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从判断人性善恶这点就可见

 Qy131449 2022-09-13 发布于陕西

为啥说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你看《三字经》里边开篇这几句,你可别小看,这有大名堂啊,其实这四句从发生的角度来讲,后两句是在前边,前两句是在后边的,孔子为啥是至圣啊,孔子知道有些问题,说得适可而止,要把握一个度,就是中庸,不能说深了,所以一涉及到人性的时候,孔子咋说呀,说性相近,习相远,人性都一样的,是后天的熏习,环境、习惯,给它进行了分野,是善是恶,孔子知道,但是不说,有些事就是这么回事,说到一定程度,大家都没有意见,你要是再往下说就容易出事了,孟子为啥叫亚圣,孟子在这方面的智慧不如孔子高,孟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你没说透啊,人性到底是善是恶的,你没说明白,所以孟子一步就说出来,人性本善,孟子为啥说人性本善的呢,孟子是这么说的,说假如你看,要有一个小孩爬到井边上,你心就悬起来了,说那是你孩子吗,说那无所谓,是街坊邻居的吗,和那没啥关系,哪怕他都是你隔壁人家的孩子,你那个邻居上周刚跟你吵完架,但是你看到小孩爬到井边,你心仍然悬起来,为啥,这是本性,这还不用想对还是错,这就是啥,良知,王阳明说致良知,就是说你要挖掘你内心这个东西,就是自然而然地,就产生出来的,孟子就因为这一点,产生的人性是善的,但是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就没有孔子中庸,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谁都没脾气,而孟子一说人性是善的,荀子马上就站起来反对了,荀子说不对,我认为人性是恶的,你看到小孩爬到井边,你心里悬起来了,那小孩都压到车轮下了,十八个人从那过,都不伸手,那小孩压到车轮下来,过来一个人看看走了,看看走了,后来出了一个更恶心的事,年轻小两口开了个CRV车,事业着个孩子,冬天上超市,小年轻没经验,到了超市门前了,自己开超市嘛,怕屋里冷,把车打着了,把孩子搁这了,俩人都进屋里去生火去了,结果这个时候来个贼,一看有个CRV车还打着火, 上去就开跑了,跑到半道后边小孩子一叫,一看有个孩子,拿起掐死仍雪堆了,这叫人呐,所以说荀子说人性是恶的,要想改变这种恶劣的人性,就得用制度,就得用法律,甚至就得用刑罚,所以你没发现吗,旬子本身就是个大儒啊,但是他培养出的学生,是韩非、是李斯,都是法家,一个儒家的老师,培养出一批法家的弟子,所以为啥儒家不叫孔荀之道,它叫孔孟之道呢,荀子跑偏了,但是荀子之所以他跑偏,就是基于认为人性是恶的,而要想改变恶劣的人性,得化性为伪,这个伪就是人为,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虚伪,那我说这个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基于对人性善恶的判断,导致了儒家和法家这两种思维的分野,基于人性是善的,就得用礼来去治理,基于人性是恶的,就得用法来惩罚,所以说孔子的思想 是强调啥,礼禁于未然之前,而法惩于已然之后,过去的法都是刑,它的价值是啥呢,你想杀人你没杀,我不能把你当杀人犯,你杀了我就收拾你,但是礼不行,你想杀人,你想都是个错误,难道你不懂珍爱生命吗,所以儒家强调是怎么样能够让你的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限制在你的行为上,当然我们现在说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你从人的终极追求上来讲,谁其实也不想望着别人天天约束着你,所以我们现在的法律都是强调一种在法律的保护下是一种允许,它是从这个角度去说的,所以其实呢,能够自由自在是人的终极追求,所以孔子不就是说吗,其实人生追求都是一个从必然王国要向自由王国的叫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还很自由,我内心还有律,这才是最经典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