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志愿者服务的5个要点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2-09-13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刘程

    单位 | 庆春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澄江镇澄江路社区辖温霞路一、二期拆迁安置房,辖区以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居住为主,青壮年大多外出就业。

现澄江路社区常住人口6348人,61岁及以上老人有1780人,占比28%,由于地处农村社区,养老活动空间、设施设备相对缺乏,养老服务需求巨大。

2022年在北碚区民政局的支持下,澄江镇社工站探索发挥本土组织优势、推动群众服务的老年互助服务路径,鼓励并支持澄江路社区为民志愿服务队通过参与碚城创“益”——北碚区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创投大赛获得资金支持,针对辖区老年人开展了系列性志愿服务,输出有针对性强、接地气的老年课堂服务,获得了居民认可,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化执行,该社区社会组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组织成长、居民受益”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目标。

一、一对一个性辅导,增强骨干自信心



在民政局发布碚城创“益”公益资源申请通知后,面对为民志愿者服务队存在组织骨干缺乏自信心,正副队长因未参与过该类型比赛,缺乏演讲、汇报经验。

同时该团队缺乏系统性服务计划的情况,澄江镇社工站采取一对一个性辅导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引导该组织团队核心成员,共同制定服务计划,结合组织成员自身的实际情况、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资源,以及他们共同关注的社会群体,确定了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共同拟定了“老有所学、怡然自乐”老年关爱项目,明确了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推进步骤等等详细的计划。

有了计划后,结合碚城创“益”赛事的整体流程,再全程陪伴该队伍主要负责人罗阿姨,做好项目熟悉、答辩等事前准备,通过鼓励、陪练、协助、陪同等方式,让罗阿姨感受到社工的陪伴,提升“敢于登台、敢于参与”的自信心。

最后在社工的陪伴下,罗阿姨通过自身努力,使项目最终在40余个预案中脱颖而出,并获得6000元资金支持,为接下来的老年服务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骨干支持,理清项目思路

二、构建团体意识,增强组织行动力


项目立项后,根据北碚区民政局相关要求,为进一步明确“老有所学·怡然自乐”项目的具体工作,为民志愿服务队在澄江镇社工站的建议下召开了项目启动讨论会。

一是确定项目的具体内容,使队伍成员清晰了解项目服务内容、具体服务细节和要求;

二是确定项目执行参与人员,确保每一个参与的人员都能严格按照项目推动的时间、内容,准时参加,并按照项目要求提供相应的志愿服务;

三是明确服务对象范围,一方面明确老年课堂主要针对辖区老年人进行开放性和封闭性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并且讨论出活动预告及服务对象解释沟通的措施,另一方面结合团队自身的情况以及项目资源的限制,团队共同根据对居民的了解情况,确定志愿走访的人员名单26人。

四是明确每一个参与人员的具体分工,明确活动统筹人、宣传人、主讲人等工作分工内容,确定每一个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要求;

五是明确项目预算和各项开支计划,并讨论项目经费使用安排和经办细节。通过以上五方面公开透明、细致详实的讨论,达成了项目团队的共识,推动了项目凝聚力的形成,并形成了项目执行力。

 

启动会,共同讨论决策,增强团队行动力

三、发挥组织优势、推动助老服务


根据启动会讨论决议,项目执行成员按照会议内容具体开展服务,并履行个人职责,志愿者队伍分成两支队伍,开展辖区有需求、高龄独居老人26人的走访,并送上志愿者的爱心慰问,在过程中为民志愿服务队走访了100岁高龄老人、残疾独居老人等群体,为他们送出了关怀、带去了关爱,让这一部分群体人员感受到社会、邻居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了他们的正向能量。

同时根据项目安排,为民志愿服务队借助澄江镇社工站公共服务场所,有计划、系统性的推出了系列性老年课堂活动,形成了社工站暑期“周四欢乐聚”活动规律。

通过志愿队队员、高校大学生、社工等课堂讲师的挖掘,持续性输出预防电信诈骗、消防安全知识、健康管理知识、双码课堂、摄影培训、故事会等8堂系列性课堂内容,为近300人次老年人带去了及健康、安全、兴趣发展、邻里互动等实际好处,并得到参与居民的好评,例如消防安全知识课程,志愿者通过事前学习专业知识,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面向居民娓娓道来的厨房消防安全、卧床抽烟危害、手机充电注意事项、热水壶使用注意事项等等贴近居民生活细节性知识,引发了居民的广泛讨论,几乎每一个知识下面都有活生生的案例,一桩桩案例又强化了居民的消防安全知识。

