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3066期# 我在央视的“百家讲坛”先后讲了八个系列的主题节目,其中解读三国的四个,解读水浒的四个。第九个主题是“孙权的人生”,目前已经录制完成正在进入后期制作,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播出。 在办讲座活动的时候,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国水浒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古典名著,很多人物很多故事大家都是特别熟悉的,但是赵老师往往能从大家熟悉的人物、熟悉的故事背后,发现一些不一样的道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规律,在这方面有什么特殊的心得体会、有什么特殊的读书方法没有,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实说到读书的心得体会我还真是有一点,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分享。 记得前面我们说过,一个人在读书学习探索未知的时候一般会出现三种状态:第一是知道自己知道,第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拿梁山水浒这个故事做例子,比如说水泊梁山这个团队出谋划策的军师是谁?这个大家都知道智多星吴用,这条小知识我们不仅知道,而且还知道背后故事的来龙去脉。翻一翻《水浒》原著,看那个“七星聚义智劫生辰纲”那一段小故事,会发现吴用确实足智多谋,既会做事又会做人。以上这些就是“知道自己知道”。 那接下来新的问题产生了,请问七星聚义除了吴用以外,其他6条好汉都是谁?七星聚义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有6条好汉后来也都上了梁山入伙,这个我们也知道,不过这6个人的名字具体都是什么,绰号都是什么,确实想不起来了。这就属于“知道自己不知道”,想不起来也没关系,翻原著找索引,一查就能查出来。 那接下来再往更深层次想,“智劫生辰纲”故事里边儿青面兽杨志的领导风格是怎样的,他在带团队的时候哪些方面是不足的,哪些方面是过火的?而七星聚义这故事本身体现了怎样的组织分工原则?英雄上山以后要排座次,又是按照怎样的干部人事安排去把这个座次排好的?对一般的读者来说,这些问题不仅不知道答案,而且往往也想不到这个问题本身。很多人就觉得文学作品不就是一个热闹的文学作品吗,背后哪有这么多事儿,这是不是属于过度解读了。你看,这个迷迷糊糊的状态就属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好了,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把一般人读书分成三个类型: 第一类就是“消遣型读书”,这一类读书对应的状态就是“知道自己知道”。阅读过程主要是为达成共识、是为找共鸣,读书的过程基本上都是围绕自己熟悉的内容、在舒适圈之内进行的,这样的阅读主要的收获就是消遣愉悦。 第二类就是“功能型读书”,这个类型对应的状态主要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要去查资料、要去找答案。我们经常说的带着问题读书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型,大多数时候看课本看参考书也都属于这一类型。带着问题查资料看书籍找到答案之后,当然就会有满足感,这一类型的读书能让人在知识上有收获,不过呢在思想的提升方面、在智慧的增长方面,收获还是有限的。 第三类型是“思考型读书”,这个类型对应的状态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一类阅读主要的特点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文字背后的一些深层问题,找到问题之后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跃上巅峰的感觉。 比如说我们在解读《水浒》这个文本的时候,发现了深层次的三大基本问题:一是领导权威问题,二是干部安排问题,三是班子团结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中国本土创业团队的三大核心命脉问题。沿着这三个问题结合管理学、心理学、博弈论对水浒当中的人物和故事进行解读,一下子就能看得更清晰、理解得更深刻。这个时候思想认知就跨上了新台阶,阅读的时候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突破自己知识的边界,努力进行跨领域的思考。 简单来说,“娱乐型读书”是为了找共鸣,“功能型读书”是为了找答案,而“思考型读书”是为了发现问题。学问学问,会学还得会问,在读书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跨领域思考,这才算是真的增长了学问,提升了思想。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