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级CD转盘大考古

 家常老菜133 2022-09-11 发布于广东

最近忙于搭建新的大系统,并收拾古典音乐相对论新的测试空间,测评文章就少了一点。但是,积累下来的选题却很多,其中有一篇是关于新老转盘的对比测试。

图片

这三台转盘,其实很有代表性,

  • 前排就坐的是意大利新锐Aqua La Diva M2转盘,采用了菲力普团队在新机构 StreamUnlimited 研发的,CD PRO 8机芯。M2转盘也将取代老的型号。虽然看起来依然不像传统转盘那样靠“吨位”取胜——这是Aqua一贯的风格,但是,声音却不可低估。价格还算平易近人。

  • 后排左,就是文豪大名鼎鼎的Kalista Dreamplay CD转盘,售价也是最贵的,全新超过20万!这台转盘是分体设计,还有一台电源。机芯采用飞利浦CD PRO2

  • 后排右,是我收藏多年的一台转盘,Wadia 270se,后期刻字版。机芯采用的“二嫂”著名的VRDS!

图片

CD转盘在年轻发烧友眼里,可能是老古董,正如CD头版碟片一样。但对老一辈发烧友,却是情怀所在。

作为一位CD原教旨主义者,我发烧的一大乐趣,就是研究“HIFI黄金时期”的转盘。为了让上述三大转盘选题有更详实的背景资料,我决定考古一次!

1. 从30年前的日本Stereo Sound说起

1993年第107期《立体声》(Stereo sound)有一个CD转盘的专题,叫作《新一代的CD转盘——彻底试听现时最受瞩目的12个型号》,这是文章里的一个插图。

图片

3年前,无意间又翻到这个专题,就买了一台WADIA,也就是文章开头说到的那台Wadia 270 SE,它是上图中WADIA 7的后续产品。

把玩转盘,的乐趣在于,这些古董一方面体现着物料主义的机械奇迹,另外一方面饱含着品牌对声音的美学追求。无论是声音,机械结构,还有外观设计,均堪称经典。

我喜欢收藏顶级转盘,比如这俩。

图片

看着它们,每天擦拭灰尘的时候,随着指尖流过机身的曲线,都产生一种鸣放的快感。

近些年,随者超一流解码器的诞生,比如希腊Ideon Absolute DAC周年版,系统信息量和音乐表达更好,同样的唱片,也因转盘的变换出现非常微妙的风格变化。在捕捉这些微妙变化的时候,不禁感叹顶级音响品牌在美学追求上的差异:它们没有绝对的高下,但是究其穷尽,需要优秀演绎来辅助呈现,否则专注于什么频段量感了、高频延申了,都没什么意义。

比如,这张克莱默的小五,我居然在三套转盘上,反复听了几天。每一套组合感受都不同。

图片

这真是作为音响发烧友从音乐为终点的乐趣,也是作为音乐发烧友以音响为起点的乐趣。音乐与音响在顶级的表达中必须融为一体。

除了小无,也顺便把收藏多年的CD翻出来,对比测试,也听出了不少新意。这个系列的重点,会谈谈转盘以及它们品牌的审美表达。主要参考曲目,还有伯恩斯坦的马勒5,布伦德尔在飞利浦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2. 二嫂机芯的“三雄”

我们先从上图左边这台天琴Privilege SACD转盘说起。它诞生于2010年前后,据说机壳从100公斤的整块铝中挖出,外观颇似枕头或面包,用的是ESOTERIC的低级别机芯。说到转盘,“二嫂”机芯的话题绕不过去。当年曾经叱咤风云的6大机芯,基本就剩下它这一家了。

这6大机芯的转盘,在过去20年里,我基本都深度把玩过。我买天琴“枕头面包转盘”,不是因为机芯,而是基于对它在重料主义背后表达的好奇。也因为3年前,沈大烧的一句话,他说:春大啊,你的高文20H NG,应该搭配天琴的“面包机”,这么一套基本可以排在数字音源前三位了,可能是仅次于我的ANDIO NOTE第五元素四件套的一套。

