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古诗人足迹(1)天下知音第一台

 深圳胡永林 2022-09-12 发布于广东

对武汉汉阳的古琴台心仪已久。一则心碎的故事,一段心动的传说,一处“知音文化”的发祥地。

 

2018316日,借去南京母校参加老三届回忆录出版发布会的机会,取道武汉,看望同窗校友,在张跃燕、徐茂俊同学陪同下,信步古琴台,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古琴台位于龟山脚下,月湖之滨,北靠汉水,西望梅子山。掩映在浓密滴翠的树荫之中,是武汉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与黄鹤楼、晴川阁合称武汉三大名胜,然而其历史比黄鹤楼、晴川阁更加悠久。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断琴台。据《警世通言》记述,在战国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名叫俞伯牙,造诣精深,苦于“曲高和寡”,一直没有知音,为此常叹息不止。一年中秋月夜,伯牙从晋国出使楚国,行至汉阳江口,泊舟龟山脚下的月湖,面对皓月,取琴弹奏,忽然琴弦崩断,心感必有知音听琴。他不禁惊喜交加,急忙寻望,果然见岸边立有一位樵夫在听琴。此人名叫钟子期,是古汉阳钟家村的名士。伯牙即邀子期上船,续弦抚琴。他始弹一曲意在高山。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他又奏一曲志在流水。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大喜,他的《高山流水》有了知音。于是两人成了莫逆之交,约定来年中秋在此重聚。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后人为了纪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便在二人相会的月湖岸边筑起了古琴台。

回到宾馆,查古琴台“古”在何时修建,所得无从考证。据《皇宗书录》记载,琴台在北宋时就已有之,明人阮汉闻有《碎琴》一诗,梁朝简文帝萧纲也有《琴台》一诗,推断琴台至少存在1400年以上。年代久远,历经兵荒马乱,古琴台遗址早已荡然无存。

清嘉庆年间,湖广总督毕秋帆重修古琴台,恢复其旧貌。清人汪中撰文《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与清军多次在汉阳展开激战,龟山等处屡遭重炮轰击,龟山脚下的古琴台也遭到严重损坏。

今天的古琴台,是新中国重建的。白墙碧瓦,古朴风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竹柏掩映,鸟语花香。汉白玉的围栏上,精雕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听琴图”,背面刻有“琴台记”。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用阴阳笔法刻镌而成,远看凸出,近看凹陷。毕竟是皇帝的作品,更珍贵些,用玻璃镶罩。

东侧有一小门,门额题“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

门边是一尊“伯牙抚琴”汉白玉塑像。

我静静地站立,注视着“琴台”两个字。古琴台,知音的故里。钟子期与伯牙成就一段千古佳话。每每有人寻访,是一种追问,还是一种凭吊?琴台空置,无琴亦无情,但斯人已逝,琴声却仍在。这声,是碧水绿波,是郁林翠叶,是和风细雨。风从历史的衣袖伸出手,轻轻抚奏,绿波荡漾,吟唱岁月悠悠;翠叶拍响,倾诉季节交替;静下心来,你或许可以听见雨落的声音,那声音渺渺,就像是从远古穿越历史风尘的琴声,或是千年轮回的故事。

图为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

道光三年(即公元1826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宋湘是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他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他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如走龙蛇,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成为书法珍品。

古琴台的诗廊,写着包括李白、王安石等历代文人骚客对“伯牙与子期”的咏诗,抬眼看到陶渊明触目惊心的句子——

不见相知人,唯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有陶渊明的意境在此,后世的唐宋元明清的诗都不用看了。

两侧的抱柱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流水高山自有情。

“伯牙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据说这是清代遗物。

知音树,一树分两枝。

旁边的石碑这样介绍:“传说此雪松植入琴台胜地,后受此灵气,一树分为二枝。寓意伯牙和钟子期这段感人的故事。”一树分成两枝,代表着两人的友情,虽牵强了点,倒很有意思。

两侧抱柱联:

寄语鼓琴人,问当年高山流水,谁为识者;

吟诗题壁客,喜此际江湖芳草,也解知音。

这是一组命名为“旷世知音”的石雕像。

从穿着、形态上看,显然右为伯牙左为子期,还有一位见证人,伯牙的佣人、随从抑或书童(琴童)?雕像表现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时的钦佩、欣喜之情。

旁边还有一尊“知音同心锁”雕塑,说明上书:“惬易象断金之义”——林虑山人《钟子期听伯牙鼓琴赋》,意为:就像易经所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以赞钟期、伯牙之深厚友情。灵气宝锁,护佑你锁住友情、爱情、亲情,锁住一段佳话。

后面有一座六角亭,因时间关系,我们没走近它,也就没看到它的名称,我想是否该叫“知音亭”?

一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与子期只求其心之默契,洒脱飘逸,恰似不食人间烟火。不能不感慨,现实中的友谊往往掺杂着功利色彩,真能找到一个知你心,解你意,懂你情的知音,确实是件幸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