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要失传的东西红出了圈,主要靠它?

 369蓝田书院 2022-09-13 发布于广东

作者:小富

湖北省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这个位于三峡大坝库首的小城,从古至今都不乏传奇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

图片

秭归之名的由来,正因为是楚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乡,据《水经注》中记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秭归。”

图片

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自然对于秭归人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门前挂艾草,佩戴艾草香包,也是秭归多年的传统习俗,有祈求平安的美好寓意。

在秭归当地,还有一种近乎失传的三闾刺绣工艺。

这种传统的民间绣法兴起于汉代,距今已传承两千多年。除了当地七八十岁的老人还会绣,几乎已濒临失传。

图片

“三闾刺绣”线条繁复,纹饰对称、脱形写神、寓意丰富,代表作品有“端午龙舟”“双龙抢珠”“八桃献寿”等100余种。刺绣手法主要包括挑花、课花、斗花、掇花、平绣五种,历史流传的针法多达100多种,至今仍被传承运用的仅剩10余种。

图片

成为,和当地秭归人一样,也会在每年端午给自己的孩子亲手做一个香包。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开始有不少人选择直接购买香包代替自己缝制。有了这一需求,市面上的香包样式也开始层出不穷。

而成为,也从中看到了商机。

是商机 也是出路

三闾刺绣面临着断代问题,但若是能将其与端午香包结合,转化为商品走向市场,那么文化得以传承,说不定也能在端午香包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

2017年,成为开始一次次跑到村里去学刺绣技法,回来以后就自己先做些样品。

图片

可即使掌握了刺绣技艺,怎样才能在样式繁多的端午节香包中脱颖而出呢?

通过对端午节游客的喜好观察后,成为发现,端午香包的主力购买群体是有小孩的年轻父母,和谈恋爱的年轻人。要打动这些人,她就必须让刺绣和香包这两个老手艺碰撞出年轻的火花。

传统与传统的碰撞,让三闾刺绣制成的端午香包在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

近几年,“国潮”风盛行,成为意识到,要借助国潮风抬头,抓住最具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

为此,成为开始成立自己的设计师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创新出一系列国潮风的产品,尽可能多地扩展不同消费人群。

图片
图片

2019年,造型年轻化、又极具本地端午节庆特色的手工艺产品,成了成为独一无二的卖点。

同时,成为也稳稳抓住了网络途径,将手工制作工坊全面向顾客开放,消费者不仅能选购香包,还能全程观看制作过程。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香包的销量开始不断增大,愿意了解和学习三闾刺绣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也开始不断扩大绣娘培训的规模,最高峰有将近500人。

“陈年”香 产业长

成为意识到,一个产业要想长久发展下去,总不能一年只靠端午节这一天。更何况艾草是一年就能收割2到4次的植物,那除了做手工艺品,还能干嘛呢?

在秭归,人们端午节挂的艾草一般都不会很快摘掉,直到挂到第二年端午节。这种保存了一年以上的艾叶,就变成了更有药用价值的陈艾

图片

而陈艾中,又以三年到五年为最好。艾作为中药材,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在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应用历史。陈艾相比于新艾,气味更加纯净,药性也更加温和。

一般的艾草产品,都是利用传统手工制艾工艺制作艾绒。采摘优质的艾叶,晾晒阴干至八九成,陈放储藏在通风、防潮的地方,存放三年以上。之后,将陈艾用石臼捣碎成绒,用篾筛将捣碎的艾绒去灰,再人工将艾绒里面的粗渣摘除,剩下的艾绒就是制作艾产品的优质原料。

图片

将这些艾绒制作成不同规格的艾柱、艾条等,主要用于艾灸疗法,也可用于烟熏杀菌消毒等。

图片

随着对艾草产品的不断拓展和开发,致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都开始大面积种植艾草。截至2020年全国艾草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9万亩。

为了保证端午香包中填充艾草的数量和品质,2021年开始,成为也承包了500亩基地自己种艾草,谋求更大发展。

图片

稳定绣娘的同时,也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不断发展新客户。除了端午香包和艾绒枕头系列外,还开发出手包、书皮、书签、耳环等一系列国潮新品。在这些新品中植入端午文化、屈原文化等个性标签,让传统习俗和传统技艺形成了新潮产业,也为当地村民实现增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