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畸形王朝制度下,如何把一个爱国将军变成兵痞

 天选小丑 2022-09-13 发布于广西

四百多年前,公元1645年(乙酉),这一年的春天,对于中国来说,热闹非凡。这一年,大明灭亡,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南下,他自己也成为了清军的马前卒,冲锋陷阵。但是如果那时候有“热搜”的话,排第一的人,既不是已经自缢的崇祯,也不是未来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清军南下统帅“多则”更不是被戴绿帽的主角吴三桂。这一年长期霸占全国“热搜榜”的人叫— “左良玉”。

为何说这个左良玉会成为全国“热搜第一“呢?此时南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将会面临两个方向的敌人,一个是矛盾不可调和的清朝军队,另外一个就是镇守在南昌的二十万左家军。最后,南京得知这二十万左家军在九江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兽性,已经开始大肆地杀掠和奸淫。南城里还住着当权者的家小,这要是兵临城下,就是塌天大祸。于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只好将本来安排在北方防御清军南下的军队,调到西部,防御左良玉的这二十万虎狼之师。多铎本来以为一路上刀光剑影,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除了在扬州遇到一点点的抵抗,其他地方几乎都是没有任何抵抗,很快就灭了南明,统一了中国。运气来了,就是这么枯燥,且乏味。

可以说,因为左良玉这个人的行为,大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于是我的好奇心就来了,同样作为明末乱世的名将。熊廷弼死了,袁崇焕死了,孙承宗死了,孙传庭死了,卢象升死了,曹文诏死了,贺人龙死了,杨嗣昌死了,洪承畴投降了,祖承训投降了。最后厉害的,只留下他一人?他为何要“清君侧”?他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出来混,最大的关键就是知道该如何甩锅

左良玉可以说出生很悲惨,一出生就不知道母亲是谁?父亲又早死,自己是和叔父长大的。长大一十二三岁,也不知道是叔父死了,还是不愿意再养他。左良玉早早就混迹在军队,靠着吃粮饷为生。而他当兵的地方,就是当时明朝巡抚,总督级别官员死亡率最高的辽东前线。连这么高官职的都难免身死,就不必说手下的兵。此外,明朝贪污现象也非常严重, 在“侯方域”写的《宁南侯传》中就曾经记载,左良玉在辽东当兵,随后依靠战功当上了一个“官辽东都司”,但是却依然非常贫苦。因为很简单,这样的小军官基本上也贪污不到,于是他们下级军官和士兵一起,平时就靠着山上打猎和做土匪抢劫过往行人来养活自己。

自幼无父无母,和叔父生活,还未成年就投身军营,扛枪养活自己。关键是在辽东当兵,还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女真人动不动就骑着马,过来砍一刀或抢一把,使得辽东的军队的战死率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从小孤苦无依,艰难地长大,为了生活颠沛流离,再加上恶劣的生活环境,以及军队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使得左良玉知道,周身八方,危机四伏,人心似鬼蜮,妄念照人心。

在四十岁之前,左良玉一直都在辽东作战。可以说,他对明朝军队内部的所有潜规则是了如指掌。他的老领导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那个不是有能力力挽狂澜,一心为国之人。但是最后还是一样身首异处,不得好死。他们的心中有大明,大明的心中有他们吗?长期的一线作战,以及大明官场的作风,使得左良玉深知要怎样保全自己。在清修的《明史》中,以及现在很多关于他的文献论文中,左良玉的表现非常的耐人寻味。有的时候,他仿佛名将转世,战无不胜。而有的时候,他就像一个不会打仗,且胆小懦弱的逃兵,经常在战场掉链子,导致最后战役的功亏一篑。

