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海行(10)

 可以的涂鸦 2022-09-13 发布于江苏

No.10鸣沙山

-------青海行之十

身为语文教师,鸣沙山、月牙泉,是随着教学课文《莫高窟》而进入视野的。

从到过鸣沙山、月牙泉朋友发的图片中,清晰地看到了那高高的鸣沙山旁,月牙形的河。脑海里,总想着,对于干旱缺水的沙漠而言,旁边月牙泉,是否就能改良旁边的沙漠,让其变成肥沃的土壤呢?

当自己的双脚,终于有机会步入鸣水山月牙泉,心情却是紧张的。紧张于,第一次面对沙漠的自己,担心那细小的沙子,会不会钻入鞋子衣服,干扰身体的舒适度;紧张于,沙漠里那强烈的阳光,会不会把人儿晒蔫;紧张于,登上高高的鸣沙山,体力能否经受得起挑战……

居然是坐着沙漠之舟-----骆驼进入鸣沙山的,真有些意外。

我们一行四人,跟着驼队的主人在驼群中辗转,来到我们乘坐的骆驼前时,我们的心是忐忑的。是的,从未乘坐过骆驼的我们,真不敢跨上骆驼背。而那安静地蹲在地上的骆驼们,似乎早已做好了服务大家的准备。

在骆驼主人的指导下,我们,终于一个个都坐到骆驼背上,以双手握紧驼背上高高支起架子的方式!突然,骆驼在主人的指挥下,站了起来。我们,顿时离开平稳的地面,如踩高跷人儿般突然长高了许多,摇摇晃晃地定格在“半空”中。骆驼开始行走,我们四人乘坐的骆驼,成了鸣水山那么多驼队中的一个!

坐着骆驼登鸣沙山,真是有着不同的感受。

首先,鞋子可以不直接接触沙子,也就没有沙子侵入的麻烦。同时,坐在骆驼上,视线较平时相比,可以高出很多。于是,自己,似乎离头顶的蓝天、白云更近了,而这里那里的风景,因为没有遮挡,也看得更清了!坐在驼背上,看骆驼的行走。这沙漠之舟,面对漫漫黄沙,真的是游刃有余。它们的四个脚,配合默契轮流着有序前移,而移动的轨迹,似乎还有规律。于是,那么多驼队中的骆驼,行走于同一条路上,在沙漠中形成了一条属于它们的“阳关道“。很多地方,甚至它们的脚印也是重叠在一起的。不知道,这是不是它们经常行走于沙漠中而形成的智慧!

总是感觉,这里的天特别蓝,云特别白,阳光特别强烈。虽然我们进入沙漠时,才下过雨,可是,只要太阳一出来,那强烈的阳光,总会把你晒得大汗淋漓,再加上沙漠中阳光的强烈反射,直射得你睁不开眼睛!每个骆驼,都装有铃当。前行的时候,那铃当就“叮铃”“叮铃”起来,伴随着骆驼沉默前行的姿态。于是就想,这调皮的淘气的驼铃,以简单悦耳不断重复旋律的方式伴随着前行人们的脚步,是不是驼队的主人在赶路途中消除寂寞的武器呢?

第一次走近沙漠,以乘坐骆驼的方式,真是自己没有想到的。然而,这样的走近,自己似乎真的成了沙漠的主人,可以在沙漠中驰骋!

作为旅游景区,鸣沙山除了提供游客骑骆驼之外,更可以滑沙、驾驶四驱车、坐滑翔机等体验娱乐活动!看来,沙漠,并不只有寂寞苍凉的一面,它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意外,带来亲近投入的快乐!

从驼背上下来,直奔月牙泉!

那一泓泉水,就这样清澈在鸣沙山旁。于是,干旱与潮湿,炎热与清凉,奔放与平缓,就这样对比鲜明地展现在眼前。这小小的一泓清泉,如果在别的地方,那是多么平常的存在。可是,因为它在沙漠,在鸣沙山,于是,它便拥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月牙泉。那弯弯的月牙般的水啊,勾起了多少人的神往,又装点了多少人的梦乡!

我们到鸣沙山、月牙泉前的一天,那里正好下过一场大雨。据说,倾盆的雨,连通往莫高窟景区的一座桥都被冲垮了。所以,当我们到鸣沙山时,山上的沙子,一块块还呈现出潮湿的样子!这时,才明白,原来再多的水,也改变不了沙的本质。土壤的肥力,土地的品质,一定程度上与水无关……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