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云山下】(五) 女儿分娩后作九,夏日送背羔羊 \ 吴卫昌

 新用户4548rSCU 2022-09-13 发布于陕西

         开天僻地的白云山,不知轮番了多少次沧海桑田,更替了多少回春夏秋冬。然而在白云山脚下,有的村庄背依琼山,前有扩地,可为吉祥佳良,长期永驻。有的村落住了一段时间后,又迁到别处。据大唐秩事一书记载,在白云山西北脚下,从电脑三维扫描定位来看,就是现在从东姚到玉崇上长坡过渠往上走拐头山的地方,在大唐891年(天祐三年),这里曾是一个小山村叫一一上湾村,村上有六七十户人家,三百余口人,同一个祖宗,都姓蒋。

      上湾村背依白云山巍巍壮观,傍有白云山余脉回首结穴点睛,可为风水宝地,风景秀丽文墨飘香,民性淳善,耕种着周边的田地,吃水有时得到韩庄南大井去挑水。村上有位老举人,屡试不中,放弃前程,在家办起私塾。房后邻家的儿子蒋东山是他的得意门生,蒋东山自幼勤奋好学,有时受祖上影响也练些拳脚棍棒,老举人很器重他,没几年就中了秀才,又中了举人,到了皇上开科之佳期,他和水冶镇的郭子明是同期举人,他俩约定,麦后动身,去京城长安参加秋试。

       他俩一路同行,日出动身,日落安宿,有一天行到洛阳龙门石窟,他俩坐在琅玕上少为休息,饮了几口龙门甘甜的泉水,突然从石窟后面跳下几个歹徒,抢走了他们的行李,拽走了他们的碎银袋,有个歹徒拔出腰刀想杀人灭口,这下惹急了蒋东山,他一个扫躺腿扫翻了三个歹徒,他又重拳出击,打得那三个嘴鼻喷血,跪地求饶,蒋东山跨上行李,拿起碎跟袋子,掺着郭子明走出了龙门,停了一会,郭子明才转过神来。从此俩人成了生死之交,结拜弟兄。

       一转眼,双方子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郭子明主动将女儿嫁给蒋东山儿子为媳,从此两家来往频返。没有多久,蒋东山的儿媳怀孕了,两亲家都非常高兴。郭子明非常疼爱女儿,怀孕期间,郭子明曾多次骑马来看望女儿。当时地方上有个规纪,就是女儿怀孕期间,父母可以随便来看,一旦生了小孩,因小孩初降人世,真元不足,正气虚微,故易感外邪,招缠鬼妖,故必须半年不得出门,严禁外人来看。郭子明接到女儿分娩生子的喜帖后,心情高兴,但一想到女儿现在如何?有奶没有?小甥生好不好呢?他就心事重重,坐卧不安,由于思女心切,终于弄巧成拙。

      在女儿分娩的第六天,他和老伴一早骑马向东姚出发,傍晚到了东姚驿站,他将马记在驿站,他跟老伴过了马平村直奔上湾村而来,当时天已经黑了,他想没人看见,见女儿甥生一面就走,没人知道他来过,他推开蒋家的大门,冷不防,一只大狗向郭子明猛扑过来,郭子明跌倒在地,狗咬着他的小腿直冒鲜血,老伴大吼一声,跌倒在地,蒋东山在家听到狗叫,门外大有动静,连忙跑出门来,赶走了家狗将人掺到大门前的灯笼下,一看,吃了一惊,原来是亲家郭子明,他顾不得问,将亲家掺到屋里,叫来医生,给他清洗包扎,才静下心来,郭子明老伴拉着蒋东山的手说:“她爹思女心切,茶饭不下,想来看望女儿,谁知地方规纪谨严,无法,只好晚上前来看看女儿小甥生,看罢就走,也不见人,无人知晓,谁知被狗咬伤了,吓死人了”。蒋东山听后哭笑皆非。狗咬亲家一事,传遍了上湾村。第二天,蒋东山家来了很多人,像开会一样,老举人坐在正堂上,将东山将狗咬亲家一事给大家说了一遍,其他人七嘴八舌说了几句,终于老举人开口了:“亲家来看女儿小甥生这是好事,要是白天来,叫门进来不就好了吗?就不会被狗咬伤,亲家晚上来怕破了地方的规纪,怕人看见。不敲门叫门,是怕人听见。我看这臭规纪必须得改而且马上就改,不改,狗会咬人,狗还会吃人呢?”众人一听,吓了一跳,老举人继续说:“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纪,好的要坚持下去,不好的要甩掉,則天皇帝不是说过吗:“好则续,坏则滞,不破不立,不滞则行”。你想女儿生了孩子,可为人生一大关卡也?作父母的怎能不挂念呢?来看看女儿小甥生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找个明堂,比如,给甥生作个九,搞个纪念活动,不是更好吗?过了几个月,再来看看女儿小甥生身体怎么样,这也是人之常情,给甥生拿些东西,送个面羊,背羔羊更好,因为羊是吉祥之物,这不更好吗?”

       大家听了,异口同声地说:“好,应该照办”。老举人走到郭子明跟前,拍了拍子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子明亲家,大家都说好,咱就改,从你开始,小甥生已七天了,作单九赶不上了,咱作双九吧,那天你来,全家都来,亲戚也都来,我也来咱们共同庆贺一下”。郭子明连连点头,大声说:“听先生安排”。

       到了双九那天,蒋家杀猪宰羊,大摆宴席,郭子明家来了很多人,带了很多东西,有小孩的衣服,有棉被床单,有米有面。老举人也来了,大家欢聚一堂,非常高兴。六月刚进,郭子明就给小甥生送了背羔羊,还送来了两只活山羊。这样一来,娘家给女儿小甥生作九,六月送背羔羊成了规纪,一传十,十传百,一村传十村,十村传百村,这个规纪一直传下来了。

       过了几年,老举人上了年龄,步态蹒跚,两鬓生花,但耳聪目明。一年大旱,儿子一早去南大井挑水,因挑水人多,傍晚还没回来,老举人急了,站在村边的枫树下等儿子担水回来,他向南看去暮色茫茫,髻鬟参差,他静耳一听,好想听到淇河水流水潺潺,他心中产生了一个飞越,第二天,他叫他的得意门生蒋东山给他搀着马向淇河走去,他站在淇河岸边滚翻的淇河水像一条绿色的罗带一眼看不到头,河边水里长满了荷花,河两岸还有漫漫的土坡,长满了杂草,咐近很远很远没有人烟,他停下马来,对蒋东山说,“我们不走了这里就是咱们的家,叫荷花村吧。”

      今年春上,朋友约我去淇河宾馆品鱼,回来时,路过荷花村,我停下车来,碰见了一位年轻媳妇我向她打听荷花村的来由,她对我说:“我家姓蒋,全村人都姓蒋,听祖上说从白云山迁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