遗憾的是,后来解码升级为希腊Ideon Absolute DAC ε后,没有再搭配过这台转盘。前年春节,整套给瘦胖子搬走了。。。

图片

从生产时间来说,天琴Privilege不算古老,是一台可以连接非天琴家族的解码器播放SACD的转盘。它播放SACD输出的不是加密DSD64信号,而是192KHZ/24BIT的PCM信号。如果对SACD有特殊癖好,而且又有通过AES, SPDIF支持192高格式的解码器(比如希腊Ideon五周年,高文20HNG,Aqua Formula,DCS维瓦尔第,Bricasti M21等)的烧友,这台转盘绝对给你带来惊喜。

当然新款的天琴SACD转盘Heritage系列,除了向同期Heritage解码器输出DSD加密信号外,也支持PMC的高格式输出。

图片

天琴Heritage转盘使用了ESOTERIC  VRDS VMK-5机芯。但遗憾的是,VMK-5这不是“二嫂”最优秀的机芯。

在等级上,远远比不上我器材架右边那台CD转盘:ESOTERIC P0S VUK。也比不上后来二嫂旗舰SACD转盘P01(使用上一代的VRDS NEO)。VMK-5是2007年推出的,按照官方的说法,它是廉价版的VRDS-Neo机芯

图片

那么更强悍的VRDS-NEO用在了二嫂的顶级SACD转盘和合并机上,看下图就知道这种等级的差距

图片

VRDS-NEO已经被新推出的ATLAS转盘所取代,使用在P1X,K1X上。

但是我今天想说的不是ATLAS比VRDS-NEO有多好,而是,P0S VUK这台停产20年的转盘在播放CD上到底有多强大?注意,它使用的是VRDS-0——这是“二嫂”最顶级代表完美重料主义的CD转盘机芯。在它之后,大约2004年,才诞生了VRDS-NEO。

P0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当年立体声杂志大奖,编委们几乎全部给了3分的满分。这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细读一下两位编委的评价,把握其风格。

图片

P0后续又经过了两次升级,P0S和P0S VUK。

VUK版本可以4倍升频,支持176.4KHZ。可惜,在20年前的升频算法不算优秀,我并不喜欢用它来升频播放(也有人喜欢,这时口味问题吧)。所以,空有一台可升频的VUK版本P0,却更多用它来直出PMC的44.1KHZ。

图片

第一代P0

P0的分体设计,我觉得灵感来自于采购二嫂自家转盘机芯的WADIA7,有图为证。

图片

图片

WADIA 7同期搭载的解码器是WADIA 9,在90年代初期风靡一时。最终停产于1993年。目前在二手市场偶尔可以发现,成色好的却寥寥无几了。

那么WADIA7用的转盘机芯显然没有P0那么强悍,从资料上看,使用的是VRDS CMK-2 ( 搭载SONY的光头KSS-151A )。

图片

因为这个产品太过老旧,状态普通,声音参考性可能会大打折扣。所以,这次对比,我选择了另外一台比较新近的WADIA转盘,就是WADIA 270SE(刻字版)。这个版本在2012年附近停产,状态应该还算正当年。

WADIA 270几乎和P0诞生于同一个时期,那个年代可以说达到了音响转盘产品的巅峰。如果你翻看1999年附近的立体声杂志,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状况——

图片

WADIA 270与更早一点推出的27解码器成为取代7 9的新旗舰。270在2007年强化为270SE,售价也提高了1万多人民币。

改良了什么呢?可以清晰看到的是使用了 VRDS S-type transport (CMK-3.2 new bridge and brushless motor),以前核心就是VRDS CMK-3.2,等于强化了一些部件。从表面看,就是这样的区别

下图注意观察转盘部分的压镇。

图片

下图为270,注意比较下图的压镇。

图片

说到这里,今天的主题应该开始了,主角登场

  • 二嫂的顶级转盘P0S VUK(VRDS-0)

  • 与天琴Privilege SACD (VOSP)

  • WADIA 270SE(VRDS S-type transport)

这三个转盘同台比比看看播放CD哪家强?是不是机械结构能决定了大部分的听感?我必须说不全对!

