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 服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汉语汉字 ![]() “服”,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fú,fù,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服”的基本含义为衣裳,如服装、制服;引申含义为穿衣裳,如服丧[1]。 在日常使用中,“服”常做动词,表示佩服,如以理服人[1]。 基本信息
字源演变 “服”,最初见于甲骨文时代,一只大手抓住了一个人,使他屈服,后来有的字体加“凡”字表示声旁;金文“凡”旁讹变为“舟”;隶书再讹变为“月”。后逐渐见于甲骨文,金文,说文,秦系简牍,最后演变为楷书简化版的“服”,其字源演变图如下[2][1]: ![]() 服的字源演变 ![]() 服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展开表格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房六切,音伏。【说文】作。用也。一曰车右骑所以舟旋。从舟声。【五经文字】《石经》变舟作月。【易·繫辞】服牛乗马。【疏】服用其牛。【诗·郑风】两服上襄。【笺】两服,中央夹辕者。【疏】马在内两服者,马之上驾也。 又【广韵】衣服。【易·讼卦】以讼受服。【书·舜典】车服以庸。 又慑服也。【易·豫卦】罚淸而民服。【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从之。 又五服。【书·益稷】弼成五服。【传】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又【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礼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举六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按侯、甸、男、采、衞、蛮、夷、鎭、蕃,九服也。 又行也。【书·说命】旨哉说乃言惟服。【传】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又【管子·权修篇】上身服以先之。【注】服,行也。 又职也。【书·旅獒】无替厥服。【传】使无废其职。 又思也。【诗·周南】寤寐思服。【传】服,思之也。【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又治也。【诗·周南】服之无斁。【笺】服,整也。乃能整治之,无厌倦。 又盛矢器也。【诗·小雅】象弭鱼服。【笺】矢服也。○按《周礼·夏官·司弓矢》作箙。郑注云:盛矢器也。 又事也。【诗·大雅】昭哉嗣服。【传】服,事也。 又习也。【前汉·鼂错传】服其水土。【注】服,习也。 又姓。【后汉·服虔传】服虔,字子愼,河南荥阳人也。 又鸟名。【史记·贾谊传】楚人命鴞曰服。【注】异物志有山鴞,体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远飞,行不出域。 又【广韵】蒲北切【集韵】鼻墨切【正韵】步墨切,音僕。匐,或作服。【礼·檀弓】扶服救之。【释文】又作匍匐。 又【仪礼·士冠礼】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韵补】服,叶鼻墨切。 又【集韵】扶缶切,音负。【周礼·冬官考工记·车人】牝服二柯。【注】牝服,长八尺,谓较也。郑司农云:牝服,谓车箱。服读曰负。 又【集韵】弼角切,音雹。啼呼也[1]。 说文解字 用也。一曰车右騑,所以舟旋。从舟声。古文服从人。房六切文十二,重二[1]。 说文解字注 用也。关雎笺曰。服、事也。一曰车右騑所㠯舟旋。騑毛刻作骑。误。马部曰。騑、骖也。帝马也。古者夹辕曰服马。其旁曰骖马。此析言之。许意谓浑言皆得名服马也。独言右騑者、谓将右旋则必策冣右之马先向右。左旋亦同。举右以晐左也。舟当作周。马之周旋如舟之旋。故其字从舟。从舟。声。房六切。古音在一部[1] 古文服。从人。从舟从人者。凡事如舟之于人冣切用也。凡事皆当如人之操舟也[1]。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展开表格 中古音系
展开表格 方言汇集 客家话[东莞腔]fuk8[沙头角腔]fuk8[梅县腔]fuk8[台湾四县腔]fuk8[客英字典]fuk8[陆丰腔]fuk7[客语拼音字汇]fug6[宝安腔]fuk8[海陆腔]fuk8粤语fuk6[1] 参考资料 [1] 服的解释|服的意思|汉典“服”字的基本解释 · 汉典网[引用日期2018-11-06] [2] 服的字源演变 · 字源查询网[引用日期2022-01-19] [3] 《服》字的笔顺(笔画顺序) · 汉字屋[引用日期2022-01-19] [4] 服字篆书写法 - 服字篆书怎么写好看 · 书法爱网[引用日期2022-01-19] [5] 服的音韵方言 · 汉典网[引用日期2022-01-19] 展开 |
|
来自: 见青黄 > 《却谷服气·不食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