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诗歌上获得的荣誉,给了她摆脱婚姻束缚的能力

 楷威映画记 2022-09-13 发布于北京

2017年7月1日,是我去日本旅行的第一天,错过了那部关于诗人余秀华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的首映。

回到北京后,在手机里搜到朝阳剧场有排片,于是买了张周末的票,与妻子同去观看。

2015年余秀华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同年出版的另一本诗集,与纪录片同名
纪录片上映前后,这本散文集开始上市推广,由新经典文化策划出品,新星出版社出版;当年策划本书的杨晓燕还在理想国工作,后来转去新经典文化,于是就把余秀华的书也带到了新经典。

对于诗歌,我并不陌生,从高中开始写诗,上大学期间就在诗歌论坛上认识了一些朋友,以至于后来我进入出版行业,也与此有关。

在2005年,我亲眼见证了诗歌论坛橡皮网的关闭。长期以来,论坛的跟帖形式使得诗歌写作变得轻易起来。而当时更多人在模仿“废话诗”与“口语诗”的写作方式,更冲破了一种诗歌语言的神圣感。

论坛发了什么帖子,下面都会是习惯性的“顶”,“好”这样的回复,于是这种很常见的行为破坏了诗歌的严肃性和秩序,于是创立者们决定关闭网站。

再说回余秀华,自从看到她那首著名的诗歌后,文化和出版界关于她的话题就没有终止过。

观影当天,在放映厅门口,有做女权主义活动的展台,还有卖余秀华诗集的,看上去都是个人的自发行为,也不乏来此蹭流量和话题的。

余秀华因为这首诗而活,所以2015年2月出版的第一本新书,速度可是真快。

这部纪录片算是客观地展现了余秀华的生活,人物一下子丰满起来,否则我们只是看到片段的,平面的,或者是线下活动中的她。而这部纪录片还原了完整的余秀华,是否真实,每个人评判标准也不同,更何况,纪录片多少会有某种方向的引导。

出版社自然不是最早发现余秀华的人,而是同样贫苦农家出身的诗人刘年(原名刘代福)。那时他已经是《诗刊》的编辑,在网上发现了余秀华的诗,正如当年《人民文学》的诗歌编辑朱零发现他一样。

那时候还是理想国大众馆主编的杨晓燕在介绍发现余秀华的刘年

看这部纪录片也像在看一部剧情连贯的虚构电影。一个好故事都有一个清晰的主线,然后就看在这主线上如何表达。余秀华和丈夫的感情线,以及离婚这件事,成为故事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影片可以叫做“成名前后的女诗人”,甚至可以有个更简洁的标题:离婚

片子保持这样一种结构或者说节奏:因诗成名-录制节目(社会活动)-再提离婚-完成离婚。在密集的,对余秀华的提问中,有一个问题会经常问到,就是成名是否改变了她的生活。

余秀华一直说其实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从她成功离婚这件事可以看出,她的生活是会因诗歌而改变的。

在成名后,余秀华开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更是很多电视栏目的嘉宾,谈话类节目中提及的热点话题。

余秀华在北京大学演讲前后,签名售书的火爆场面


到香港参加节目录制

参加电视节目的录制

但当她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就要再次面对她厌恶的婚姻生活,纪录片拍下了生活中余秀华在家中和家人争吵的画面。

余秀华这样的家庭中,是不会有人赞成她提出离婚的,母亲更不看好余秀华所谓的成绩,而是希望她家庭和睦。

本片导演范俭对人物的状态有自己的思考,片中多次有鱼的意向出现。奄奄一息的鱼,荷叶中一汪水中的鱼,最后还有余秀华亲自杀鱼的镜头。

一些小的空镜头,地面的流水等等,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补充。鱼的某种状态也和处于绝望和快乐中的余秀华相互映照,仿佛她命运的写照。

荷叶中的小鱼,在一汪水中的孤独

当然,纪录片“摇摇晃晃”的意向也有常见的镜头出现,毕竟这是余秀华平时真实的行走状态。

作为一个诗人,纪录片自然少不了出现诗歌。范俭也不仅仅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大部分也都是跟随余秀华生活的片段来配合。

比如说到丈夫或者母亲,会选出与这段主题相关的诗句。这些诗句的出现,可以看出余秀华在语言上的天赋,能看出她对生活的敏感度极高,并且能够转化成诗歌。

影片的客观之处就是不偏袒余秀华一方,同时也在展现余秀华老公这边对生活和离婚的态度。观者也能看出这婚姻的问题不是完全出在丈夫一边,除了两个当事人,还有更多事情影响着这样的一份婚姻。

甚至余秀华的成名也成为影响婚姻的关键,比如很多人都会说,余秀华成名了,有钱了,就把老公给踢了。其实,她始终都渴望着离婚,成名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

余秀华的内心世界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灵魂。一个能够写诗的人,和一个只能外出打工习惯种地的农民之间,很难有精神层面的交流。他们的隔阂太过明显。

余秀华离婚后的感慨令人深思,因为她还是感觉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凄凉,大意是说,如果夫妻常年在一起,离婚之后可能还有失落悲痛之感。而她和前夫的生活,本来就是聚少离多,因为没有实质的感情,她离婚之后,也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感觉。

这就很是件很可悲的事,而最可悲的是,丈夫之所以和他离婚,是因为能获得一笔钱。

离婚之后的某个夜晚,母亲掩面而泣,显然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一个女人主动提出离婚,还闹的满城风雨,只一件事丑事。

可见,余秀华的观念不仅仅是在离婚这件事上,应该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才让她有各种抵抗和反派行为,诗歌是精神层面的抵抗,而提出离婚,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抵抗。

有意思的是,她精神层面的胜利,帮她赢得了向现实反抗的机会与能力。

但无论离婚给余秀华带来怎样的改变,至少我们还能看到她在不断地写作,并从文字中知道她是更真实鲜活的精灵。

观影之后,我去卫生间的时候,因为地上太滑而跌倒,很尴尬,心想,世事无常,谁知道好好的路也会人仰马翻的时候呢。

可见,真如这部纪录片的名字一样,可谓是摇摇晃晃的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