3. 三大ESO机芯转盘比武

那么下面开始说同为ESOTERIC转盘机芯的三个不同产品在声音上的区别。

正如文章开头说的,天琴的面包转盘是盲狙的,来自沈大烧的一句话。那么他后半句话这么说的,你手里的P0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日本人独特的审美,声音会过分精致,打磨得过分,这和日本人的居住环境有一定关系。。。大系统中,还是需要一些“粗糙”,一些力量型的东西的。

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粗糙?力量型?难道说的是天琴?

图片

不过,我很快明白他的意思了,天琴毫无疑问是“细腻”的,但是,这种细腻的底色不是打磨过的,粗糙是相对于人为痕迹的意思。我们很容易把“打磨”误以为是“细腻”,正如顶级美女的照片不需要PS。

这种“粗糙”如果从美学角度理解会更恰当。“粗糙”美是“真实”美的表达方式,就好像油画和照片,前者是粗糙的,后者是光滑的,前者有冲击力,后者会不耐看。这也类似于中国古代诗歌,唐诗宋词的精致工整和古诗十九首磅礴大气直指人心的那种区别。

虽然我对天琴的声音非常熟悉,但对于这样的搭配,依然充满期待。在接上高文20HNG的一瞬间,我知道了,这是另外一个层次,另外一个境界的表达。

图片

我们先说它们之间的声音区别,再说我的喜好,下一篇开头会说说审美境界

喜欢无高下,它是个人化的,但审美有境界的不同。比如,某人喜欢二锅头,其他白酒,无论茅台,五粮液汾酒,都不喜欢,这说的是个人喜好,这种喜好和二锅头所到的境界无关;喜欢各类水啤,其他啤酒,管他IPA,浑浊,还是小麦,都不喜欢,那么这和水啤所到达的境界也无关。

我下面重点围绕伯恩斯坦的马勒5来展开这个对比。

图片

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的这套马勒应该说是我马勒启蒙的最重要的一套CD。时不时会翻出来听听,虽然新唱片中优秀的演绎很多。马勒交响乐作品分三个时期,NO.1-4为第一个时期,以歌曲旋律为骨干,延续贝多芬9的突破,加入了声乐;第二个时期包括NO.5-7,歌曲旋律依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交响性,是配器法在浪漫主义的巅峰呈现;从NO.8开始,为第三个时期,追求编制的宏大。

一般来说,对喇叭和功放的测试,选曲相对比较随意,因为风格变化极其明显。而音源的测试则比较谨慎,马勒5这首以器乐交响性为特点的曲子会较多应用于音源的终极测试。尤其是躁动的第二乐章,还有不安与欢欣并存的第三乐章,饱含冲突要素的曲目需要有足够的变化和起伏感。

P0S VUK:

  • 信息量最大,能量感最大,会让你感觉把该有的信息,一股脑都端出来了,轻重缓急交代不明显,微动态也包含在大动态中,可谓全景式

  • 音色中性透明,质感不突出,顺滑但是缺乏纹理,是一种划水的感觉,没有强烈对比,这也是沈大烧说的过分精致的结果

  • 声场开阔,层次清晰

  • 速度中等,瞬态一般

  • 平衡度好,比较注重下盘

  • 最出色的是钢琴表达

图片

天琴Privilege:

  • 信息量没有P0大,能量却不小,明显感觉信息传递有轻重缓急之分,微动态表现出色,这有助于音乐表达

  • 音色独特,天琴的音色很难概括,但是总体色调略暖,质地极好,那种顺滑如丝绸,滑但有纹理

  • 声场开阔,层次清晰

  • 速度快,瞬态好

  • 平衡度好,比较注重中频的刻画能力

  • 最出色的是弦乐和声乐

图片

WADIA 270SE(刻字)

  • 信息量第一感觉比天琴略大,能量也略大,微动态没有天琴那么出色,但是比P0好

  • 音色偏暖,非常非常注重质感,是一种略带侵略性的质感(但不过分),这让多乐器大动态的表达,极其过瘾。音质上特别在制造一种涩度,甚至是痛感,类似威士忌酒中的泥煤味

  • 声场开阔,层次清晰

  • 速度快,瞬态好,和天琴如出一辙

  • 平衡度好,比较注重中低频的刻画能力,铜管乐器具有明显的厚重感

  • 管乐非常出色

图片

WADIA 270SE与27IX V3用光纤连接可以同步时钟

以上是它们大致的特点。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声场开阔层次清晰”,这是一流的转盘必须做到的,也是顶级的纯转盘比合并机数字输出兼做转盘的优势所在。那么下面,我谈谈我的细喜好,我们还是以马勒5的几个乐章为例:

播放具有冲突性的第二、第三乐章还有第五乐章的尾声,我最喜欢的是用Wadia 270SE作为转盘。弦乐队不安的摩擦,第三乐章不停插入的铜管乐,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深刻感受到那种原始力量的涌动。同样,用它来播放肖斯塔科维奇5,也是这种感受。尤其搭配WADIA 27IX V3和Sonnet小钢炮,会让这种感受达到极致。

图片

而像第一乐章这样的饱含悲情的“葬礼进行曲”,带有甜蜜温馨渴望的第四乐章,我却更喜欢用天琴Privilege来表现。这个时候配合高文20HNG那是一种极致的抒情,搭配DCS巴托克也是如此。

那么P0S VUK呢?其实它更像是一个三好学生,哪哪都优秀,和什么解码器都搭得来,还能加持(尤其是信息量),但是缺乏一些坏孩子的魅力。其实我发现,虽然它拥有最强的信息量,但是缺乏这种交响性的强弱对比,并不算出彩。我最喜欢的是P0S VUK钢琴奏鸣曲的表达——因为信息量的绝对还原上,相对不需要呈现那么多色泽丰富的乐器,还有大起打伏的呼应。

不过,上面三个转盘,目前只保留了Wadia 270se,天琴大面包和Esoteric P0S VUK都出掉了。下面,将继续说说,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一台转盘,MARK LEVSINSON 31。它是在P0S VUK到来后不久出掉的,现在看来,有点冒失。。。我们从这台转盘开启飞利浦机芯家族转盘的考古。

1. 飞利浦CDM系列机芯

在P0S VUK之前,我用MARK LEVINSON 31L搭配30.6解码器。用了很多年。马克31和P0S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它使用的是飞利浦CDM4PRO的摇臂光头机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派别。马克31L在上一篇中曾经惊鸿一瞥,它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图片

马克31曾经是音响史上的一个传奇,大家都把它当作标准机,参考机。后来,进化为31.5。机芯继续使用飞利浦系列,具体型号应该是CDM12PRO(工业版本)。我总觉得还是CDM4PRO的31声音更好一些,主要体现在中低频的层次和质感。而31.5的高频虽然明显更加华丽。那么我们先看一下机芯的对比图

下图为马克31的机芯

图片

下图为马克31.5的机芯

图片

31.5这台转盘也在上集也出现过。

和它并列的有高文36 A,也使用了飞利浦家族的机芯,是CDM9PRO。而同台右边的Denon dp-s1的机芯也是非常厉害,是独家的三重避震。

据说一个篮球砸下来,转盘照样唱歌——

图片

那么马克的转盘和昨天说到的二嫂家族的三台比,有什么不同呢?在我看来,它的风格介于P0S VUK和天琴及WADIA之间,天琴的转盘和WADIA虽然审美追求不尽相同,但是在气质上却相近。

马克无论是31还是31.5,信息量都没有P0S VUK大,我确实也没听到过比P0信息量更大的转盘。在立体声杂志127期曾经有一个专题,叫作《现在能听到成熟的CD声音》。里面介绍了几款贵价CD机(包括转盘 解码,便宜的就不说了),仔细观察,它们居然都有亲缘关系。

2.  飞利浦:具有“音乐味”的机芯

我把它们先罗列一下,然后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亲缘关系,努力寻找一些共性和个性,最后还是要回到个人喜好和什么境界。不过今天无法一一列举它们每一台机器的详细声音特征。

第一个吸引我的就是LINN CD12,就是最上层这台。这是一台一体机,当年名震江湖,现在看来,声音很一般,只是外观比较雅致。

图片

LINN CD12售价达到顶级分体转盘解码的区间。在这次斗机中,立体声杂志编委们给它的评价是“说服力”,“细致拥有自然声音的小型机种,深刻地传递出音乐的内涵”。

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体积小但是声音好反差的那种感慨。但就声音所能达到的极限来看,LINN CD12并不够极致。信息量和其他比,差了一个级数,但它的粉丝不在乎这些。我们先罗列出来,看看这个清单。

