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语文课 | (二)梁力玮:遇见“春光”——我们这样学《春》

 爱语文红泥火炉 2022-09-12 发布于江苏

金风送爽,万里无云。这是一个初秋的上午。“叮铃铃……”随着上课铃声,语文李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教室,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

经过简单问候,开始了今天的新课。我们将学习朱自清的《春》。昨天在预习时,妈妈就说《春》是老课文了,她还记得老师是怎么讲《春》的。“不知你们李老师怎么上这一课呢?”是啊,李老师上完开学第一课后,我已经领略到初中语文的魅力——我们可以围绕一个话题各抒己见,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正想着,李老师已经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了“春”字,三“横”下面的一捺写得飘逸俊美,正如一片柳叶。“《春》这篇课文啊,特别适合朗读。我邀请几位同学和我一起朗读,用声音展现春光之美。其他同学呢,就边听边想象春日图景。”老师话音刚落,若干只小手就齐刷刷地举起来。我迟了一步,未被选上。不过,我并不遗憾。听读也很有意思。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听完同学们的朗诵,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那么,主要是哪几幅画面呢?”老师讲完,教室里安静下来。有人正快速地翻阅课文;有人微微皱眉,努力地思考着;也有人已经举起了手,胸有成竹地等待着。我看着预习时做的批注,上面写着那五幅图的名字,可我还是没敢举手。万一自己说错了,那岂不是很没面子?就在我犹豫之时,李老师叫我的名字。我缓缓起身,腿却在颤抖,可看到老师微笑的脸,我又自信起来:“主要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我讲完,老师投来认可的目光,并在黑板上一一板书。我暗自庆幸。

“这是一种常规表达,挺好。不过,由于过于概括,缺乏美感。大家是否可以动动脑筋,换种更美的表达呢?”

我的思维之门一下子被打开了,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嫩绿的草,烂漫的花……我高高地举起手来。李老师示意我发言。“'春草图’可以换成'青草迎春’图;'春花图’可以换成'百花争春图’。”老师为我竖起大拇指。随后,同学们纷纷发言,春光在课堂上烂漫起来……你有“和风润春图”,我有“轻风抚春图”,妙!他说“细雨润春图”更美,而你也说“万户迎春图”更好。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这么美的春日图景,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如何?”对于朗读,似乎每个人的兴致都很浓,纷纷举手。两位同学朗读了青草润春图,老师肯定了他们的朗读,让我们比较哪一种朗读更妙。我在小学就被同学们誉为“朗读小达人”,对朗读很有信心,便起来说自己的想法。说到重音的处理、语气的变化、感情的表达。李老师请我示范。他又说,我们重点学习“重点”和“停连”,请梁老师指导。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啦。可是,我还是自信地给我朗读建议。于是,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随后,大家兴致盎然地朗读……

为什么朱清笔下的春光那么美好呢?李老师问。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讨论本文的写景手法。不得不说,我们班卧虎藏龙。一位同学起立分析百花争春图,竟然分析出六种手法,竟然连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都能读出侧面衬托出来。衬托什么?春风的和煦呀。啊,我怎么没想到!

接下来,我们开始在小组里赏析最喜欢的春景图,有不少闪光点,比如我们发现作者主要用侧面描写来描绘春风。为什么?春风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其他景物来表现。等我们展示完毕,李老师又带我们领会比喻之妙。一开始,我是有些疑惑的,小学都会的比喻,为何上了初中还学呢?后来,通过学习我的疑惑得到解答:知比喻之妙,还要知比喻为什么妙。就拿最后的三句比喻句来说,我们能领会春天的“新”“美”“力”,还应明白作者是以人的生命状态比喻春的生命状态,依次展现出春天的前行步伐。于是,我也明白此处把“春”比作“音乐家”或“园丁”某一职业是不妥当的。

学到最后,李老师问:“为什么现在是秋天,编者却把《春》放在第一课呢?”同学们纷纷说,第七段写“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现在初中刚起头儿,我们也满是工夫和希望。

语文的学习刚刚开始,希望满满。我们都将在语文的春天里蓬勃生长,姹紫嫣红,走向更美的远方。


原稿:

               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金风送爽,万里无云,这是一个初秋的上午。“叮铃铃……”随着上课铃声,语文李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教室,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

简单问候,开始了第一天新课。老师在黑板上熟练地写下了“春”字:“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春》一文,打开课本,请几位同学朗读。”待大家朗诵后,老师点点头,继续说道:“作者笔下的春天,就像一幅幅图画。听完同学们的朗诵,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浮现出一个个画面,可以用小标题概括吗?”老师讲完,教室里鸦雀无声,有人正快速地翻阅课文;有人微微皱眉,努力地思考着;也有人已经举起了手,胸有成竹地等待着。我看着预习时做的批注,上面写着那五幅图的名字,可我还是没敢举手。万一自己说错了,那岂不是很没面子?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正当我细细考虑之时,只听得一声:“梁力玮,你认为呢?”我缓缓起身,腿却在颤抖,可看到老师微笑的脸,我又自信起来:“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我讲完,老师投来认可的目光,我暗自庆幸。

“同学们,作者笔下那么多栩栩如生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说说你的理由。”话音刚落,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周闯最喜欢春草图,并说明了理由。老师让他大声朗读了一遍。老师点了点头,“有同学有朗读建议吗?”有没有想试一试的?“朗读建议?这方面我最擅长了。可是我又担心起来:不会读错吧,会闹笑话的,就在这时,老师微笑的脸颊,鼓励的眼神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嗯,你是最棒的,我默默地对自己说,随即义无反顾地举起了手。老师看到了我,“梁力玮,你来试试。”我深吸一口气,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刚读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桌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我。

最后,老师问:“为什么现在是秋天,编者却把《春》放在第一课呢?”同学们说:第七段写“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初中刚起头儿,我们也有的是希望。

是啊,所以我们不要害怕,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我们有的是希望!


李老师说:

如何写千余字的语文学习叙事?殷可欣与梁力玮同学都做了很好的示范。简单来说,有这样几步:

第一步,梳理一下语文课堂的活动及同学的发言。

第二步,围绕中心思想筛选材料,确定详略。

第三步,写作时讲究点叙事技巧,如波折法,悬念法,误会法,巧合法等;刻画人物时运用必要的描写手法;适当地通过场景描写来营造氛围,烘托心情。

第四步,叙事时融入个人的心理活动及感情变化。这样更能打动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