她们也成为水仙的花神了。

      中国水仙的原种为唐代从意大利引进,是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经上千年的选育而成为世界水仙花中独树一帜的佳品,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最早记载水仙传入中国的可靠文献是晚唐段公路《北户录》中的一段文字:「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是说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赠送给孙光宪几棵水仙花。

      但是水仙一名何来?明人呈彦匡的《花史》中有一条说,「唐玄宗赐虢国夫人红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宝所造」,出处却无从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花名的解释是:「此物宜卑湿处,不可缺水,故名水仙。」值得注意的是,他引了唐代段成式的笔记《酉阳杂俎》中的记载:「柰只,出拂林国。苗长三四尺,根大如鸭卵。叶似蒜叶,中心抽条甚长。茎端有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子。」,并认为这种叫柰只的花,与水仙甚为相似,很可能水仙花本来从外国传入的时候就是叫做「柰只」。

       水仙花喜静,好阳光与清冷空气,配以文石。因鳞茎时有黏液渗出,需时时清净。养水仙,最难是不使翠叶疯长,叶盛则无花。今人好切球茎而使翠叶盘曲成蟹爪,韭叶秀丛、兰香细幽的感觉也就因此而被破坏。水仙花状如酒盏,白花黄蕊称为「金盏银台」,以单瓣越纤薄越贵。水仙花球的生长态势主要是通过雕刻获得,通过人为地破坏其细胞组织的发展,造成畸形的生长,最终控制茎叶的姿态和花朵的疏密。当然,如果做法得当,此举无可厚非,但被「精雕细刻」的水仙就只剩匠气了。虽然水仙可以通过雕刻,成为我们想要的形态,但水仙又似乎一直摆脱不了俗气的比附。有俗语说:水仙不开花---装蒜。仅一句话就把水仙从凌波微步的仙界拽入凡间,这样的比拟并非孤例,六朝的典籍中也称水仙为「雅蒜」;宋人因其茎干虚通如葱,称它为「天葱」;也有诗人以其绿叶如韭菜,干脆称它为「薤叶葱根两不差」。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少部分人的称呼,文人们对于水仙还是有不少的赞美。例如水仙,又称「凌波仙子」、「颈节之花」、「花草四雅」之一、花中雅客、岁寒友、雪中四友之一。而咏水仙的诸多文人中,黄庭坚是最为有名的一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见到水仙的身影。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其三》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

在这些诗句当中,黄庭坚赋予水仙冰清玉洁的形象,仅次于寒梅。水仙能从淤泥粪壤中生长,保持高洁的本质,可惜命运捉弄,以国香之质而随缘流落百姓之家,作者流露一股怜悯疼惜之意,不也正投射对自身的感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