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国有资产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

 渐渐见见 2022-09-13 发布于四川

前言

国家在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这种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要不断加强监督管理,自觉发现问题和漏洞,并进行整改,提高国有资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随着企业资产规模日益壮大,固定资产数量随之增多,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仍停留于手工卡片记账模式。在整个固定资产实物流转过程中,以手工登记作为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依据,未设置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资产没有条形码作为标识。每到盘点或报废时,要拿出厚厚的一沓固定资产纸质登记簿进行翻阅查找;还有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未与预算系统、采购系统完善对接,或是未能实现从购入、变动至报废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导致资产信息缺失。

(二)内控不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某国有服务型企业的收入结构中,产品收入占60%,租金收入占总收入40%。该企业下设销售部门负责该公司经营销售业务。由于企业管理层只关注收入状况,对于所售产品定价和相关定价依据未予充分关注,导致企业所有产品的销售价格均由销售部负责人甲某进行制定,而无人监管。由于甲某手中握有定价权,经常将企业的房屋以低于市场公允的价格,租给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第三方。该公司财务对比房屋租金价格,发现异常,上报企业管理层。面对质疑,甲某以外围市场经济不景气,整个行业处于下降期,只能以该价格出租为由,搪塞过去。当前,租金收入对拥有房屋产权的国有企业来说,是每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非制造业企业,对租金收入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这不仅因为有国家宏观经济影响的房价因素,还有行业遇冷导致主营收入下降等因素。由于有些企业没有对销售定价建立起有效机制,导致内控出现严重问题,经济利益受损,国有资产流失。

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管理意识

1.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建立适用的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环节之一,单独设立管理部门进行日常资产管理工作极其重要。国有企业资产数量相较其他单位而言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需要有专职部门对资产的存放地点、使用情况、数量状况及报废处置进行操作。设置资产管理部,不仅可以实现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三方独立、相互监管,还可以进行企业资产管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基于组织架构的完善,相应建立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执行的重要依据。在制度建设中,不仅要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做好各项资产的划分确认原则,同时需要对资产全过程进行闭环管理。切实明确各部门对应职责,重点深化资产管理部的统筹管理职责,强化管理层的监管意识。在此基础上经过管理层讨论,适时引入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奖惩机制,对各部门资产管理状况进行考核,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严肃性。

2.强化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推动财务管理精细化

资产管理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除此之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两种机制联系的程度决定着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预算管理为前提的企业资产管理,可以更好地将企业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处置进行统筹管理。要做好资产管理,资产配置预算是起点。做好部门预算,通过系统上报资产管理部,经审核签批后,生成年度采购预算,形成采购计划。通过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这种管理方式,可以避免存在长期闲置资产的同时又另行购置同类资产的现象。建立健全新增资产配置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加大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建设力度,调节平衡存量、增量二者关系,优化预算审核机制,为企业预算编制工作提供科学有效依据。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规范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推动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

3.培养或引进资产管理人才

资产管理并非简单的登记、盘点和采购,而是应根据单位现有资产存量、资产预算以及管理层战略等方面,从专业角度出发,探寻有效运营机制,发挥资产管理最大效益。所以,设立资产管理部,应培养或引进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盘活存量资产,还要逐步建立、探索闲置资产的调剂和共享共用机制以及长期低效运转改善机制,促使资产效益最大化。国有企业应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为企业培养资产管理型人才,让管理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业务接轨,走入市场,真正意义参与企业资产管理

(二)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资产报增入账、信息变动至资产处置的全环节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而这种静态数据管理,仅仅能满足一般企业的日常操作管理,无法精细化管控。对于现代化企业资产管理来说,构建动态的资产管理数据库,资产管理员及时更新资产信息,全面、动态、准确反映各单位资产信息,例如资产分布、资产构成、资产变动、资产总量等才是做好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动态数据库为基础,逐步完善资产管理系统,方便、及时地查询资产使用、分布、增减等变动情况,为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及预算管理等工作提供决策数据。健全资产预警信息系统。通过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及时提示各类资产异常信息。通过预警信息促使管理者及时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其他隐患。建立闲置资产调剂平台,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效益。平台应与资产管理系统相连接,对“闲置”资产单独分类编码。各级资产管理员对所负责资产进行信息维护工作,及时更新本部门闲置资产信息,从资产管理系统导入至资产调剂平台,方便其他部门查询、领用,促进闲置资产的有效利用,节约企业开支。

(三)与市场相结合,制定资产绩效考核指标,实施分类管理

制定资产管理绩效指标,对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业绩考核,有利于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收益。企业资产根据用途一般分为两类,以办公自用为主的损耗类资产和以赚取收益为主的收益类资产。对于这两类资产,有两者皆适用的一般性指标,也有单独适用的特殊性指标。一般性指标包含资产登记完整性、资产盘点及时性、资产审核规范性、资产变动及时性等。特殊性指标包含如损耗类资产中的资产寿命使用率、资产盘亏率、资产重复购置率等。收益类资产中的资产评估准确率、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国有企业资产以市场化方式出售、出租的,可以通过国家官方平台操作。

结语

除国家官方平台外,对于以赚取租金为目的的国有资产也可以参照同类租赁物影响力较大的市场平台,进行公允价格比较。对于国家另有要求的,可以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进行资产评估工作,防止国有资产被低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