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粹】凌代琼|​​走进棠樾牌坊群

 新锐散文 2022-09-12 发布于河北


!@#¥%……&*()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走进棠樾牌坊群

——阅读凝固在牌坊里鲜活的故事

将人心灵觉悟的力量、爱光的温情与建筑的美学凝固在一起,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将封建时代崇尚所有礼仪道德标准物化,将忠、孝、节、义排列并转为视觉艺术,以建筑的形式将家族里400年香火里的八个故事,搭建成七座牌坊。这一人文景观,便成了世界文化史上绝妙的风景。
吃着水稻长大,从小就敬畏立在水稻中唐樾牌坊群的我,在2022年稻花抽穗的时节,翻过徽文化一座座山岗,直奔主题地走进凝固在棠樾村口,水稻田间的史书读物——棠樾牌坊群。融进了400年光阴与人声,徽文化精神空间标本的牌坊群,七个徽文化建筑的音符,呈弧形,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明代建造的3座,清代建造的四座。)被风妙弹着,并逶迤又悠然地显现在我的眼前。风梳理着我的思绪,我用心也梳理着,和鸣在徽文化气场里的自己。眼先扫描了一圈从生活事物里升起,存在已有400年历史的棠樾建筑群,自言自语地说,爸爸、妈妈,我走到你们常讲的故事里头来了。
依然依仗传统的言说方式,站在地理中国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空间之上的棠樾建筑群,旧时光与今天生活的阳光互相辉映着。我人如从梦的入口,走进曾经故事的天候里。人在远走人事的气场里,分辨并遥想着徽文化元素搭建起的牌坊群。面对如此沉重,又是“忠、孝、节、义” 故事元素搭建的牌坊群,我仿佛穿越在另一个时代空间,但我借着今天的天光,一一辨认着这些来自心灵,又显斑驳也有些脱落,浓缩着岁月的牌坊群。人在童年就熟悉的稻香里,将自己理解的“忠、孝、节、义”这个很荣耀也很沉重的话题,与沉重的青岩石精雕细琢,并显示其精神内核和历史勋音的棠樾牌坊群对接着。一边辨认与感叹。这个曾经都是鲜活生命的人物,抽象出的牌坊群,上面生命感觉的文字,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不清了。面对牌坊,我一面追求着心灵上的美学观照,一边用自己理解(其实是书上读来)的文字补丁,来修补牌坊上模糊不清的文字。以文字的象形,还原在徽文化的这个大气场里的经年往事,人在双重叙事的空间,真还是激动不已。接着,又以自己卑微的肉身,响应着地理上与心灵上共同生长出的这些情感文字。
棠樾的“棠”指的是棠梨树,“樾”指的是两树交荫之处,合起来意为棠荫之处,象征着这里枝繁叶茂家族兴。其周围的农田、树木、池塘、河流及古桥等,反映了古代村落选址、建设所遵循的因地制宜、和谐共生。棠樾的七座牌坊,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400余年的重要见证。

牌坊:是由棂星门衔化而来的,开始是用于祭天、祀孔。牌坊滥觞于汉厥,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衔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我们说着话,这里牌坊每一件“物质”的背后,都有闪烁着“非物质”的光芒。第一个牌坊鲍灿坊(1534年建),就从历史的浮华中升举在我的眼神里,并精神美美地显示出年代久远的文字来:鲍灿坊(1534年建),冲天式的牌坊群,为卷草纹头脊式,4柱3间,坊阔9.54米,进深3.54米,高8.86米。鲍灿孝行坊牌坊挑檐下的“龙凤板”上镶着“圣旨”二字,横梁正反各有一对浮雕雄狮,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他的孝行感动了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又因为他教育子孙有方、被皇帝“荣封三代”,并特地为其祖父立坊。由于鲍灿的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所以皇帝赠鲍灿“兵部左侍郎衔”。一件文物,镌刻着记忆和故事一栋建筑,诉说着光阴和历史。
跨越几步之遥,眼睛向上,一切又都是起点了。在场地融入兴奋的自己,又默默寻读起第二牌坊来:慈孝里坊(1420年建),卷草纹头脊式,4柱3间,通面阔8.57米,进深2.53米,高9.6米,上面镌刻的是“御制”、“慈寺里”,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而建,是皇帝新批“御制”的。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让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后来,双双获生。后来朝廷为了旌表他们,赐建此坊。牌坊上还铭刻了明永乐皇帝的《慈孝诗》日:“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到这个事后,欣然写下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并拨银将“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缮,又刻御题对联于其上。

