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谎言和忽悠编织的战争,从头胜到尾的中英鸦片战争

 小明zvizbsmatg 2022-09-12 发布于江苏

1839年6月虎门销烟后,清英双方的矛盾和摩擦愈演愈烈。当年11月3日,两国在穿鼻洋爆发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斗。

这次战斗由清朝二十九艘战舰出战两艘英国战舰,结果清军方面被击沉四艘后纷纷溃逃,英国只伤了一名水兵。但是战后林则徐向道光上了一道报捷的奏章:

关天培督令弁兵对准连轰数炮,将其鼻头打断,船头之人纷纷滚跌入海 ...... 收军之后,经附近渔艇捞获夷帽二十一顶,内两顶据通事认系夷官所戴,并获夷履等件。其随潮漂淌者尚不可以数计。

此后双方的武装摩擦越来越频繁,虽然清军屡战屡败,但是林则徐的奏报却是“七战七捷”。道光在龙颜大悦的同时降服英夷的信心也大增,于12月下令断绝与英国之间的所有贸易,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1840年初英国对清朝宣战,改变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0年6月聚集于广州外海的英国舰队开始沿海北上,一路攻城略地。8月英军占领了浙江定海,8月9日英方舰队抵达天津大沽口。英国人这么突然杀到京畿附近,让朝廷震动不已。

不过英国人并未登陆或攻击天津,而是并向清廷发出照会。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 赔偿鸦片、贸易损失;赔偿军费;开放通商口岸等。

英方的外交照会在“有心人”的翻译下成了“英国主调派水陆军师,前往中国海境,求讨皇帝昭雪申冤”。道光原本有点紧张的心情也舒缓下来,蛮夷这么不守规矩,原来是觉得受了委屈来找天朝皇帝申冤了。

放下心来的道光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代替林则徐处理英夷事务。为了打发走英国人,琦善对英国人的条件全部都不反对,只提了一个要求 -- 回广州再说。以为达到目的的英国人也就老实地返回广州海域静候佳音去了。

由于满清只承认藩属关系,而英方要求之一是建立对等的贸易关系,所以清英双方在广州根本就谈不拢。觉得被戏耍的英方随即开始攻击虎门要塞,并攻占了香港岛,向清朝展示武力、施加压力。

自知打不赢英国的琦善只得将英方的真实要求上报到光。蛮夷妄想与天朝平起平坐不说,还想让天朝低头认错,这惹得道光龙颜大怒。道光将琦善革职查办,并于1841年1月27日对英国宣战。

但是清军不是英国人的对手,2月末虎门要塞失陷,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殉国。3月5日接替琦善的参赞大臣杨芳抵达广州。

英国人得知消息后,于3月16日发出停战谈判的照会。杨芳并不接受英国人的谈判要求,将前来递交照会文件的英国船只炮轰了回去。同时杨芳上奏道光称,击退英军大兵船2艘,火轮船1艘,三板船十几只。

再次龙颜大悦的道光,急令前往广州增援的靖逆将军奕山加快脚步,尽快与杨芳会合以对英军“痛加剿洗”。

英国人没时间等奕山,3月19日英军在原广州英格兰商馆附近登陆,清军守兵不战自溃。广州内河防线已经全部失守,广州城的东西两面也均暴露在英舰炮火之下,成了一座危城。

虽然杨芳仍然在不断上报击败、击退英军的捷报,但他心里很清楚再这么下去广州城要失陷,到时候自己承受不起道光的怒火。为自保杨芳于31日私自恢复与英属印度商人的通商以安抚英军,并上奏道光请求恢复和英国之间的通商关系。

正被不断传来的捷报忽悠得心花怒放的道光,哪里接受得了这“有损国体”的建议。盛怒之下他下旨将杨芳“交部严加议处”。不过为了不影响降伏英夷的大局,道光命杨芳革职留用,等待奕山的援军到达。

5月中旬刚抵达广州的奕山就收到了道光的催战命令 -- “务使该夷片帆不返”。奕山只得于21日组织了一场夜袭,试图效仿赤壁之战,火攻英军舰队。但是英国人不但击溃了清军的夜袭还趁势大举登陆攻击广州外围。

至24日英军攻占了广州城外面的全部要地,并开始炮轰广州城,当日奕山等竖起白旗向英军乞和。5月27日双方达成了《广州和约》,和约的主要内容是:

清军撤出广州城并后撤200里;
清朝方面出600万元作为赎城费,以换取英国人不占领广州(约定一周内付清,逾期需追加罚款);
赔偿英商馆、商人损失;

奕山、隆文、杨芳三钦差知道这份和约如果呈于御前,他们的命运不会比琦善好到什么地方去,于是他们就换了一个方法。奕山上奏称清军大捷,英国人损失惨重 – “逆夷被击及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对于清军退出广州城和赎城费,奕山玩起了文字游戏。围城被他说成英国人前来“乞求通商”,赎城费被他解释为本就该支付给英国人的“商欠”(历年积累的贸易欠款)。

自觉已经降服英国人的道光觉得天朝也该给予蛮夷们一些宽仁,下旨允许英国人依旧在广州继续通商,并拨款280万元用于结清“商欠”。除此之外道光还下旨嘉奖奕山并赐予他很多财宝,对于一个龙袍破洞了都舍不得扔,还要打补丁接着穿的皇帝来说,他这是真的很高兴。

官员们集体忽悠道光,并不是他们结成了一党邀功请赏、互相包庇(清朝是两千多年里受党争影响最小的皇朝),是他们都很清楚他们的皇帝无论是心理还是职权上都接受不了失败。

厌恶失败是人之常情,但是皇帝们不接受失败还有另一个原因 – 权力

皇帝处于万人之上拥有一切权力,但他的权力又是很脆弱的。因为皇权不是来自国民权力的赋予,而是来自于臣民对其威权的慑服。一旦臣民们不再惧怕他的威权,皇帝也不会比一个普通人强到哪里去(那些被权臣玩弄、亡国之君都是例子)。

而承认、接受失败则是对皇帝威权的亵渎和削弱,所以皇帝、朝廷以及意图拥有皇权的人都不会允许皇权“失败”。即便是真的失败了,也是让旁人背锅或者各种粉饰、遮掩。例如土木堡惨败的锅是阉人王振的,明英宗明明是成了俘虏,但是明朝官方只会说太上皇是出塞打猎去了(北狩)。

清朝这边是皆大欢喜了,英国那边却非常的不满意。因为他们最主要的诉求“开放通商口岸,允许自由贸易”没有被满足,那么英国人自然就要把战争延续下去。

英军在汇合增援部队后开始了第二次北上,继续攻城略地向清廷施加压力。沿海与英国人交战的官员们也一如既往地向朝廷、道光上报着击败、击退英国人的捷报。

当英国人打到南京城下,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粮税供应后,纸也终于包不住火了。

道光明白他的皇朝已经惨败,但是他也无法主动做出任何有损皇权威严的举措,因此他不能承认失败,只能自欺欺人地将英国人的要求看作天朝给予蛮夷的恩赏,只求尽快打发走英国人。

所以鸦片战争最大的失败也就产生了。清朝放弃了一个承认落后,实现自我认知并革新的机会。整个皇朝继续陶醉在自我无错、无敌的梦境中,并按部就班地观望着自己的腐朽,等待着下一轮的重击以及羞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