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决定了社会再生产,必须实现价值补偿

 安喜的空间 2022-09-12 发布于上海
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决定了社会再生产,必须实现价值补偿——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资本论》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作为工人的商品的劳动力和作为非工人的财产的生产资料互相分离的基础上”,通过资本的力量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价值增殖的生产方式。
图片
货币作为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取得了价值的独立形式,作为货币所有者的资本家也同样取得了能够交换一切商品的权利,以及如何支配货币的权利——既可以换取生产资料也可以换取消费资料。
图片
而货币一旦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交换,就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换言之,货币作为商品,除了具有作为货币的基本职能(使用价值)之外,还拥有了能够带来增殖价值的使用价值。
资本家作为买者,将货币购买生产要素而不是个人消费品,是为了行使货币作为资本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使用价值,由此可知,资本家对财富使用价值的生产,只是将其作为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资本家生产财富使用价值为了通过交换实现凝结在财富使用价值中的增殖价值。
使用价值
对于生产资本而言,是凝结了价值量为c v的使用价值;对于商品资本而言,是凝结了价值量为c v m的使用价值。货币是价值的独立形式,同样也是增殖价值的独立形式,资本的商品形式只有重新取得货币形式——价值的独立形式,才能将增殖价值m分离出来,才能作为资本家的收入,满足资本家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资本循环的新起点,只有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价值补偿,补偿的价值才能重新作为资本执行自行增殖的职能。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价值增殖——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要求生产必须实现价值补偿。
货币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社会再生产要求生产必须实现价值补偿。《资本论》中认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
货币是人类社会公认的发挥商品交换中媒介作用的一般等价物,一方面,货币能够交换一切商品,另一方面,一切商品都需要且只能与货币相交换。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不仅可以作为资本用于生产消费,也可以作为收入用于个人消费。《资本论》中认为,货币资本的“这种能力所以产生,不是由于货币资本是资本,而是由于货币资本是货币”。
在考察社会总资本的价值周转时,我们必须看到某一单个资本在流通环节“卖”的过程同时也是其它单个资本在流通环节“买”的过程。
因此,社会总资本循环中W(商品资本)—G(货币资本)的过程,一方面,必然包含着w(劳动力商品)—g(工资)和w(商品)—g(剩余价值的货币形式)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必然包含着G(货币资本)—W(生产资本)、g(工资)—w(消费资料)以及g(剩余价值的货币形式)—w(消费资料)的过程。
当货币作为收入交换消费资料时,是生产消费资料的资本家实现资本主义生产价值补偿的过程;当货币作为资本交换生产资料时,一方面是生产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实现资本主义生产价值补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由货币形式转化为生产资料形式、实现资本主义生产物质补偿的过程。
《资本论》中认为,资本家“先要把商品卖掉,使它转化为货币,才有可能完成进一步的行为”。换言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再生产的一切生产要素必须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获得,人类对财富使用价值的需求同样必须通过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实现。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要求生产必须实现商品向货币的转化,即实现价值补偿。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要求生产必须实现价值补偿。
《资本论》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商品“带着的资本主义的胎痣,不是存在于它的价值的绝对量中,而是存在于它的价值的相对量中”,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创造的财富取得了商品资本的性质,即在这个财富的价值中内在的包含着一个超过预付资本c v的增殖量m。
资本取得商品形式只是在预付资本价值基础上抽象的实现了价值增殖,而资本的商品价值形式完成向货币形式的转化,才是具体的现实的实现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必然取得的增殖价值,剩余价值中用于资本化的部分决定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规模,而蕴藏在商品资本中的剩余价值只是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能性,资本的商品形式只有实现向货币形式的转化,资本家才现实的拥有追加生产要素的条件。
《资本论》中认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是两回事,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剩余价值实现的基础,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前提,即剩余价值中用于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必须以货币形式预付,并不会由于这个货币本身的形式而消除”。
一旦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在商品形式上,它就既不能发挥使用价值的作用,也不能发挥价值的作用。因此,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要求生产必须实现价值补偿。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再生产要求生产必须实现价值补偿,符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不断攫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价值增殖的生产目的。《资本论》中认为,在资本完成价值增殖并取得货币形式后,才能真正将资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使用价值通过价值量上的变化表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
正因如此,实现增殖的货币资本G不会就此停滞,它将会作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预付资本G,继续G—W…P…W—G的循环。因此,货币即商品资本价值的实现形式,作为一切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交换基础,要求生产必须实现价值补偿。
社会再生产规定生产必须实现物质补偿
从资本循环总公式G—W…P…W—G可以看出,通过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W—G的转化,生产实现了价值补偿。
一次周转中W—G环节实现的增殖价值并不足以填补资本家对价值增殖无止境欲望,在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价值必须不断变换使用价值形式,不断经历G—W…P…W—G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实现增殖价值无限循环的再生产。
因此,W—G地价值补偿绝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占有价值形式的生产要素是远远不够的,要进行生产,必须占有实物形式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社会再生产要求生产必须实现物质补偿。
劳动力商品的再生产要求生产必须实现物质补偿。劳动力成为商品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条件。
就劳动力商品的所有者即雇佣工人而言,他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交换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即工资,完成了A—G的环节。
《资本论》中认为,雇佣工人不占有任何可以出卖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且“工人不能用他的劳动的'价格’,即作为他的工资支付给他的货币来过活;他要实现这个货币,即用这个货币来购买消费资料”。
前文已述,人类的需求始终是对财富使用价值的需求,劳动力价值的货币形式即工资只是构成雇佣工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雇佣工人的实际需求始终是对生活必需品使用价值的需求。
图片
雇佣工人用工资通过一般商品流通的G—W环节兑换生活必需品的使用价值,使雇佣工人的脑力和体力“通过消费得到了维持,进行了再生产,并再作为它的所有者唯一的商品而存在”,从而不断与资本家形成雇用与被雇佣的关系。
图片
劳动力商品的出卖,一方面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雇佣工人的被迫选择,另一方面是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的财富生产和再生产的实现可变资本物质补偿的必要条件。雇佣工人用工资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方面是生产消费资料的资本家实现价值补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劳动力商品再生产、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生产关系再生产的过程。
图片
结语
总的来说,劳动力商品的再生产即A—G—W环节的实现要求“必须不断有必要的生活资料以可买形式即商品形式”存在,即再生产要求生产必须实现物质补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