读了上面的牌坊上的故事,一直让我不解了好多年的困惑,也就在向死而生的牌坊的爱光中获得了答案。一个声音从牌坊里跳蹦出来,若不交出银子,父子二人,杀掉一个。同时穿越而来儿子的声音 “我父亲年老脆弱,杀他太惨,不能杀!不要杀!杀我!杀我------当强盗为父(鲍宗岩)松绑要杀子(鲍寿孙)时,父亲又赶来跪到强盗面前为儿子讨饶:不能杀我的儿子,杀了我儿子断了我的香火,我儿子还没有娶亲,你们要杀还是杀我,杀我------”穿越而来的历史声音混杂着。父子两人为保存对方,声泪俱下,苦苦哀求,互相争死,强盗蒙昧的心也有所感动,难以下手。忽然之间一阵狂风,飞沙走石,强盗疑有不测,仓皇逃窜,才使其父子幸免死于刀下。
在求死容易,求生难的乱世,是人性爱的力量救了他们父子自己。因为人都来自爱,当爱无形的力量,触动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来处,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本想看人间“贪生怕死”闹剧,却让这帮人意外地看到了人间真爱。我的眼睛久久地注目着这个牌坊,脑海中幻化出乱世中父子抢“生死牌”的场景。因为小时候爸爸在这讲故事的时候,抢“生死牌”是反复渲染的。
幻化着联想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表面上看这牌坊体现着物质之美,而真正的核心却是精神之美。解开了心中很久谜团的我,站桩般地在本体的感觉中。导游喊,我才深深地向着牌坊鞠躬后,带着满满的爱意与敬畏,移步向下一个牌坊。
两个牌坊的故事,使我们不仅领略了古徽州人造物之美学,更体味出他们对生命的提升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在这里,举手投足之间,都能感到对美的人生态度。闻着这里的气息,自我意识到,牌坊它就是活生生人身影的另一种变形。它就像家谱里记载的那些名字,今天的我们看默默无声,其实那些名字里都充盈着灵魂,每一个都曾是鲜活的生命。在中华慈孝文化遗产保留最完整的印迹棠樾牌坊群面前,我无不有亲切感。
站在互为表里叙述空间的我,从一个个打开的叙述通道,触类旁通地听到风从历史的缝隙,透传过来的一些更细微的声音。我在两个向度,昨天与今天之间,双重解读又连接着曾经的存在与今天的生活。