例如双码课堂,不仅仅让居民学会了疫情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必要操作性技巧,方便了居民出行,更是强化了疫情防控相关注意事项,强化了居民自我防控意识。

 

走访慰问,社区温情长存

 

系列课堂,带给居民新知识

四、增强团队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在推动项目服务过程中,作为社工站社工还有着作为推动辖区社区社会组专业发展的任务,除了扮演为民志愿服务队项目运营的支持者以外,还扮演着专业导师的角色,因此在“老有所学·怡然自乐”项目运营过程中,社工站社工全程陪同为民志愿队开展服务,建立项目督导制度,通过线上沟通、线下总结例会的方式,发挥过程督导的角色。

通过观察队伍主题性引导技巧、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细节性偏差、活动筹备情况、活动流程安排、授课内容和讲述技巧,并及时给予意见,比如如何在活动中与参与对象有效互动,如何吸引参与对象注意力,如何维护课堂纪律,从而保障老年课堂秩序良好、课堂内容有效推广。

其次,根据志愿队伍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比如调适志愿队伍认为“走访特殊老年人就是要送物资、送的东西越多、服务越有效果”的看法,告知志愿者走访实际上带给受访者心理慰藉、情绪安抚、情感支持要大于物质刺激的现实意义。

并引导志愿者在走访过程中要观察走访对象的精神状态、居家状况、言辞表达等,根据观察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疏导,从而提升志愿者走访技巧和对服务对象需求挖掘的能力,同时还对志愿者队伍强化了社工服务的伦理及专业素养,比如对志愿者队伍进行“非批判、接纳、保密原则”等社工伦理教育,从而帮助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更加稳固的服务关系。

通过过程陪伴、督导服务的方式,借助项目运营的机会,用实务提升志愿者队伍专业服务技巧,用例会强化队伍专业理念,从而推动为民志愿服务队既能保持志愿服务热情,又能将志愿服务热情用在正确的地方,用更好地表现方式,带给服务对象更好的服务。

 

督导支持,专业引导促进专业成长

五、强化效果感悟、提升自我效能感


“我们不仅仅只是做了几次活动,更多的是我们做的是对居民有意义、有好处的事情”,在督导会议上,社工站社工不断跟为民志愿队成员强化一个理念:为民志愿队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

把成员的思想和感受引入到活动意义的上面,从片面的一场活动、一个形式深入到本质意义中去,让为民志愿者队伍成员去感悟服务更多的价值,感悟本次项目服务中每一件工作所存在的深远意义。

比如走访,引导组员了解到他们走访的实际上是很少外出、极少社会交往、甚至已经社会边缘化的群体,每一次探访实际上带给的是这些群体被社会关注、被他人惦记的希望,让这一群人减少了孤独、多了一丝社会温情,引导成员去感悟老年课堂带来的意义。

通过集中感悟,志愿队伍发现开展的老年课堂除了能够给老年人带去一定的知识以外,还能加强老年人的交流,比如双码、摄影等培训,老年人在这个过程中还学会了抖音、微信视频等休闲交流工具,增添了乐趣以外,还为老人和亲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为家庭和睦提供了助力……

通过对以上好的改变的发现和引导,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感受到通过志愿者服务所带给老人、家庭甚至是社区实实在在的贡献,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成就感,也在这个过程中再一次审视了“老有所学、怡然自乐”项目的过程和价值,重塑了为民志愿服务队的队伍宗旨、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在增强对自身经历的认同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对队伍的认同感、对志愿者行动的热情感以及对后续志愿服务的期待感。

志愿者如何管理?
如何激发动力?请看
《志愿者管理手册》
有国际志愿者服务先行者的管理体系
也有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实践经验与反思
工作流程图、参考案例
各种工具表格、支持信息和参考资料

点小程序即可购买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