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岚山红色文化故事② | 甲子山战役

 海曲上人 2022-09-13 发布于山东

为了夺回甲子山区,1942年8月14日至19日,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调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第六团及第四团一部,滨海军分区独立团及抗大一分校等部,发起第一次甲子山反顽战役。

文章图片1

14日,战斗一打响,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从50多公里路以外,冒着滂沱大雨赶到指定地点,不顾疲劳,马上投入战斗,并一鼓作气攻占了上涧、草岭前两个村庄,歼朱信斋部一个连。次日拂晓,该团利用浓雾隐蔽接近顽军,乘势突破了三皇山和陡山河等一线高地,站住了阵脚。与此同时,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等部迅速抢占了黄墩的蒲汪、滩井,打开了进攻甲子山的门户。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滨海军分区独立团及抗大一分校亦在各自阵地上向敌人展开了攻势。

942年9月,为加强甲子山山区反顽斗争的领导,中共滨海地委决定将中共日照县委改为中心县委,李仲林任书记,范梅圃任副书记,滨海专署副专员崔介兼任县长,赵明德任组织部长,辛玮任宣传部长。

文章图片2

孙焕彩部退至泰石公路以北后,积极准备南犯。10月初,日军集中兵力向滨海地区大“扫荡”。滨海区军民均处在紧张的反“扫荡”、反“蚕食”之际,顽军孙焕彩又重整残部,纠集朱信斋、李延修等土顽共4000余人,于8日向南越过泰石公路再次向甲子山区进犯,企图重占甲子山区。当时驻守甲子山区部队,除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第六团及第四团一部外,还有抗大一分校和滨海军分区独立团、师特务营一连及莒中县大队等部。根据来敌情况,八路军立即组织抗击。其部署是:以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两个连坚守浮棚山阵地,该团主力于蒲汪一带担任正北警戒;以第五团全部、第四团两个连、师特务营一个连于草岭前、草岭后一带集结,视情况机动作战;抗大一分校一大队坚守甲子山阵地;抗大一分校二大队配合滨海军分区独立团积极向顽军侧后扰袭,阻止大石头方向之顽军南犯。这样,甲子山第二次反顽战役打响。

文章图片3

11日,顽军以钳形攻势进袭甲子山区。一路由西向东,占领薛庆、文疃、草岭前、草岭后,逼近浮棚山阵地;另一路由北向南,占领官庄、黄墩、滩井、崔家沟一带,逼近甲子山主阵地。12日,西路顽军轮番进攻浮棚山区。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依托有利地形,在击退顽军3次猛攻后,因弹药补给不上,于夜晚撤出阵地,转移至甲子山主峰固守。当夜顽军进占浮棚山,并于13日早晨与其北路顽军配合向蒲汪阵地合击,使固守阵地的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主力陷入两面夹击之势。在此情况下,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四团、第五团立即从三皇山、上涧向顽军连续发起反击,予以重创,掩护第六团主力安全撤出蒲汪阵地。在战斗最紧张激烈的关键时刻,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四团三营赶来增援。14日晚,该营会同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等部开始向甲子山西南侧的薛庆、草岭前发起攻击。当夜,接山东军区电令:“因日军'扫荡’滨海,我军为避免两面作战,讨顽战役即日停止。并调教导二旅第四团三营南返海陵,执行反'扫荡’任务。”

文章图片4

反顽部队撤出后,敌顽自蒲汪进犯李家官庄,并由正北向甲子山实施进攻。但在滨海军分区独立团和抗大一分校一大队顽强抵抗下,顽军伤亡惨重。17日,顽军改变进攻方向,集中兵力由北转向西从上涧一带进攻,当即遭到山东军区第二旅的迎头痛击。激战一日,双方曾一度短兵相接,甚为激烈,顽军占领三皇山、甲子山、老顶、址坊等高地。

这期间,日军“扫荡”滨海,形势严重。为应付“扫荡”,争取主动,坚守甲子山区八路军部队于18日夜撤出阵地,转移到沭河东岸涝坡一带集结。至此,第二次甲子山反顽战役结束,此役历经8天,共与顽军战斗20余次,毙、伤顽军500余人。

