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国的崩溃:前线不断溃败,后方捷报频传!

 江南一鱼6jvvqc 2022-10-03 发布于江西
不要误会,我说的是清朝鸦片战争。

朝廷主战,不许言败,但前线又根本打不赢。调子起太高,没有台阶下,于是精力都用在了如何糊弄皇帝——撒谎

1
跳入火坑

经过浙江定海之广州虎门之战,到了1841年2月,朝廷官员都明白,言战必败,而且是一触即溃的那种不堪一击。

虎门号称南方最坚固的堡垒,耗费了无数金钱,林则徐和关天培这样的实干家主持防务,但英国仅用三天就攻陷虎门,英军无一人死亡。

清军已经绝望了。

但道光皇帝永不言弃,不许说和,不许言败。

这就把前线将军们推上了绝路——撒谎

虎门失守,广州门户大开。

图片

1841年3月5日,杨芳到达广州,他要在这里阻止英军占领广州。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芳没得选,皇命难违。

杨芳是谁?道光皇帝的亲信,职位和荣誉是武将的天花板。

杨芳戎马一生,战功显赫,征战大半个中国,得到的荣誉堆成了山:御前侍卫、太子太保、双眼花翎、可以在紫荆城骑马(人臣的最高荣誉)。1841年,杨芳已经71岁,依然得到道光皇帝的启用,他承载着皇帝的最大希望,希望在广州重现他昔日的战场荣光。

但杨芳心里明白:去年买了个表,这是把我往火山口推呢!

所以,整个期间,杨芳既不操心防务,也懒得指挥战斗,天天除了享乐,就琢磨一件事:

谎报军情哄骗皇帝,保住自己的晚节

智商平平的道光皇帝,则被自己的手下忽悠得团团转。


2
全是谎言
杨芳到达广州的第二天,3月6日,英军进攻广州内河,猎德、尾沙炮台失守,英军溃败。

来看看杨芳当天是怎么写奏折的:

丝毫不提炮台失守的事情,仅说英军在河上游弋,然后笔锋一转,大谈特谈自己如何布防

道光皇帝收到奏折,吃下这颗空心的定心丸,十分满意,批阅“览奏稍纾忧念”。

杨芳也很开心,白天逛街购物买洋表,晚上更是变了花样地玩:今晚跟娈童寻欢作乐,明晚跟幼女通宵达旦。

“果勇侯”直接成了“逍遥侯”!

英军就在杨芳的放纵享乐中一路进攻,如入无人之境,3月12日,杨芳再次上奏:

谎报清军杀敌446人,防务使得军心大振

实际上英军几无伤亡,广州防务更是没有。

道光皇帝批阅,赶紧进攻英军

通过这些全是假信息的奏折,道光皇帝断定:英军打不过清军,清军应该一鼓作气击溃英军。自然道光皇帝下达的指示,全是错误指示,前线根本不可能付诸实施,由此形成了恶循环:

假信息——错误指示——战争溃败——谎报军情

3月17日,大黄滘炮台失守,英军登陆广州已是一步之遥,杨芳第三次上奏:

清军奋勇进攻,打了一个大胜仗,英军败退

写到这里,我真是感叹:这不是要不要脸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脸的问题。

道光皇帝批阅:调度有方,出奇制胜。

唉,整个决策过程,完全成为了一个笑话。

更恶心的是,大黄炮台失守的前一天,杨芳派人与英军商议:

你不要打炮,我放六次空炮,然后我就走掉

这节操碎了一地,已经没有下限了。

3月18日,英军结束广州内河的战斗,轻松登陆广州,广州竖起了英国国旗。

英国军官在日记里记载:整个行动犹如节假期的郊外野餐。

你觉得,这是武器差距能解释得了的?

3
两个世界
英军已经进驻广州,但我们天真的道光皇帝是浑然不知啊,他还以为英军正被杀得屁股尿流呢。

他还在不断催促杨芳剿灭英军,不要放跑了敌人。还想着将英军首领押送京城,严惩不贷。

活在谎言编织的梦里醉生梦死呢!

英军已经登陆广州,杨芳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写奏折,想了三天三夜,3月22日正式定稿:

由于清军殊死拼搏,英军不得不在19日退出广州内河。

这牛皮也吹太大了,在写剧本呢。

道光皇帝看到奏折,先是表扬杨芳“通晓军务”,然后下达最高指示:

断其后路,克复香港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忍不住笑场了。尼玛那边广州都保不住了,这边已经在绘制收复香港的宏伟蓝图了。

广州与北京,完全处在现实与梦境的两个平行世界里。

4
革职
当道光皇帝做着击溃英军收复香港的黄粱美梦时,广州的领导们已经在与英军商量通商了。

英国的目的本来就是通商,对占领领土没有兴趣。

3月21日,双方瞒着道光皇帝谈判了三天,广州恢复通商。

面对既成事实,现在杨芳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诱使道光皇帝同意通商

肯定是不能明说的,这是嫌命长自己找死呢。

又要考验杨芳的语文写作水平了,这比谎报军情难多了。

杨芳和广州地方领导就计划,在奏折里以军事防务的名义,奏请皇帝同意通商,先稳住英军,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剿灭敌军。

这就触犯了皇帝的龙鳞了。

皇帝早就宣布不准通商,这是求和的服软姿态,置大清脸面于何处?

要坚决同一切歪曲、质疑、否定通商政策的言行作斗争,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剿灭敌寇”的总方针。

果然,道光皇帝一看这奏折里的通商请求,立刻勃然大怒,直接将杨芳革职。一起被革职的还有两广总督怡良。

但是,与前任琦善的“革职抄家”和林则徐的“革职流放”相比,杨芳的“革职留任”就显得很幸运了。

道光皇帝也确实给足了杨芳面子,使其安享晚年,俸禄一分不少,家族地位分毫未动。

这并非皇帝多么仁厚,而是杨芳的奏折太有“技术含量”了,一般人根本写不出来,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脸皮问题。

杨芳始终没让皇帝知道广州失守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让道光皇帝知道通商的既成事实。

当道光皇帝知道时,早就不关杨芳什么事了,因为他在1841年4月就离开了广州这个是非之地。

如此看来,杨芳的“果勇侯”,并不是指战功,而是指奏折。

更可笑的是,一些傻乎乎的后人还为杨芳立雕像,纪念这位“能臣”。

图片

碑文是这样写的: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为国家主权的完整奋斗了一生

图片


其他我都能忍,毕竟他们都是古人,但就这雕像碑文我不能忍,古人傻,后人更傻。

图片

鸦片战争持续了两年,参与鸦片战争1个多月的杨芳只是一个缩影,整个战争期间,大大小小的官员,几乎全部在撒谎和推诿。

官越大,撒谎越严重。杨芳在广州期间的顶头上司奕山,其撒谎的尺度,可以秒杀杨芳。

所以,整个战争期间,清朝的决策系统,不仅完全失灵,而且已经成为影响战争的最大负面因素。

鸦片战争的溃败,真不能赖武器,武器不背这口大锅。

清朝的这个体制已经烂透了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