  • LINN CD12(280万日元)

  • KRELL KPS25S(335万日元)

  • SONIC FRONTIERS Transport3(120万日元) Processor 3(130万日元)

  • WADIA 270(128万日元) 27X(150万日元)

  • MARK LEVEINSON 31.5(190万日元) 30.5(298万日元)

  • 高文 Mimesis 36 plus A(235万日元) Mimesis 20(380万日元)

  • ESOTERIC P0(120万日元),没有解码测试中用混搭

仔细观察了一下,除了WADIDA和ESOTERIC P0,其他几台机器的机芯都来自飞利浦家族!比如一体机中LINN CD12,还有KRELL 早期产品。

图片

这是KRELL后期的一台顶级音源,使用的不是飞利浦CDM12PRO,而是JVC。而早期的KRELL使用CDM9PRO。

那KRELL的声音如何呢?说实话,我自己没有把玩过这台CD机,它不是纯转盘,是一台重料的CD机。凭借在他人系统中的印象,KRELL的音源个性比较活泼,具有很好的律动感,印象中和MARK转盘类似,并不算以绝对的信息量见长,尤其是低频的权威感,弱于P0以及同期ESOERTIC机芯的转盘。

立体声本期专题中,编委把它概括为四个字:生机勃勃。更详细的评述为:跃动充满能量的声音,令人惊讶。细细品味,那么这个评价超过LINN CD12。

图片

我觉得“生气勃勃”四个字是对飞利浦系机芯转盘的一个总体性概括。相对于ESOTERIC派系,飞利浦机芯从CDM3PRO,CDM4PRO,CDM9PRO,还有CDM12PRO,有着同样的特点。它们比较注重声音的轻盈,中频饱满而温暖,相对动态起伏没有ESO机芯的机器那么强烈,瞬态的极致表达也是如此。

所以老烧都喜欢这款能传递音乐味的机芯。

3. 90年代末期的音源斗机

下面,我就借花献佛,看看立体声杂志127期斗音源的这个专题《现在能听到成熟的CD声音》如何描述它们。也从中可以看到二嫂和飞利浦两大派别在应用到极致产品上的区别。

首先,我们从比较执中的MARK LEVINSON开始。编委们的评价就三个字,“标准机”

图片

这也是我作为多年用家的评价。更详细的评价是:高质量的标准机,格调高雅,具有非凡表现力。

我们先说CDM4PRO机芯的马克31的表现。当年因为手头钱少,我先买了转盘,过了一段时间才买入30.6解码。用马克31替换掉SONY的X5000(二手价格5000元)。记得替换上去的一瞬间,体会到的就是“非凡表现力”,信息量之大令人惊叹。

图片

多年后和P0S VUK进行比较的时候,却发现31的信息量还是略有差距。而马克31在音乐表达上却独具特色,这就是编委们说的“格调高雅”。

下面我们通过对P0的评价来做一个对比——

图片

两个字,余裕。可谓一阵见血,接下来详细评价为:若无其事之中有压倒的惊人力量,感觉不到声音是从扬声器发出来的。

信息量确实是P0的优势,压倒性的优势。显然有时候这种优势会让我们忘记它别的不足,比如强弱对比,明暗对比,还有微动态的表现。P0不是没有微动态,而是干脆全部给你。同样为ESO转盘的WADIA,几位编委是怎么评价的呢?

图片

对,叫作浸透力。非常直接的概括。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出色声音”。这种浸透力其实代表一定的侵略性,尤其在播放冲突性的马五第二乐章,开始那弦乐组大提琴和贝大提琴合着定音鼓及铜管的力量感,我认为WADIA是这几台转盘中最好的。尽管P0有着更高一筹的信息量,但缺乏那种原始力量。而马克31虽然表现不错,却更多像一位绅士,可谓“标准机”。

那么我们接着回到飞利浦机芯。如果马克31的绅士感再向前一步,会怎样呢?我个人觉得,这是飞利浦阵营的极限表达,就是这台,高文36 A。

图片

和马克31对比,就是绅士和雅皮士的差别,更年轻,更有活力。我也非常喜欢这台转盘。编委们认为,高品质是这套的特点,更详细描述为:出色的高度质感,代表音响的一种“美”感。