17日夜,讨顽部队分别从西、北两面开始向甲子山发起攻击。激战一夜,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从正面攻占诸高地,打退了敌人3次反扑,毙、伤孙焕彩部300余人。尔后,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等部向东扩大战果,与敌反复冲杀,最后攻占了甲子山主峰——南垛和北垛。

文章图片5

18日,顽军分路向北逃窜。反顽部队遂分头展开拦阻和追击。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于蒲汪一带截击逃跑的顽军1个营,歼其大部。19日8时,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等部追击到泰石公路边沿的高山头附近,与孙焕彩部的两个营激战两小时,歼敌大部,余敌窜回泰石公路以北,战役遂告结束,胜利收复甲子山区。此役毙、伤顽军500余人,俘650余人,缴轻机枪5挺,平射炮1门以及军事物资一宗。战后,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留在甲子山区开辟根据地。

1942年,顽固分子第一一一师第三三一旅旅长孙焕彩部趁机侵占甲子山区石场、址坊、刘家东山一带后,日夜抢修工事,抓兵筹粮扩充实力,勾结日、伪军“蚕食”抗日根据地。11月上旬,孙焕彩部侵袭边沿区,摧残抗日民主政权,捕杀地方工作人员,特别是对乡村干部及开明人士,抓到后都冠以通八路军罪名加以杀害。他们还伪装成八路军大肆抓兵、抢粮食和财物,破坏根据地军民关系。孙焕彩的倒行逆施,严重威胁着抗日根据地,成为心腹之患。

为了铲除这一障碍,解救甲子山区人民,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摆脱军事上的被动地位,更有力地应付和粉碎敌人的“扫荡”和“蚕食”,在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建议下,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坚决消灭这股顽军,以优势兵力收复甲子山区。

文章图片6

12月16日下午,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在驻地莒南坪上召开了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作战会议,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罗荣桓、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第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参谋长陈士榘出席会议。罗荣桓在讲话中指出:“这是改变滨海、山东局面的重要一仗。这次分局和军区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钉子拔掉!”会议决定以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全部、教导第二旅第六团、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第六团、滨海军分区独立团、抗大一分校及新第一一一师全部等共计1万余人,组成左、右、中央、迂回4个纵队,从甲子山西、南两侧实施主要突击;在战术上实行中心开花,以教导第五旅从东面绕过朱芦和刘家东山攻占孙焕彩师部驻地石场,以教导第二旅第六团、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和第六团从西面攻占址坊;以新第一一一师迂回占领甲子山制高点。乘夜暗各路隐蔽进入攻击阵地,待新第一一一师占领甲子山后打信号弹,各路一齐攻击,一举占领石场后,再乘乱歼灭孙焕彩部,如不奏效,则实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文章图片7

战前,罗荣桓亲临教导第五旅,看望了刚刚归还建制的指战员,并向大家作了战斗动员。他说,夺回甲子山,对支援新第一一一师,巩固和扩大滨海根据地,有重大意义。

文章图片8

罗荣桓

17日,寒冬的夜晚,北风刺骨,星光黯淡,队伍沿着山间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着。经过几个小时的急行军,部队到达了指定位置,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晚22时,一串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激烈的枪声撕破了山区的沉寂,战斗打响了。右纵队教导第五旅第十三团在旅长梁兴初率领下首先向石场发起攻击,由于顽军工事坚固,反顽部队过早暴露意图,进展迟缓,只将朱芦援敌击溃,并毙、伤一部。中央纵队教导第二旅第六团以勇猛的动作,攻占旋子口。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迅速攻占了三皇山。迂回纵队同时攻占甲子山主峰及赵家峪、刘家彩等顽军阵地。左纵队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控制了浮棚山、云顶山、蒲汪等阵地,并击溃前来增援的朱信斋部。教导第五旅攻占石场顽军碉堡,随后击溃其多次反扑,毙、伤顽军300余人,反顽部队亦伤亡100余人。教导第二旅第六团攻击址坊数次未克;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攻占朱芦河以西部分碉堡,歼顽军200余人。