然而,只要多看看明朝人写的相关记录,就会发现,左良玉对于打农民军的战术思想,基本上就是能不打,就不打,能赢得战争,就拿下,拿不下就走,绝不硬拼。总之一句话,就是最大程度上的使自己强大,而不是消耗。对于崇祯的监军太监,他总是很客气,并且每日好饭好酒,走的时候,还整箱银子赠送。自己的上司,比如巡抚,督帅,他也是时不时地上贡送礼,为了就是在关键的时候,自己可以找借口开溜,而监军和上司也不会追究自己的责任。

其中发生的一件事情,就足以明白左良玉的心思。

崇祯十二年,左良玉大败张献忠于四川玛瑙山,这次战斗几乎把张献忠逼到全军覆没。左良玉将张献忠逼到溪河,张献忠隔着溪水对左良玉说

“左将军要拿我,无非为了功名利禄,然而你看看孙传庭,抓住高迎祥之后,朝廷对他怎样?朝廷现在还忍让你,就是因为要依靠你来对付我们。朝廷本来就对你们武将有猜忌,一旦我我被抓住,你觉得朝廷还会这样对待你吗?”

果然,张献忠的话字字诛心。

从此,左良玉一边攻打农民军,但是总会在快要把他们消灭的时候,给他们留下一线生机。对于左良玉的策略,朝廷中也有很多人看出来,弹劾他养兵自重。但是对于这类的弹劾,左良玉也只是笑笑,鄙夷地说“你们看谁像我这样敢于同敌军交战,还数次破贼。”渐渐地,左良玉的军队就成为了一个大家都忌讳的存在。地方上如果有左家军,那“流寇”就不敢来,如果把左良玉逼得太急,他摇身一变,脱下大明的衣服,就变成了“流贼“。更为关键的是,左良玉这个人作为主将,不贪财不好色,和将士们吃住都在一起。每次夺来的财物,他都会依照军功分发,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点。这样的人,朝廷又恨,但是又不敢得罪。

然而,左良玉就真的那么坏吗?

甲申朝事小纪》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崇祯十七年正月,镇守在武昌的左良玉接到圣旨,自己被朝廷封为宁南伯(伯爵),其子被赐“平贼将军印”,荣耀左家门楣。对于朝廷这样的奖赏,对于以小兵出生的左良玉来说,算是富贵至极了,夫复何求了。

然而,就在左良玉兴奋的时候,传来北京被李自成围困的消息。左良玉就带着士兵北上前去救驾。然而朱仙镇一战,左良玉军队中,唯一残存的大明正规士兵损失惨重。不得已,左良玉只好招募很多的农民军的残兵补充进军队。但是他始终迟迟没有赶到北京,当年他老上司袁崇焕也是这样的进北京救驾的。

没过几天,噩耗传来,北京沦陷,崇祯皇帝于景山自缢,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改元宏光。左良玉只好又回到武昌,拥兵二十万众,他手下的将领于是就怂恿左良玉:现在趁着南方未定,我们引兵东下,也可以争夺天下。面对“黄袍加身”,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赵匡胤的左良玉,却悲凉而坚定地说“不行,让我世代镇守武昌,是先帝的旨意,先帝殉国,我就背叛他,趁着国难之际,图谋自己的前程,不是封疆之臣应该做的。南京朝廷已经建立,我就因该效忠,如果有谁在妄言,我就以死抗之”。

随后,左良玉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将自己所藏的全部金银财物发于手下众兵将,第二件事,就是几乎把手上所有的巨大战舰都凿穿,封锁去下游的水道,以防止手下兵变,再上演一趟“黄袍加身”对于父亲散尽家财的行为,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还埋怨父亲太大方,也不给家族留一点。左良玉看到儿子如此吝啬,摇头地说“你还惦记着这些钱财,我告诉你左家军都要保不住了”。

这次,左良玉散尽家产,才把军队压住。但是到了第二年,左良玉手上的二十万军队,已经控制不住,在途径九江的时候,血洗了这个城市,面对左家军的残暴屠掠,左良玉想到此前袁继咸对他的规劝,左良玉愧悔交加,大叫着“我负了临侯”,呕血数升而死。

人都是复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