熔金的阳光黏在脸上,更有光束照射在孝子坊上。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鲍逢昌孝子坊。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熠熠生辉。旌表孝子鲍逢昌,背镌“人钦真孝”,牌坊结构与乐善好施坊相同。鲍逢昌孝子坊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据记载,逢昌的父亲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清顺治三年(1646年),才14岁的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后终于在甘肃的雁门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他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并扶持父亲回到家中。一进家门又见母亲病危在床,需要浙江富春山的真乳香医治。医生说,此药方且需亲生儿子身上的肉,熬汤做药引,儿子从自己的屁股上挖了一块肉。母亲喝下药和儿子的肉汤,病情果然好转,且很快康复。鲍逢昌千里寻父,割股疗亲的感人事迹,很快传开。大家纷纷传说,是鲍逢昌的孝心感动了天神,老天爷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故事的线索,牵引出自身生物的能量,构成了我当下内化的情感时,我的小周天,随故事的展开也自动运转着。儿时的场景与故事也同时打开——
妈妈讲述完孝子坊上故事后问我,如果妈妈是故事里的妈妈,儿子你能割股吗?我靠在妈妈的身上,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后说,妈妈割股好痛啊!那为了救妈妈,我愿意。痛,我忍着。最多我就哭或叫一两声。我哭叫时,妈妈你走得远远的,就听不到我的哭叫声了。妈妈一把将我搂进怀里。儿子,妈妈能吃儿子从屁股上割下的肉吗?你能有割股之心,妈妈就满足了。你是妈妈的心头肉,妈妈又怎么能挖我儿股呢!现在的医疗条件好了,幸福的生活还长着呢!
常读常新的唐越牌坊群,将认知变化的我,沟通成触景生情之人。我的生命能量之气,在更大的徽州人文气场里被充盈着。血气畅通的我,精神更加饱满地移步在童年时光与自然人文交错的能量场里。人如水在看不见的气场里走着,浑然不知的惯性里不知不觉就抵达下一个叙述空间。
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节劲三冬坊(1787年建),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鲍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鲍元标也不负母恩,终于成为清季著名的书法家。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和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厚葬”也是对祖宗的孝顺,当然也值得颂扬。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
说到“贞洁牌坊”这里就多说几句。“贞洁牌坊”最早出现在秦始皇时期。相传当时有一位叫做“清”的寡妇,她靠着自己的商业头脑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并用这些财富帮助秦始皇修建长城。始皇帝为了表彰她的功绩,以她的名字建立了第一座牌坊,命名为“怀清台”,这就是最初贞节牌坊的由来。那后来,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话,叫“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是怎么回事呢?通俗一些说,是形容一个人做了坏事,却还要宣传自己的好名声。这也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奇葩之事。故事发生在明朝成化年间,那时候有个僧人名为继晓,深得宪宗的宠信,想要让朝廷给他妈立牌坊,宪宗在他的蛊惑下还真同意了。而在明朝的规矩中,要想立牌坊就必须为了丈夫守寡20年以上才能得到朝廷的旌表,而他的母亲朱氏是为青楼女子出身,守寡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暧昧的事情,宪宗也没有按照严格的规定和程序查明,就直接同意了,这就是 “既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的由来。

导游在介绍棠樾牌坊群时,分成几个等级,我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我们不能把明朝牌坊建造的四个等级“御制、荣恩、圣旨、敕建”的严格审批等级,直接拿到我们今天的社会来说。古人早就说过,“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善是没有大小尊卑之分的。如得旨施表建坊的乐善好施坊,就一例。它为旌表诺授通奉大夫议叙盐运使司鲍淑芳同子鲍均而建。均为冲天柱式,4柱3间,通面阔11.82米,进深2.85米,高11.70米。大小柱额都不加纹饰,唯挑檐下的拱板镌刻花纹图案,月梁上的环与雀替也相应雕刻了精致的纹样。粗大的梁柱平琢璋磨,不事雕饰。此鲍淑芳为大盐商,嘉庆八年集众商输饷,奉旨议叙盐运使职衔,但临终却没见一座施表自己牌坊,只得嘱咐儿子鲍均,恪守祖训,造福乡里。徽州府督抚被鲍淑芳、鲍均父子的诸多义举所感动,请命于皇帝(1820年)恩准鲍立“义”字坊,“乐善好施”坊是群坊中最年轻的牌坊。
乐善好施坊,说它建造的等级低,它发放了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三年的军饷,在嘉庆年间,淮河、黄河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洪泽湖决堤时,集议公捐米6万石,淮河、黄河水灾时,捐麦4万石,开六塘河归海,集众输银3万两,疏浚芒稻洞,捐银6万两。助设沙河闸,捐银5000两。在家乡修祠社,办义学,修桥铺路,济困扶贫等等,义举很多。资助治水工程——修建淮河大堤长达八百里等等。这可是鲍家人做了国家的事,能说不大吗?不能以“圣旨”,“御制”“荣恩”、“敕建”来划分等级。让沉于黑暗中的事物,重新显出亮光的牌坊,都是指引我们回到过去的路标,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实生活的桥梁。爱的价值以及忠、孝、节、义,不能夹杂着等级杂念。
人在时间重现和还原生活的牌坊群里,一边追忆逝去的时光,一边寻找生活美学的存在,人从白话文语气的铺垫里,起承转合地移步到了,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1787年建)前来。据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鲍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鲍元标也不负母恩,终于成为清季著名的书法家。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和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厚葬”也是对祖宗的孝顺,当然也值得颂扬。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
在牌坊搭建的气场里,故事的语声波浪一浪推过一浪,将我的视听裹进历史的叙述天空之中,我在移步冥想,有着800年历史的唐越牌坊群,既不用丁,又不用卯,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着,历千百年不倒不败。靠什么成为“牌坊之乡”时,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的【鲍象贤尚书坊】,又以它艺术的造型与艺术,网住了我的眼神。
还是冲天柱式4柱3间的牌坊,背面镑有“官联台斗”4个大字。鲍象贤尚书坊旌表鲍象贤镇守云南、山东有功。歙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鄙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他一直保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
最后还得说一说第三座骢步亭。这是一座路亭,四角攒尖式,翼角飞翘,灵巧精致。门额上有清朝著名书法家邓石如题“抱步亭”3个篆字。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这座小方亭不仅为行人休息提供了方便,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建筑空间显得生动,建筑形象更加丰富,为牌坊群增色不少。
在与时间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就跨越了几个朝代时间水的涟漪。再回过头来看,时光堆积并已斑驳的棠樾牌坊群,鲜活生命被转换成一个时代情怀的文字的牌坊,那些生命刻画出的曾经和过往,以及牌坊群背景里的味道,在今天的阳光里,已然都具有了哲学的意味了。这里不仅仅只是一个时空的存在,重叠的时间在这里,彰显着一方土地与人文精神的棠樾牌坊群,已成为人与自然与为精神性的存在了。

