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溪山清远」马蹄足小香案

 灯下悦读 2022-09-12 发布于广东

中国国家博物馆,曾设有名为“大美木艺”的明清家具展。该展于2013年开幕,展品共84件,不仅有国家博物馆的藏品,还有包括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香港研木得益、嘉木堂等著名收藏机构奉献的部分珍品。

遗憾的是,该常设展已于2018年5月1日关闭。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大美木艺”展

在众多大大小小,或雕刻繁复、或清减素工的家具当中,有一件颇为精致小巧的黄花梨小条桌。它身形单薄,并不很起眼儿,但自有一种静默如迷的气质,让你伫足良久,不忍离去……

我有幸数次在国博与它相遇,并有缘在该常设展关闭前的最后一天,再次与它相对。希望这不是今生的最后一次。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大美木艺”展

桌面攒边装板,束腰较宽,四足微微外挓。桌面下有四根霸王枨支撑,牙子和腿足起利落的阳线,腿足落地处起高马蹄,具备典型的明代特征,此件的年代也被断代为明末。

此件小条桌,颜色呈暗红色,包浆润泽,虽是木质,但已经有了玉一样温润半透明的质感。通体除了桌面有一两处磕碰导致的小凹痕,全身上下,包括相对脆弱的线脚和马蹄,几乎没有任何损伤或腐蚀。

据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记载,传世的黄花梨材质明清家具,色泽差异较大,“大抵木心的颜色深而艳,越向外,色越浅,至表皮则几呈白色。”这件条桌应为珍贵的黄花梨芯材制成。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大美木艺”展

然而,它之所以让人为它伫足,并不在于它材质的华贵,甚至也不只在于它比例、线条的和谐完美。

而在于它整体呈现的气质。

我想起一部电影,《钢琴师》,影片描绘的是一位波兰的钢琴天才在二战时的经历。影片开始,他坐在广播电台的广播室里,优哉游哉地弹琴,心神为自己的琴声迷醉。二战旋即开始,他本来和睦的中产阶级的父母、兄妹,被迫流离失所,随着当地犹太人一起受到各种迫害。由于他的钢琴天赋,他陆续受到几个人、甚至包括一位被他的琴声所打动的德国军官的庇护,虽然饱受惊吓、饥饿、病痛和亲历战争之恐怖的折磨,但最终幸存。

当战争过去,一切归于平静,他又坐在同样的演播室里,再次奏响钢琴。

只是这时,他已经经历了一切,而他所有的亲人,都已在战争中离世。

有些东西仍然是一样的,但是有些东西已经永远不同。

这件小条桌也是。

「溪山清远」 柳永波老师 手绘图

它曾经被珍爱,得到良好的照拂。它曾经伫立在某个温柔富贵之家,一定有美妙的双手,曾轻轻抚过桌面,或谁曾坐在它一旁,支颐望着窗外发呆。那些柔软温存的青葱岁月……

它一定也目睹了生活的平淡、琐碎,甚至乏味、失望……

然后,几百年里,朝代更迭,物是人非,它必定也看到了战争、杀戮、丑恶、残忍……

也许,这之后是沉寂,是尘霜满面,弃于暗室……

幸运的是,它也像那位钢琴师一样,遇到了很多人的善待和救助,竟得以幸存。最终,它被擦拭一新,放在国家级博物馆里,接受南来北往的游客、学生、木器爱好者的目光。表面上看,它云淡风轻,沉默不语,但是,当你静下心去感受它,你就能感受到它外形之下美好的内核。你几乎可以感知到它所珍视的那些片段,那些人。是的,我们每个人可能活的都不是一生,而是一生中的一些片段,一些人……

「溪山清远」马蹄足小香案

作为博物馆的众多参观者之一,我也只是与这件小桌,短暂相对。是的,短暂,在它永恒的时间面前,几分钟、几小时的时间,都是短暂的。但我知道,虽然与它相对只是短短的几个瞬间,但我自己的生命中,有些东西永远不同了。

历经风雨,而最终呈现的是美好,这不也正是古典家具带给溪山清远人的启示吗。溪山清远人一直识图去描摹和复现我们从古典家具中感受到的美好。就像很多时候,当代的、网络的语言,不够抒发生活之美,因而我们重新回味古人的诗词歌赋一样,有时候,我们生活中的美,也不再仅仅能够通过当代的美去填充,这时,我们回望古典,寻找慰籍。

「溪山清远」马蹄足小香案 · 细节

即使在对器物的审美明显走向繁复的清代,甚至崇尚西方的民国时期,简素淡雅的明式家具,也没有完全泯灭于时代,而仍然因为自身所蕴含的美好,有着自己的拥趸。也许古典家具不能代表当下,但我们相信它所蕴含的诗意和美好,能继续穿透岁月的迷雾,传递到未来。

「溪山清远」马蹄足小香案

「溪山清远」是从中国艺术中汲取生活的意境,创造当代生活里中国独有的精神空间,让中国生命哲学和审美中的真意和诗性,重新成为当代生活的样式。

「溪山清远」通过创造家具器物来建设这种生活里的诗意,去复现我们生活中丢失的桃花源。这是一种心灵的应答和领悟,「溪山清远」就像关于生活的作品,重新把我们置入内心的山水和心灵的景观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