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这几年农村大街上的乞丐也少了很多?他们哪去了?看完明白了

 三农小毛 2022-09-11 发布于北京

导读:为何这几年农村大街上的乞丐也少了很多?他们哪去了?看完明白了

乞丐,也就是俗称的“叫花子”,有些地方直呼对方为“要饭的”。在过去这也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并且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中也经常遇到。

笔者记得在小时候,经常还有一些外地的乞丐,到农村里挨家挨户乞讨的。后来到村里来乞讨的人少了,但是每逢农村赶集的日子,还是能见到不少乞讨的人。而在笔者成年以后,每次遇到了也会尽可能地帮助一下,比如给上几块钱,或者是买点零食、水果给他们。

前不久村里的一个老乞丐过世了,这也让不少村民议论起在这几年农村集市上的乞丐少了很多,一般很难在遇到乞丐了。确实,相比于过去在最近这几年农村很少见到乞丐了,那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又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乞丐是从哪来的?

乞丐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职业”了,在我国古代也是很早就出现了,他们几乎也是与文明社会同时出现的。只是长期以来乞丐都是作为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多数都是不被统治阶级所重视,因此很少被载入正史中。

从现在的一些影视剧,或者是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在过去乞丐的群体是非常庞大的,几乎是全部全国各地,也就是说每个地方都有乞丐的身影。

而乞丐的来源,一般也是分为三类。一个是因为天灾的原因,导致当地的人没有食物来谋生,而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就不得不放下身份以乞讨为生。这在过去尤为常见,遇到了大的灾情,有些整个村子的人都会去外面乞讨。

第二个是因为身体残疾,或者是一些原因,他们无法像普通人那样靠劳动来养活自己或者是家里人,而乞讨就成为了他们不得已而选择的一种谋生方式。

像我村里以前也有人出去乞讨,他们就是因为先天或者是后天的原因导致残疾了,不能进行正常的体力劳动。于是就会在赶集的日子到周边的镇上乞讨,以此获得一点生活费来勉强养活自己。

第三个是以乞讨作为职业的“假乞丐”。他们本来家里的条件不错,自己有手有脚的,但却有的人好吃懒做来做乞丐,或者是有些人就是看到别人乞讨很轻松,只要不要脸就能获得别人的同情换取收益,于是就成为了职业的乞讨人。在前些年,不少地方都有出现这样的“假乞丐”。

为何这几年农村集市上的乞丐也少了很多?

其实这个不只是个例,在很多地方现在都已经较难看到乞丐了。至少相比于数年前,要少了很多。记得在以前遇到赶集的日子,从集市的这头走到另一头,至少遇到七八个乞丐,而现在可能一个也遇不到。至于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下面三点:

第一个,农村的条件也好了,对于这类乞讨为生的人各项帮扶政策也很到位

前面也说了,在笔者村里之前也有几个乞丐,但是在好些年前,他们就不怎么出去乞讨为生了,因为政府给他们纳入了“五保户”,不仅给重新盖了房子,还衣食住行方面都有相应的保障。

既然他们的生活都有了保障,也就不需要继续出去乞讨为生了。毕竟对于多数乞丐而言,他们当初出去乞讨也是求生的本能,想着靠这个来填饱肚子。现在条件好了,衣食无忧了,就连生病了,看病买药和住院都有报销了,所以他们基本不需要继续出去乞讨。

第二个是时代不同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一般没有职业的“乞丐”,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假乞丐”比较少,他们多数都是真正的“可怜人”。

但是后来却陆续有人报道,集市上出现的一些乞丐是假冒的,他们通过化妆、伪装等方式,故意装得很可怜,以此获得大家的同情心。

有些不法分子甚至还把一些拐卖的儿童,故意打伤致残,让他们来乞讨获利,也就是 把他们沦为获利的“工具人”。随着这类的报道多了,大家也知道了多数的乞丐是假冒的,甚至他们的收入比上班族还要高,于是很多人遇到乞丐也就不愿意施舍自己的善心。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很多人出门也不愿意带钱包了,如此一来也就没有零钱来施舍给乞丐了。虽然有了二维码支付,但是一个乞丐拿着二维码,总是感觉很别扭,这样的乞丐你会施舍吗?

第三个原因就是和当前的疫情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没有了行程码、健康码等,真的是寸步难行了的。在过去他们想要去哪里都是他们的自由,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有些地方时而反复,这不光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给这些乞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结束语

其实吧,笔者认为现在乞丐少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而且现在不光是乞丐这类人群少了,像一些小偷小摸的也少了很多。这些都说明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生活都得到了保障。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可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