站立在牌坊前,聆听着几百年前的故事,抚摸着凉沁沁的立柱,砖石上的每条刮痕都在诉说着它的沧桑。细细打量着那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中落尽昔日繁华的牌坊底座,嗟叹着这些用汗泪血肉砌造的家族荣耀,最终都变成了历史遗迹,成为古徽州文化永恒的精神华表!
再从“形神”和“气韵”的角度看,唐樾牌坊群正传达出了基于技巧之上的构思意境美,装饰线条的对称、曲直、粗细、虚实、均衡、疏密、交叉、动静等运动感与牌坊整体的气势结合,不同纹饰的线条的雕刻,给人带来一种飘逸自由的灵动感,线条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装饰着灵动飘逸、活泼欢快、自由飞舞的韵律美的追求。
我们一边欣赏被时间抽离的建筑叙述,一边探索着支撑着牌坊群生命内在的力量。唐樾人从自身出发,用行为艺术,建筑语汇,搭建表达人情世态与生命的仁爱,使走进“自我反思与超越”气场中的我们,面对历史遗产,能理解文化的传承和自我的人格建设的寓意来了。物化的棠樾石牌坊群,具有壮丽凝重的造型,巨大的立柱或俊秀或拙朴,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完全的表现出坚实挺拔地构造美.
棠樾石牌坊群这部凝固的史书,一个家族,七座牌坊内敛与图文的审美张力,还会被后来者,用语言的方式,还原成生活里的样子。(因为当初的人们,也是将口传和民间活态以文化和建筑相结合的形式,引入到物质中来的。)日月交替弹奏了400多年石牌坊群的音乐,韵律、节奏,会以“忠、孝、节、义”为主题,在石牌坊群开间的宽窄变化、楼檐的高低、门洞的大小变化之间,渐变着韵律之美,还会以“点”、“线”面“”的牌坊装饰空间,继续弹奏徽文化唐樾牌坊群这只古琴。包含裹挟着历史进程中的个人命运,摆脱了肉身存在的牌坊群,还会继《红楼梦》《烟锁重楼》《新四军》《月亮湾的风波》等影视剧走进这里之后,有更多的剧组会走进这个举世无双的牌坊群里,拍摄新的花絮。因为这里的文化气场与牌坊的外形,会使相关的拍摄剧组,获得观众文化上的认同。这里不仅仅是鲍家的精神故乡,也是徽州人和我们共同的精神故乡。还是生活、传说与生命密码共存的地方。这里有无数的人文入口与文化的出口,等待着探索徽文化精神流向你的到来。

我在语言浪涛的“踏浪”声里沸腾着。我的感想,就在这只牌坊“古琴”悠扬的田园乐曲上飘动着。不知道怎么了,我此时在解构牌坊群时,牌坊群就变幻成,徽文化的一种精神长相了。

作者简介:凌代琼,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全国各类散文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80多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