当然这种美感尤其在搭配高文自家的20系解码器会发挥到极致。售价也是这几台当中最贵的。36 到底水准如何呢?必须说,在信息量上,还是达不到二嫂机芯的顶级机。

图片

我曾经把它和DCS ONE的转盘进行过一次对比,按照最苛刻的要求看,36 美感惊人,信息欠缺。

不过当你面对美感的时候,几乎会忽略那种扑面而来的信息量。所以总体看来,飞利浦机芯的转盘都不以极致的信息量动态见长。比如当时一起参与编委们斗机的这台——Sonic Frontiers

图片

从售价上看,也是非常惊人的,和WADIA是一个档次的机种。

艺术照让人感觉真是美不胜收啊。

图片

图片

这一台,我没有听过,更没有把玩过。

但是看着这个转盘却有一种搬回家的冲动。编委们把它概括为“洋溢着纤细感”。搭配它的解码器是电子管解码,声音应该是温暖细腻的走向。

4. STUDER A730,LHH900R还有LHH 2000

总结完立体声杂志的斗机,我稍微对飞利浦机芯作为转盘的机器再补充一点。其实飞利浦机芯的机器中,我更偏爱CDM3PRO的机种,最出名的可能就是STUDER A730。后续的D730采用了CDM4PRO。

这两台机音源我同时拥有过很长时间,后来还是做出了取舍,卖掉了D730。它们的声低没有明显的区别,D730的分析力会更高一些,两端延申更好一些,可是,密度,声场,低频的层次却不如A730。

图片

它推出的时间大约在1980年代晚期。在日本有大量的粉丝,我们中国烧友在2000年代以后,口袋里前逐渐多起来的时候,大量从EBAY上买取,我感觉这些机器可能现在大部分跑中国来了。

A730经过几番烧友自我炒作,成色好的居然卖到4万多。我们看看它的机芯吧,这就是传奇的CDM3PRO——

图片

STUDER 的这些CD机本来是供录音室的产品。操作界面是倾斜的,摆在家里,也颇具美感。无论怎样,不可否认,STUDER A730的确是一代名机。

当然用过飞利浦机芯的名机还有很多,今天无法一一列举,最后要提一下飞利浦自家的LHH系列,比较经典的是LHH800R,LHH900R。它们外观大致相同。

图片

LHH900R是限量版,在国内流通非常少。

这个系列在售卖的时候价格都不算太贵,记得好像没有突破100万日元的门槛。声音鲜活、底盘扎实,密度好,色彩好。使用的是飞利浦CDM4PRO机芯。

飞利浦其实还有一台最最传奇的CD机,也是我至今一直想把玩一下还未遂的,就是LHH2000。和STUDER A730一样本来用在录音室,最后飞入烧友家。

图片

飞利浦机芯的转盘和CD机到今天还有生产,但是都是在消化当年的库存机芯了。

据说飞利浦机芯已经全部停产。比如文豪的顶级转盘、ADUIO NOTE的顶级转盘、YBA的顶级CD机等等。

前面两集,我们讲述了国际化非常成功的TEAC(Esoteric)的VRDS,以及同样国际化极其成功的飞利浦CDM系列,并简要介绍了几台典型的HIEND转盘。不过我们无法穷尽它们,从下面这几个飞利浦CDM系列就可以看出这个家族之庞大——

图片

下面我们主要说说没有走出日本国门的另外两个顶级转盘机芯,一个是天龙(DENON)一个是索尼(SONY)。它们代表性的重料转盘出现要比“史上最强”ESOTERIC P0还要早了几年。

1. SONY R10及固定光头系统

1994年的立体声(Stereo Sound)杂志,刊登了一则广告。左右对开,是一个跨页,宣布了SONY大法在HIEND领域的最高成就。而此后在HIEND历史上,SONY的其他产品都无法和这套R10转盘解码媲美。

图片

图片

现在如果有哪位发烧友对SONY大加赞赏,一定会被鄙视。但是,当我们面对这样极致工艺的HIEND产品,依然可以对大法肃然起敬。

发烧友多为男性,面对这样的画面,很难经得住诱惑吧?

