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号凌晨3:42分53.8秒,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 16万多人身受重伤。 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115公里,青龙县却因为成功发布了临震预报,全县47万人避免了一场大灾难,后来被人们称为青龙奇迹。 这个奇迹离不开一个叫做王青春的人,当时他在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 1976年7月14号,国家地震局在唐山召开了地震工作经验交流会,王青春代表青龙县开会。 在这次会议上,国家地震局华北组组长汪成民利用晚间座谈的机会,以个人观点的方式提到, 1976年7月22号到8月5号之间,京、津、唐,勃、张地区将有五级以上的地震,下半年到明年,华北可能出现八级地震。他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要对震情重视起来,要注意采取措施。 这些话被王青春一个字不差地记在了笔记本上。会议结束之后,王青春迅速赶回了青龙,转告给了当时的青龙县县委书记冉广琦。 这让后者压力山大,因为发布临震预报,全县47万人都要出动,如果预报发了,可地震没来,那就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况且当时县里无权发布临震预报,只能请示省里,请示再批示,整个流程走完,早就过了王成民所说的地震时间窗口。一旦地震来了,当地人就倒了大霉。 在这个紧要关头,冉广奇仗着胆子,决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旦出了问题,和别人没关系,责任自己来背。 当时距离唐山大地震发生还有四天, 1976年7月25号,青龙县召开了800多人的全县干部大会,会议决定必须在7月26号前把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全县所有的门窗一律打开,不准在房内煮饭,吃饭,尽量睡在户外的防震棚里。 到26号早上8点,青龙全县开始了全县临阵总动员,此时距离唐山大地震发生还有两天。 与此相随,各种各样的地震预兆不断在青龙出现,甚至7月27号黄鼠狼开始四处乱跑,这预示着地震越来越近。 这个时候,青龙县也进入了紧张状态,马路两旁的大喇叭反复播发着地震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临震预报,大街上搭起了临时的简易帐篷,人们搬出了房子生活,整个青龙县处于临阵状态。此时距离唐山大地震还有不到20个小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