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清癯的老人 题记: 2012年10月,因为湖上书院,因为陈彤主任,曾有与余光中先生面对面的机会。几年光阴转瞬而过,“湖上”已经没有“书院”;陈主任也离开了湖上,所幸她所衷情的讲座,在“槿怀书堂”继续公益着;讲座中那个清癯的老人,今天也走了……找出当年留下的粗糙文字,再次回味,算是一种纪念。纪念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时光! 上午,带孩子参加运动会,传来好友询问是否去参加彤主任组织的有关与余光中先生的见面会。记得国庆小朋友回家时也曾说,余光中先生到北大演讲,整个百年讲堂人山人海。而他,因为没有领到票而没有参加。没想到,这次,居然有与余光中先生面对面的机会,我当然不会放弃! 马上与朋友联系,约好一起成行。一向路盲的自己,到家还向家长提出救援要求。或许是余光中----这位乡愁诗人的魅力感动了家长;或许是家长不想小朋友的遗憾在我的身上重现,他爽快地答应送我和朋友去参加余光中先生的见面会的请求。 由家长这位老车夫的帮助,我和朋友很快地就到了湖上书院! 湖上书院位于美丽的格致中学内。崭新整齐的教学楼,美丽现代的布置,让人感到这是一所不错的学校,家长也很关心问我这里是否是一所私立学校。似乎,只有私立的学校,才配有这样的环境与设备!在格致中学的后门,就看到了几座带有古味的建筑,我知道,离湖上书院近了。因为从彤主任的博客中,对湖上书院还是有所了解!一向品位不错的家长,也很是喜欢这几幢古建筑。更妙的是几座古建筑在整修时,外墙的色彩与风格,与前面崭新的教学楼一致,不仔细看,仿佛那是几座新建的楼呢!不同时代的建筑,在相同的时代发出相同的音韵,这大概就是建筑设计的魅力吧! 仿佛是有谁在召唤一般,“湖上书院”几个字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于是,我们几个就进入了那个雅致的小天地! 活动还未开始,院内,鼎鼎有名的唐校长正与一位女士聊着什么,而悠闲人们,正零星地欣赏着书院内美丽的风景! 在那个古色古香的茶室内坐定,心自然沉静下来。余光中老先生在夫人、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到了!那是位怎样的长者啊?眼前的余光中先生,得体的西服内穿一件高领的内衣,诉说着他的儒雅;稀疏的花白的头发,记录着岁月的印痕。 与余光中一起的下午茶就这样开始了! 唐校长作为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者,向余老先生赠送了一套选编了他文章的教材。然后,有关《听听那冷雨》的作者、编者、教者和学习者四方的对话也就开启了。余先生说,那篇文章写于1974年,其时他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那些年月,大陆与海岛是隔绝的。但每当听到来自大陆的学生讲起国内的事情,他便各种滋味在心头。于是,一篇文章就这样写成了。而作为编者的唐校长,说起了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 或许是彤主任在邀请博客中写明与余先生一道下午茶的主题是喝茶、聊诗歌、谈文学,与余先生面对面的时间,很多提问都是围绕着诗歌、文学展开的。 余先生说,他诗歌写不出的时候,就写散文;散文不想写的时候,就写书评;书评也不想写了,那他就翻译作品,反正翻译作品随时都可以。余先生说,阅读的事情,要靠专业的阅读者引领,而教师作为专业阅读者,在阅读中应该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后来,余老师聊起了生活。 余夫人说,余老师在家里也要洗碗,喜欢读书听音乐看绘画。自从小孩大了以后,空巢之后的家务事也简单,所以她就到当地艺术馆去做义工,当导览。余先生对艺术也很了解,所以这方面他们俩有很多相通之处。当夫人说完,一旁的余先生接过话筒,继续介绍:余老师与夫人共同爱听古典音乐,他还喜欢听摇滚,带女儿一起听交响、爵士,到音乐会现场听音乐。他喜欢艺术,旅行。每当旅行的时候,余先生负责开车,他夫人负责看地图,指点方向。在旅游的时候,夫人负责拍摄名胜古迹的照片,以方便余先生回家后写游记。余老师还开玩笑说:自从夫人喜欢博物馆后,与他谈的都是讲公元前的事情…… 陪同人员还介绍说,外出旅游时,余先生驾车累了,蔡老师就将脚伸过去,替余老师踩会儿油门(想想有点不安全噢),真是相濡以沫的老两口! 坐在这样一位老人身边,感到与其说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不如说他是位和蔼的父亲,慈祥的长者,面对着他,真的很想问一下当下生活中的一些困惑,让他以长者的身份,以八十多年生命的积累,引领点化,道破人生的玄机。然而暮色已现,天色已晚,精致的下午茶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目送着余先生在亲人朋友的簇拥下走出茶室,那个以乡愁著名的诗人,那个清癯的老人,那个勤奋的老人,那个博学的老人,那个幽默健谈的老人,在我的头脑中丰满起来! 本文写于121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