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钱彤教授一叙:如何鉴别不同眼底病的视网膜硬性渗出?

 飞雨合然 2022-09-11 发布于辽宁

编者按:临床上经常遇到眼底黄斑部出血点、微血管瘤、硬性渗出的患者,经过眼部检查后发现这种类似的临床表现,所患的疾病各有不同。那么,硬性渗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区别各种相似表现的不同眼底疾病呢?2021 PCV会议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钱彤医师从细微处入手,详细地阐述了硬性渗出的病理过程,以及如何对不同眼底病的硬性渗出进行鉴别。

追根溯源,论硬性渗出的病理过程

钱教授从四个方面剖析了硬性渗出的病理过程:

1.硬性渗出的基础——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在正常情况下,视网膜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E)和周细胞(P)组成,周围包绕着基底膜;而在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毛细血管中内皮细胞受损、周细胞丢失,基底膜增厚。微动脉瘤出血、液体渗漏导致局部水肿,当水肿被再吸收后,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中留下坚硬的脂蛋白沉积物,即产生硬性渗出。

2.硬性渗出的主要成分及部位。硬性渗出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质和蛋白质(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主要集聚于内核层(INL)、外丛状层(OPL)。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在闭塞的微血管及微动脉瘤周围,堆积着充满脂肪的吞噬细胞(小胶质细胞)。脂肪填充的巨噬细胞见于中心视网膜全层。聚集的吞噬细胞,大量存在于OPL(Henle纤维层)和中心凹旁的IN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