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暑生津汤 生石膏20克 知母4.5克 竹叶4.5克甘草4.5克

 金陵养身桩 2022-09-11 发布于江苏
消暑生津汤
生石膏20克 知母4.5克 竹叶4.5克
甘草4.5克 西洋参3克 鲜石斛6克(干品减半)鲜芦根20克 鲜生地12克(干品减半)黄芩3克 粳米15克。
功能 益气清热,养阴生津。
主治 小儿暑热症,又名夏季热,与中医学中的“疰夏”、“消渴”、“暑温”等证类似。其病机由于暑气蕴遏肺胃,熏灼皮毛,腠理闭塞,耗气伤津而致。婴幼儿为多见。临床上以夏季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主要症状。似与某些小儿对高热气候适应不良有关。尤以出生后过第一个夏季的婴儿最为多见,一次发生后,常可连续发生数年。中医治疗有较明显的效果。
用法 每日1剂,以水煎服,热重时一日可服2剂,可连续服用数周。

方解 本方从白虎加人参汤化裁而来,在原方清热、益气、生津的基础上,以西洋参替代人参,使其在益气的同时加强清热养阴之功。石膏、知母、竹叶、黄芩清肺胃之热,生地、石斛、芦根可凉血滋阴,在清热之中更增生津益液之功;粳米、甘草和胃以
保护胃气。因此本方对暑伤肺胃的患者最为有效。

加减运用 热重不退者,可加银花9克、连翘6克;口渴多饮、多尿者,可加蚕茧3枚、天花粉4.5克;舌红口干、烦躁不安者,可加西瓜翠衣6克、莲肉6克、玄参4.5克;纳呆大便不实者可加生山楂9克、白术6克、白扁豆9克,而去知母、石斛及生地;高热已退而有低热缠绵者,可加银柴胡6克、地骨皮9克,去石膏、知母;乏力倦怠、精神不振者,可加孩儿参10克、黄芪10克。

典型病例 周性男孩,1岁,初诊,平素体弱,入夏后发热不退,发热将近1个月,已用抗菌素和解热药无效。来诊时患儿苍白少华,略显疲乏,测得体温为39.5℃,皮肤及手足心灼热,口渴频饮而少汗,纳呆大便干结,尿多而频,舌红苔黄腻,脉数指纹紫红。证属暑热郁阻,肺胃受损,久则气阴不足,拟以益气养阴,消肺胃郁热治之,给清暑生津汤4剂。二诊:服药后热降,仍有余热徘徊在38℃上下,口渴多饮多尿已有改善,皮肤、手足心已不感灼热,舌红减,苔薄黄,指纹显紫。拟前方去石膏、黄芩,加西瓜翠衣9克、银柴胡6克、地骨皮9克,再予4剂。三诊: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面色转红润,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显紫,上午无热而下午偶有低热,以二诊方加孩儿参10克、陈皮3克,复予4剂。四诊时已无热数天,患儿精神食欲良好,停药而仅给六一散每日9克,泡茶饮服。后未来诊,经访问已愈而未再发热。

方歌
石膏知母西洋参,竹叶甘草粳黄芩;
芦根石斛生地黄,清暑生津效如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