1942年12月18日晚,部队按部署展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新第一一一师打了信号弹后,西线部队占领了址坊,但东线却临时出现问题,被向导带错了路,不是北上石场而是南下到了朱芦。待发现这一错误,天已经亮了,再返过去攻石场,要经过孙焕彩的刘家东山阵地。陈光命令强攻刘家东山。敌人凭借石条修筑的坚固碉堡,用密集的火力进行顽抗。教导第五旅伤亡很大,进攻未能奏效。正在第一一五师师部参加生产节约大会的罗荣桓,听说战斗打得不顺利,他带上一个骑兵排,马不停蹄赶到距敌人只有500米的指挥所里,主持指挥员们研究下一步的打法。朱瑞、陈光都参加了会议。大家分析了敌情,研究了初战不利的原因,纠正了不愿意继续打下去和只顾死打硬拼这两种倾向,决定改进战术,继续打下去。

随后,教导第五旅重点进攻刘家东山,屡次爆破未成;教导第二旅第六团攻击址坊数次未克;第一一五师特务营及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一部则攻占了茅墩,摧毁其全部碉堡,并歼敌一部。

19日,朱信斋残部由泰石公路以北南援,至浮棚山以东被新第一一一师一部击溃。黄昏,巨峰、前崖下、后崖下、薄家口、北山头等地的顽军向刘家东山、址坊溃退,被新第一一一师主力及抗大一分校歼灭200余人。

经三昼夜战斗,反顽部队终于控制了甲子山主要阵地,顽军被迫向中心区退缩,集中固守要点,企图顽抗待援。22日黄昏,各主攻部队向址坊、刘家东山、石场发起猛攻,连续突破两道鹿寨,摧毁碉堡两座,与顽军冲杀数次,工兵屡次爆破,均遭顽军强烈火力杀伤,未能攻克,拂晓时撤出战斗。23日,反顽部队向址坊、刘家东山实施坑道作业。顽军从23日至25日先后以100至300人的兵力反扑3次,破坏反顽部队坑道作业,均被击溃,并俘其210余人。26日,顽军张里元部800余人由泰石公路以北南援,教导第五旅主力迅速进占黄墩及其西南高地。张里元闻讯当即缩回路北。固守址坊、刘家东山的顽军粮弹消耗殆尽,伤亡日增,且待援无望,故士气颓废,惶惶不可终日,孙焕彩遂企图突围逃窜。28日,孙焕彩以其第三三三旅1200余兵力由张家石汪向北突围,沿途遭反顽部队截击,除少数窜回公路以北外,大部被歼。29日,孙焕彩率其师直属队及第三三一旅,由址坊、石场、刘家东山向德靖山方向突围,当即遭到反顽部队截击,并尾追至泰石公路附近,该部已溃不成军,三五成群窜入路北。追击中,共俘敌400余人。

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经过14天激战,共毙、伤顽军1000余名,俘其第三三一旅参谋主任任家麟以下1137人;缴获步枪485支,短枪18支,轻重机枪22挺,迫击炮3门,战马30匹及一部分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648人。甲子山区全部被收复。

在甲子山反顽战役中,日照、莒中、莒南等县组织了数千民兵支援前线参战,顺利地完成了运送弹药粮草、抢救伤员、押运俘虏等任务。有的民兵还参加了工程作业和监视封锁敌人。在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中,莒中县县委书记杨维屏带领县大队和区中队200余人在中楼区黑涧一带,阻击甲子山区逃散之敌。莒中县政府秘书刘子玉带领县大队,区中队计300余人担负后勤保障任务。因保障有力,作战勇敢,参战人员和县委、县政府受到第一一五师首长表扬。根据地的人民还在战场附近村庄设立了临时粮站,男女老少齐动手,昼夜碾米磨面,积极支援前线。妇救会和识字班都争先恐后为伤病员送茶喂饭,端屎端尿,照顾得无微不至。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极大地鼓舞了反顽部队的战斗意志,对夺取这次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甲子山反顽战役胜利后,为开辟新区的工作,滨海专署决定,将甲子山前莒南县的几十个村庄划归日照县,建立了址坊和薛庆两区。

文章图片9

甲子山反顽战役,是山东党组织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重要战役,是动员山东人民为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反共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而进行的坚决斗争。它的胜利从军事上打退了顽固派的进攻,铲除了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心腹之患,从根本上扭转了日照抗日的困难局面,扩大了根据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信心,壮大了抗日力量,为日照的抗日斗争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开辟滨海北部地区、打通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创造了重要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