图片

图片

今天介绍的这台R10转盘,用的就是SONY自产的转盘机芯——独门的“光学固定系统”。

图片

官方是这样解释的:

顾名思义就是把传统的移动光头循迹变为固定光头不动,而让旋转的唱盘部分直线运行寻迹。相对高速旋转的唱盘机构加上一个重量不菲的片镇就象一个高速、高质量旋转运动着的陀螺,对自身和外来震动能够有效的抑制。运行时相对与质量轻巧的光头小车具有更有效的抗震性和稳定性。

下图比较容易看懂这个原理。上面是传统的循迹,下面是光头是固定的,让旋转的唱盘部分进行直线运动。

图片

众所周知SONY和飞利浦在1982年共同发明了CD,第一台CD机就来自SONY。SONY在采用这个机芯之前,生产过大量的CD机,几乎每年都有新款推向市场。而它们采取的是“磁悬浮”结构。

据说早期设计的“磁悬浮”机芯也是一款很优秀的机芯,从最低档的222ESD 到高档的X7ESD采用几乎相同的机芯。并不因为产品档次上的差距而转盘缩水。下图就是R10之前SONY的旗舰R1a转盘解码,用的就是“磁悬浮”。这台转盘20年前,我用过2年,现在回想比MARK 31这样的转盘来说,声音实在算不上HIEND,但是依然在水准之上。

图片

而这台固定光头读取的R10突破性毋庸置疑,它完成于CD发明后第10个年头。1992年,SONY准备作为10周年大庆产品推向市场。但是,当时CD转盘市场竞争极其残酷,一直推迟到1993年才上市。而真正在市场上获得足够的声量已经是1994年。

由此可见,90年代初那个转盘黄金时代是何等群星荟萃!残酷环境中的明星产品包括WADIA 7,MARK 31,还有今天说到的天龙DP-S1等。

以下是内部图——

图片

其实R10固定光头并不是1992年CD诞生10年后的新发明,而是SONY从专业录音设备进行的下放,这一点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由此可见SONY大法在80年代的技术储备又多强。

那么从哪一台设备下放而来呢?就是它——

图片

这台就是SONY的CDP-5000S,后来有更小型的CDP-3000。

80年代的售价是180万日元。这台专业CD机诞生于1983年,据说即使在今天也能和10万级的转盘抗衡一下。

图片

当然,如果你听到R10转盘的声音,可能会相信这种说法。

当年这台转盘有多红呢?我感觉可能超过了后来的ESOTERIC P0,这里有一系列证据。

2. SONY R10转盘红遍天

1996年,也就是这台转盘发布后的第三年,立体声杂志迎来30周年纪念,做了一期有史以来最大的HIEND专题,叫作《聆听当代最高水准音响》

图片

编委们搜肠刮肚,找来当时很多顶级设备,比如Jadis Eurythmie 11

图片

这套装置超过1500万日元,那么音源系统就用SONY R10作为转盘。在这期杂志和R10搭配频率最高的是WADIA 27解码器,可能是因为WADIA 270转盘还没推出吧。

这套系统来自编委朝沼予史宏

图片

他把这套特点概括为:音响系统成为热血沸腾的音乐表现者。具体到对SONY R10和WADIA 27这样评价——

像迎面袭来,瞬间又退回去的波浪一般,音乐的起伏翻腾,令人如痴如醉,因为如此这般,才令人无法舍弃。

还有一套系统使用了超奥CS7,同样使用了SONY R10和WADIA 27的组合。

图片

这个组合的总体评价为:我们久久地沉静在出色的实况录制音质中,回味曾经享受过的大好时光。

这个组合中采用了当年KRELL的后级MODEL 600。为什么没有用前级呢?因为WADIA 27可以当作前级直接进入后级。

下面这个组合,可能就更令人尖叫了——

图片

这套组合是编委傅信幸选的。依然采取了SONY R10做转盘,用它和WADIA 9搭配。采取高文的电分系统,分三组功放驱动鹦鹉螺。他是这样评价这套的声音表现得:与实况相比感到碟片更加美妙!

