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一百年(一):马邑之围,未竟的对匈反击战序幕

 水色07 2022-09-12 发布于广东

公元前133年,马邑,这座处于汉匈对峙的前沿的小城。

马邑即是今天的朔州,晋西北的小城。今天的朔州在山西也是不显山不露水,相比其北边鼎鼎大名的邻居——大同,南边的邻居——忻州,朔州只能说寂寂无名。

但在2000多年的汉朝,这里处于汉帝国和匈奴对战的前沿——往南是雁门关,往东北是代地,马邑正处于这样的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西汉立国已经近70年,也是汉朝第七位皇帝刘彻即位的第八年。这位少年天子这一年也刚刚24岁,在现代来说,也就是一个刚出来工作2-3年的毛头小伙子。可对于刘彻来说,他已经在位了8年。2年前,太皇太后窦氏去世后,他已经亲政了2年。

经历过6年的隐忍不发和2年的理顺之后,他迫切想通过一场战争来树立自己的权威。而匈奴,这个汉帝国最大的敌人,就是他树立权威最好的对象。

汉帝国已经立国近70年,经历过高祖、吕后两代前20年混乱的开国时期和文帝、景帝两代人近40年的修养生息后,帝国财库充盈。开国之初高祖白登之围后,与匈奴的和亲政策一直未变,朝内也无人敢坚定地想与匈奴一战。

这一年,一向主战的王恢因为马邑商人聂壹献引诱伏击之策而主动提出北击匈奴。

这一切,都来得刚刚好。

刘彻诏令庭议。御史大夫韩安国一贯反对,如今依然反对,理由看似不容辩驳——高祖英武圣明,那是一路从亭长打拼出来的开国始祖,战场经验何其丰富,竟然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七日之久。何况上年刚刚和亲,如今出尔反尔,伏击匈奴,战端一开,天下骚动,胜负难料呀!

王恢,这个燕地人,且长期在边郡为官,是朝内少有的对匈奴情况熟知的官员,则缓缓说出他的理由:与匈奴和亲,不过数年,就违背约定,反复侵犯,无有止境,何况今天的大汉又何尝是几十年前汉国初立之时呢?

少年天子的刘彻,在掌控了内政之后,需要一次开边的成功来证明自己,来开始自己远大抱负。于是,24岁的刘彻决定开战——在马邑伏击匈奴。

刘彻派出韩安国、李广和公孙贺率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周边的山地。马邑处于大同盆地的顶端,三面环山——西面是管涔山、南面是恒山、东北面是洪涛山,东面沿着桑干河可到达大同也是汉帝国的北部要塞——代郡,这片区域掌握在汉帝国手中。马邑的正北方,在洪涛山和管涔山之间有小小的山间谷地——那是桑干河上游的元子河冲刷出来的谷地——这片谷地正是原定的伏击匈奴大军之地。

聂壹作为往来汉匈两地的商人,前往草原见匈奴单于,引诱其攻击马邑。

聂壹引诱得很成功,其时匈奴军臣单于率领10万骑兵南下,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太顺利了,反而让狡猾的军臣疑惑,在到达距离马邑100公里的武州塞时,单于看到放牧的牛羊竟然无人看管,于是派军攻下边防小亭,俘虏了一尉史,获知了汉军的阴谋。

于是,军臣单于引兵撤退。

在军臣单于的后方,从代地出击的王恢带领3万步兵,本来打算是袭击匈奴后方辎重。然而,王恢在得知匈奴大军撤退后,自思无法取胜,遂引兵撤退。

事情的结果,主动提出攻击匈奴却又避战的王恢被下狱,很快王恢在狱中畏罪自杀。

主站派的王恢死了,刘彻的对外作战首秀失败了。痛定思痛之下,刘彻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培养年轻的将领——马邑之围中,王恢主战但明显作战能力不行,李息有勇少谋,需要继续磨练,韩安国历经国内战争的考验,但却主和,李广成名已久,但作为统帅能力不足,可用之人究竟是谁呢?

第二,训练骑兵——马邑之围,汉军只能以逸待劳,用行动迟缓的步兵来围歼匈奴的骑兵,有没有可能用骑兵来对抗匈奴人的骑兵呢?

刘彻的布署,在三年之后收到了效果,一代名将卫青大破龙城——汉帝国对于匈奴轰轰烈烈的战略反攻拉开了序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