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一则的治疗原理与分析

 朱永林548cr9af 2022-09-12 发布于湖南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一则『中医治病需辩证论,仅供参考』

文章图片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血证'“葡萄疫”“肌衄”“发斑”等范畴,其特点为外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本病发病率为16.7/10万人口,虽然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如果不能及时控制,部分患者因血小板过低合并重要器官的出血导致死亡。本病的西医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等,近期疗效尚可,但费用较高,而且复发率较高,今天介绍中药辩证施治治疗慢性ITP疗效确切,现供医案与大家交流学习。

文章图片2

2021-07-19 初诊

任某,女,43岁,山东人

【主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年,最近确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既往史】临床诊断:全血细胞减少。2021-5-18骨髓活检:造组织增生活跃。2021-5-12骨髓图文报告:1.骨髓增生IV级,粒系占44. 5%,红系25. 5%,粒:红=1. 75:1,粒系:中幼粒以下可见可见双核粒、中幼粒脱颗粒现象。3.红系:早红以下可见,晚幼红细胞比例稍偏高。2021-5-1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血常规:WBC:3. 64*10^8/L,PLT:22*10^9/L,RBC:2.38*10^12/L。

【现病史】偶发紫癜。少汗出。乏力盗汗,偶有口苦,背部可见丘疹性皮炎,大便日一次。月经正常。

【四诊】左寸稍弦略滑、关弦稍滑、尺细稍弦略滑,右寸细稍滑、关稍弦略滑、尺细弦稍滑。舌淡,边齿痕,苔白。

【诊断】虚劳。气阴两虚,血热妄行。

【处方】当归六黄汤加紫草、紫花地丁。

当归,黄芩,黄连,生地,熟地,黄芪,紫草,紫花地丁,二十剂

2021-9-8 复诊

【现病史】舌麻,月经3-4日干净,正值月经期,经色初来稍暗,无明显血块,紫癜无发作,背部散发状皮疹瘙痒色暗。2021-8-2:WBC:2.2*10^8/L, PLT:31*10^9/L,RBC:2.1*10^12/L ,HGB:74.0g/L。

【四诊】脉左寸细稍滑、关稍滑略弦、尺细稍弦,右寸稍滑、关 弦稍滑、尺细稍滑。舌淡红苔薄白水滑。

【处方】当归六黄汤加土茯苓、紫花地丁

当归,黄连,黄柏,黄芪,熟地黄,生地黄,黄芩,土茯苓,紫花地丁, 十五剂

2021-09-26 三诊

【现病史】紫癜现无发作;LMP:08.05x5ds,经色稍暗、量少、无明显血块:左上臂麻;梦多:左上背部散发状皮疹、瘙痒、黑豆大小、色暗有所好转,大便通畅,鼻梁色黑印淡化。中国人民解放军特色医学中心(2021. 09. 25):PLT:33*10^9/L,RBC:2. 34*10^12/L ,HGB:84g/L。

【四诊】左寸细弦、关稍弦、尺细滑稍弦,右寸细稍滑、关弦稍滑、尺细稍滑。舌暗苔水滑,双侧齿痕重。

【处方】当归六黄汤加紫花地丁、丹皮

当归,黄芩,黄连,生地,熟地,黄芪,黄柏,紫花地丁,丹皮,十五剂

【医嘱】清淡饮食。忌香辣热性、油炸烧烤火锅类食物。严禁服用藿香正气水,附子理中丸等热性中成药。

文章图片3

医案分析:

患者久病18年之久,长期服用激素结果血小板仍上升不理想,甚至出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偶尔双臂及后背散发红黑色皮疹,双下肢紫癜亦偶发,三次复诊期间患者自述皮肤红黑豆样皮疹几乎全部消失,且双下肢紫癜未作,生化指标逐渐回升,三诊皆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徐师直言当归六黄汤当属血液病首选方,下面将详细赘述。

大凡血证的出血,初起则多因火热或气郁化火所致,正如“血动之由,惟火惟气',火热炽盛则迫血妄行,灼伤血络,而致出血;然而本病多病程较长,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出血时间较长则必定导致气血亏虚,而形成本虚标实相互兼杂的复杂证候《外科正宗·葡萄疫》说:“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邪毒传胃,牙根出血,久则虚人,斑渐方退”。指出了本病的病因及转归,初起多因外感邪气而致,日久耗血动血常表现为虚证。

以参考唐容川的《血证论》,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了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止血既在急性期出血多时应采用清热凉血止血、滋阴降火止血或补气摄血以遏制出血;血止必有瘀,瘀血阻络是导致再次出血的隐患,所以要适当使用止血兼活血又不致动血的方法使血循常道而运行;所谓宁血就是在血止瘀消后,根据辨证得出出血的原因以治病求本而采取的巩固调理措施,使气血安宁不易复发,同时要针对出血引起对血液的损耗加以纠正既补血。清·唐容川指出“既然是离经之血,亦是瘀血”。本病以出血在先,因出血而成瘀,因瘀而加重出血,如此恶性循环。所以瘀血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是一个病理产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病日久以虚为本,以实为标,病变常虚。

纵观唐氏血证四法,互相关联,难以截然分开,止血往往兼用消瘀之药,消瘀又常寓有宁血之意,宁血又蕴有止血之用,补虚有时亦具有止血之功,临证当根据各种血证的不同情况而恰当运用。

文章图片4

【评论】:中医认为当归六黄汤是血液病的第一方,当归六黄汤载于李东垣《兰室秘藏·卷下·自汗门》,被誉为“治盗汗之圣药',从血液病病机及方义角度出发,应用于血液病中颇见成效。它的组方思维刚好可以兼顾上述病机的“虚”“实”“瘀”“火”,组方中所含三黄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经典用法: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紫癜瘀斑,为血热妄行之兆,若伴有大便秘结,当归六黄汤加上大黄,而有合于三黄泻心汤,泻实补虚两不误。唐氏指出:“血之原委,不暇究治,唯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在选方用药上首推仲景泻心汤,正所谓:“惟有泻火一法,除暴安良,去其邪以存其正。方名泻心,实则泻胃,胃气下泻,则心火有所消导,而胃中之热气亦不上雍,斯气顺而血不逆矣”。唐氏首推大黄之功力,“其妙全在大黄降气即以降血”,“凡属气逆于血分之中,致血有不和之处,大黄之性亦无不达。盖药气最盛,故能克而制之,使气之逆者,不敢不顺。既速下降之势,又无遗留之邪”。

急性期紫癜多因热毒迫血,三黄泻心汤清热泻火降气,黄芩善清上焦之热,黄连清中焦之湿热,黄柏清下焦之湿热,三者合用,泻火以坚阴,使热之邪分而泻之。慢性期紫癜多属虚不摄血,或虚火内扰所致、气不摄血,或肝肾阴虚、虚火灼络,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以当归、生地、熟地黄滋阴养血,黄芪益气实卫,且合当归、熟地黄益气养血,使气虚得复,兼顾紫癜“虚”、“瘀”的部分。三黄配二地,苦泄而不伤阴;二地配归芪,滋阴而不滋腻。紫癜临床上往往补虚、清热、化瘀并行,只是根据侧重不同,时而重补,时而重清,时而重化瘀。而此方优点有三:一是泻火坚阴清其标;二是育阴养血培其本;三是汗出营虚固其表。全方补清兼施、寒温并用,共奏调整阴阳,清热燥湿,益气养阴之功,刚好兼顾慢性紫癜的病机。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病友们勿盲目试用,平台与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