总之,这个专题,完全被SONY R10占据了!还有埃格斯顿的ANDRA组合。他们认为:音阶很大,动态感也酷似大型钢琴所表现出的风格。这显然需要转盘的准确还原。

图片

最有意思得组合是这一套,除了SONY R10 WADIA 27外,编委们选择了SONY的喇叭 SS-R10。

这一套的评价是:清清编制的谐音中,透出一种包容身心的清爽感。

图片

下面这套是BACKES MULLER BM30喇叭,同样选用R10 WADIA 27为音源。

图片

这一套的评价是:充满绝妙七分的重播世界,越听越沉浸于迷人的音乐中。

由此可见R10的乐感也不会拖后腿。SONY R10的固定光头机芯机构也用在SONY的下级机种,比如XA7ES,XA5ES,X-5000等。当然,转盘也不是机芯能决定最终声音。这些下级机种都是合并CD机,很多发烧友喜欢用它们搭配高级的解码器。但是,必须说与R10这种纯转盘比差距实在是大!

以下是编委们对这台转盘1995年BEST BUY的评分——

图片

星星数量虽然看上去没有后来的ESOTERIC P0多,但基本是众望所归。当年,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这两台——

图片

排名第二的天龙DP-S1是今天的另外一个话题,它的技术和SONY固定光头一样,基本没有国际化,不过它比SONY更狠,压根就没给别人家用过。

3.天龙的三层悬浮避震系统

天龙DP-S1的机芯叫作“三层悬浮避震系统”

天龙公司的三重避震转盘只使用在自家的顶级转盘DP-1和旗舰合并机DPS-1上。整个机械系统全部安装在一块铸铝上,光头是直线马达伺服寻迹。主轴马达是石英直驱的,直径达6毫米的主轴,接触面安装了极为耐磨损的红宝石。

图片

那只比CD片还要大出一圈的片镇重达200克(4两啊!),其工艺和机械加工之精密程度让人实在叹为观止。

图片

大扭力马达驱动粗壮而又极为精密的主轴,再配合一只超级巨无霸片镇,唱片运转时非常平稳畅顺。有一个著名音响评论家曾经说过:“看了其转盘结构和工艺,再看其他转盘,统统都是玩具了,DP-S1转盘绝对是世界上最精确。最稳定的转盘”。

图片

  “三重避震”从照片图中可以看出是这样的三层

  • 整个光头、主轴马达系统紧凑地安装在一块铸铝块上,通过弹簧、阻尼油偶合悬浮在一个半屏蔽的凹型铸铝壳体上为第一层避震

  • 凹型铸铝壳体又通过阻尼橡胶垫固定在一次浇铸成型的铸铝底盘上,此为第二层避震

  • 铸铝底盘跟四个精心设施的避震脚软偶合完成第三重避震

“三重避震”转盘有一个很重要的中间环节,就是那个底盘厚达一厘米以上的超重合金铸铝机壳,大部分的外来震动能量都被这个超级机壳抑制了,即便有点残余动能通过弹簧、软橡胶垫传到转盘上后也是微乎其微,对于转盘上那只200克的超级超重片镇,这些几乎可以忽略。

它的声音如何呢?我不曾拥有,也没听过。本来是想收一台的,只是觉得这个外观设计,不是很让人开脑放,但是,必须说,曾经在某一段时间,它的评级极其高——

图片

总体来看,我觉得和声音风格和ESOTERIC P0比较接近,具有无可抗拒的低频和声场

总结

本文到此已经过万字,涉及了ESO VRDS、飞利浦摇臂、SONY固定光头、天龙三重避震,还有两大门派没有展开,一个是先锋的倒置转盘,另外一个是CEC的皮带传动系统。

当然,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转盘没能写进文章,比如下面这台Jadis J1,也采用了飞利浦CDM4RPO的机芯,声音非常非常优美,但是,解析力,稍微欠缺一些。

图片

写了这么多,其实是为了开启一个新的话题。

就是下图新(文豪,Aqua)老(Wadia 270SE)的对比。随者顶级转盘厂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可以选择的在售的纯转盘,已经非常少了。

图片

那么售价几万的意大利新锐Aqua La Diva M2,采取了StreamUnlimited 研发的,CD PRO 8机芯,是否比老飞利浦CD PRO2有本质的提升呢?

如果有,这种提升,是否可以接近,甚至达到售价20万的文豪Kalista Dreamplay CD纯转盘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