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爱「惹事」的孩子,只为得到父母的关注┃伏蓉

 丄学号 2022-09-12 发布于广东
作者┃伏蓉   朗读┃雨舟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热播剧《完美伴侣》里,在吴敏办的托管班,学生王浩泽指责林靖没有爸爸,林靖反复强调”我有爸爸。”

林靖好友跳跳也给怼回去:“他有爸爸,你别胡说,跟他道歉。”

王浩泽还大声地继续喊:“不信,就是不信,有的话,为什么没有他爸爸的鞋子和衣服。”

林靖生气地跟王浩泽打了起来。

后来,家长们赶了过来,跳跳爸爸先安抚了王浩泽的情绪,然后问了他两个问题:“你有没有见过喜马拉雅山上的雪人?”

王浩泽摇摇头。

“那你有没有见过尼斯湖里的水怪?”

王浩泽还是摇摇头。

“所以呀,不能因为没有见过就说没有,对吧?”

跳跳爸爸继续问:“你和我一样吗?我和跳跳一样吗?你和跳跳一样吗?”

浩泽均摇头。

“对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家庭也不一样。所以,不能因为不一样,就说别人不对,就笑话别人。”

就好像我笑话你:“大家快看啊,他是个小卷毛。又或者我笑话你爸爸工作没出息,整天只知道在家里呆着。你心里觉得舒不舒服,开心不开心?”

王浩泽一改先前的傲气,低下头小声地说:“我之所以那么说他,是因为我没有爸爸。”

全场的人瞬间懵了,不过很快大家都给了他拥抱,林靖和跳跳也给他道了歉。

通过跳跳爸爸和王浩泽的交流,可以看出,没有爱“惹事”的孩子,只有渴望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发脾气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因为,孩子还不能像大人那样对任何事情进行理性分析,更多的是随着自己的情绪来处理事情,所以常常通过“惹事”,发脾气等负面行为来引起大人的关注。

01

孩子通过“惹事”引起家长的关注

是他的本能需要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每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过程中,都在努力地争取一件事,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关注。

樊登曾讲过:“你有没有见过孩子赌博的,父母天天打、骂、捆起来、抽他,有效吗?没有效果。”

“你会发现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这种批评所带来的 都是他持续做这件事的动力。”

“所以当父母从来不关注这个孩子好的事情的时候,这个孩子表现得正常,表现得好,学习成绩进步,父母都没有反应时,这个孩子一定会想办法,找一些你会关注我的事情来做。”

“比如说赌博,玩游戏,眼睛近视严重,生病等等,这都是孩子去获得父母关注的手法,因为这是他本能的需要,他就需要获得这个东西。”

热播剧《完美伴侣》里,跳跳为了让妈妈陈珊能早点回来陪她,就撒谎说自己肚子痛。

再加上收到学校发生学生集体中毒事件的消息,跳跳更是逮住机会说自己难受,爸爸无奈只有及时把她送到医院。

陈珊得到消息,更是放下工作急急忙忙地奔向医院,在跑的过程中高跟鞋都跑断了,到了医院第一句话就是“跳跳怎么样了?”

谁知进病房一看,跳跳好好地站在病床前安慰同学。

父母的工作有多忙碌,孩子无法亲身体会,她只知道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渴望父母能给予她关注和陪伴。

为了获得这个需求,孩子会不计后果,通过各种办法来得逞。

02

爱“惹事”的孩子都是在向

父母表达“我渴望你们的关注”


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中,出生于政治世家的权起道,是家中的小儿子,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可他并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

父母对他要么使用暴力,要么忽视。

他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有意做出许多疯狂的事,渐渐地患上躁郁症,发病就会不由自主地裸露。

于是,被父母送进了精神病院。

他爸爸在参加政界的选举当天,他偷偷跑到现场做出了让爸爸颜面尽失的行为。

他还哭着说:“爸爸从来都不正眼看我,就因为我没有哥哥姐姐们优秀,为了得到爸爸的关注,所以就上蹿下跳发疯闹事,结果闹着闹着我就疯了。”

他的妈妈跑过来扇了他一巴掌,并骂他:“你这个蠢货,你为什么偏偏生来脑子就不好使,你就应该装死不动,什么都别做。”

又把他押回精神病院,他还摸着被妈妈打过的左边脸,脸上露出了微笑。

对他来说,妈妈的巴掌也是对他的关注。

看到这里,他的话让我泪目,他的举动牵动着我的神经,一个孩子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就这样把自己逼疯了。

《觉知的爱》中作者提到:孩子最恐惧的就是被忽视、被遗弃、喜怒无常、前后不一。

在这四种情况下,无论你怎么满足他的吃穿用行,孩子依然会感到不安全。

电视剧《女心理师》尤娜父母感情不和,而她为了不让父母分开,经常会做一些父母都想不到的事情,如偷东西,自己摔下舞台,用水果刀割伤自己,来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

一个女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宁可通过伤害自己身体和偷抢的方式,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过度寻求关注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 的关注需要。

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或者即便陪在孩子身边,但是缺少情感交流。

孩子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渴望父母多关注一些自己。

03

帮助爱“惹事”的孩子

需要父母的努力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教育作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

许多专家和书籍也在传达一个观念: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

那么,孩子爱“惹事”,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

首先,平衡好工作与家庭,腾出陪伴家人的时间

母婴达人、年糕妈妈李丹阳分享自己在忙碌的工作后,会留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儿子年糕。在陪伴的过程中,她会聆听孩子的想法,重视孩子的感受。

儿子年糕心态阳光乐观,从没有因为妈妈工作忙而“惹事”。

心理学作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里写道:成熟的父母都学会了聆听孩子,了解孩子的感受。

当父母做到平衡好工作与家庭,能够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孩子自然也不会想出各种奇招来博取父母的关注。

其次,孩子“惹事”后,要看到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记得有句教育名言:“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是,不要只紧盯着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曾在第三届京师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的主题为: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期待和需求。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河南襄城县某小区,一名13岁男孩站在4楼飘窗台上面哭泣,随时有坠楼的危险。

消防员和周围群众齐心协力将情绪激动的男孩劝说解救了下来,经询问,得知是父母和孩子在沟通学习情况的过程中,采用了过激的方式,导致男孩做出赌气跳楼的举动。

疫情延续期间,一些家庭的亲子矛盾问题突出,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

不管孩子有什么问题,我们父母首先要做到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试着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才能去有效地解决问题。

然后,鼓励孩子把愿望表达出来

孩子的很多情绪问题来源于自己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而自己的需求又因为没有表达清楚或不会表达导致的。

所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能增加孩子获得满足的可能性,减少孩子的负面行为。

网友韩大茄分享自己的侄子很想去体验玻璃栈桥,但前提是要求他完成暑假作业后才可以去。

表侄儿却通过一顿哭闹就得到了表妹的允许,侄子看到后起身离开委屈地哭了。

韩大茄呼吁:“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做到既不憋在心里难受,也不要通过耍无赖耍脾气来获得满足。”

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愿望的孩子,能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04

掌握教育的心法

对孩子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父母对他的关注。

很多时候,做出来的另类行为也只是为了获取父母的关注,当我们懂得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就能更好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印度哲学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在《重新认识你自己》中讲到:

真正的关怀,就好比关心一颗植物一样,帮它浇水、认清它的需求,给它肥沃的土壤,温柔亲切地照料它。

愿天下父母不仅会养育技法,还会逐渐掌握教育的心法,让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的成长被看见。

作者:伏蓉,愿用温暖的文字陪伴育儿中的你,和孩子一同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