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3【辉光日新1637】(唯上知和下愚不移)随大流到底是错还是对?

 新文艺 2022-09-11 发布于山东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前人智慧

【原文】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助解】

上:本义为高处、上面,引申指等级或品质在上的,次序或时间在前的。

下:跟“上”相反。

移:挪动、改变、变动。

【大意】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

什么是“上知”?

用《季氏篇》第9章中孔子提到的“知之”和“学之”来理解,所谓的“上知”,或许就是“生而知之者”;所谓的“中知”,或许就是“学而知之者”;那么,“下知”也有“知”,“中知”可能是主动地学,“下知”可能就是困而学然后知之者,也就是被动地学而知之者。

那么,什么是“下愚”呢?

所谓的愚,本义指性格孤僻,不谙熟人情世事。“上愚”,应该是指那些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不主动学习,不教不会、一教就会的,也就是“困而学之”的;“中愚”,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给他指出来后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反复教才能学会一些的;“下愚”就是指那些又熊又不老实的,也就是明明很无知,自己可能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就是不承认自己无知、再怎么教也不学习的那些人。

孔子说,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都是不易改变的。“生而知之”的上等智者,他们活得比较通达、看任何问题也都能比较透彻,有自己的主见、不易被改变还情有可原;“困而不学”的下等愚者,虽然很无知,但是就是不承认;或者明明知道自己很无知,就是不学习、不去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这样的人就真的是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了,自己不想改变,就连神仙也救不了你!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终归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容易被改变的。由此我想到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演讲,大体意思是:

当大多数人都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也去做,那么,你就成了大多数人里的一员;

当做这件事的大多数人都不再坚持、改做其它事的时候,你继续坚持,你可能就是另类;你也不再坚持,而是随大流选择放弃的时候,你还是大多数人里的一员。少数继续坚持的另类或许会成为精英、专家,而大多数中途放弃的人就只能是普通人了。

那么,随大流到底是错还是对呢?

如果你做所有人都做的事情,那么你也只会拥有所有人都有的东西;如果你做的事情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在做,那么,你拥有的,其它人可能根本无法拥有。

你就是你,独一无二,不可代替,还是......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