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皮在近代如何成为“软黄金”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2-09-11 发布于陕西

图片
毛皮的历史


古代中国的房屋保暖功能实在不怎么样,那时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很难想象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人们都是怎么度过的。当然,古人主要还是靠衣物保暖,其中动物毛皮制衣保暖效果最好。用毛皮制成的衣服在中国有时也叫皮草或裘衣,能制衣的动物毛皮有貂皮、狐皮、虎皮、羊皮、海狸皮、海豹皮等。

历史上毛皮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诗经》里的裘衣,暗含了社会的差序格局,一个人的服饰需符合其身份,像狐裘一般是君主和诸侯可享用,而一般士大夫多用羔羊皮毛制成的羔裘。无论是用各类动物毛皮制成的裘(衣服),还是弁(帽子)等制品,古人在穿戴时都要小心谨慎。

周朝百姓打猎时若捕到了狐狸,要把狐狸毛皮制成裘衣献给贵族。周朝还设有司裘、掌皮等官职,负责毛皮的管理和制作。唐朝宫廷也喜爱毛皮,其中貂皮因轻柔质美,以此制作的皮草又叫“轻裘”。在当时,貂皮除了用来保暖外,还可以做官帽、服饰,以及用来打造骑兵装备。

在唐朝,虎皮常用于唐代骑兵装备中,像驻守玄武门的近卫军马鞍下面的垫子就是用虎皮。狐狸皮因为珍贵,所以不常使用。羊毛皮比较常见,唐宋的帝王在祭祀时,偶尔也会效仿古人,穿上黑色羔羊毛制成的大裘以示对天地的尊重。 

在明朝,毛皮是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进贡的贡品之一。明英宗时期,蒙古瓦剌部曾进贡青鼠皮十三万张,银鼠皮一万六千张,明朝皇帝常将毛皮赐予臣子。到了清朝,宫廷对毛皮的热衷渐成全国的时尚。

图片
清朝的毛皮衣着

来自东北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最终统一了女真各部,清朝建立后,满人崇尚毛皮的风气也因此被带到中原。在清代早期,毛皮制衣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典章规定了什么级别的官员穿什么样的毛皮服饰。每年换季时衣服也统一更换,比如正值隆冬时要穿貂皮,随着节气变化,渐至狐皮、灰鼠皮、银鼠皮,直到换上寒羊皮为止。

所以,在清朝官场穿裘衣并不是为了炫富,而是对官员着装的统一规定。但官员着装的要求,从宫廷蔓延到民间后,逐渐变了味道,从“别贵贱”向“别贫富”转变。乾隆年间,有钱人穿狐裘,一般中产穿羊裘已经成为时尚,而有些富裕地区,甚至出现“男人俱是轻裘,女人俱是锦绣”的现象。

清朝皇室对毛皮衣物的喜爱,逐渐开始由北至南传播开来,慢慢在百姓间也掀起了一场毛皮服饰的流行之风。如南方的广州,冬天虽然不长,但有数天也着实难熬,毛皮的需求也较大。广州的裘衣店非常之多,并且毛皮种类一应俱全。

对于买不起整件毛皮制衣的人,人们还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裘皮分成上下两截,穿在里面的上半截一般看不出来,就用羊皮等便宜的毛皮,露出的下半截用貂、猞猁、狐皮等好皮料。对那些由于气候暖和不需要穿毛皮,但又想赶潮流的人,就在袖口或领子上缝上些许毛皮料,叫“皮缘衣”,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奢华、时尚的追求,满足了些许虚荣心。

图片
全球化下的毛皮贸易及其影响

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认为,从1650年到1850年,这200年间,来自东北的满洲人入主中原,把穿裘皮的时尚带到了全国各地。除了金银以外,毛皮成为真正的“软黄金”,在高利润诱导下,毛皮贸易从一开始就进入激烈的多国竞争。偌大的中国市场,让英、美、法、俄满世界地寻找毛皮,从北到阿拉斯加,南至南太平洋诸岛,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那么,这场全球性的贸易活动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16 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流行的海狸毛毡帽,成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这种消费时尚,刺激了欧洲的毛皮需求。近代早期法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统称新法兰西,英国和西班牙都曾争夺此地。北美大陆寒冷又荒凉,为什么受到这么多殖民大国的青睐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着丰富的毛皮资源,殖民者将大量毛皮贩卖到欧洲,以此获取巨额利润。

然而,随着英国人在美洲的崛起,一位叫詹姆斯·海纳的英国商人,最早开始把西北海岸的毛皮运送到中国交易,英国人成为了西北海岸至广州之间海洋毛皮贸易的主力。中国逐渐超越欧洲成为毛皮贸易的最大市场,欧洲的毛皮市场虽然也兴盛过一段时间,但与当时的广州相比,两者对毛皮的需求不是同量级的。

紧随其后的美国商人也迅速介入海洋动物毛皮贸易。美国有位出名的航海家,人们都叫他库克船长,他用自己的航行经历很早就告诉美国人,毛皮是一项利润极高的商品。

1778 年 3 月,库克的船队抵达了太平洋西北海岸,船员们纷纷用刀、镜子等物品,和土著人换取一些毛皮。1779 年的下半年,他们抵达广州后,这些毛皮为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6个便士购买的海狸毛皮,运往中国却能卖到 100 美元的高价。

然而到了19世纪20年代早期,海獭皮越来越难获得。曾经美国商人一年向广州输送18000张海獭皮,如今这个数量仅有此前的五分之一,在长期的利润驱使下,导致海狸、水獭、海豹几近灭绝。

不仅西方国家将毛皮输入中国,近代中国的毛皮也进入了欧美。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欧美市场对毛皮的极大需求,刺激了东北毛皮的出口。这也造成了对毛皮动物的滥捕滥杀。在高额的利润面前,已经出现了涸泽而渔的局面。近代满洲遂成为了殖民者的一块田地,野生动物在人类利益的驱使下大范围灭亡,使中国付出的生态代价不可估量。事实证明,以动物毛皮作为消费品注定是无法长久的,也是不能持续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和爱护动物,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2年9月9日第7版

本期编辑:翟月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