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给老师送礼家长被逼退群,好好的节日全都变味了

 优家教育 2022-09-13 发布于北京

文丨 优宝 

中秋已过,但今年是难得一遇的双节同庆(教师节和中秋节同一天),想必很多老师都收到了不菲的礼物。 本来送礼这事讲究一个你情我愿,虽然对家长给老师送礼这事个人并不支持,但这早已成为一种令人无奈的“社会潜规则”。 你不送,大把的人愿意送,毕竟我对你好,你对我家孩子也能好一些,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嘛。 只是这歪风邪气吹久了,总会滋生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家长。 广西最近有位妈妈就别提有多憋屈了,不愿送礼的她,还没等老师来找她家孩子的麻烦,就先被群里的一众家长联合PUA了。 

行使正义之名,做尽龌龊之事 下午4点17分,一个群公告打破了今日的宁静: 

以下图源:新浪微博、钱江晚报、齐鲁晚报等 在这个双节感谢一下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动机似乎没什么问题; 送的是兰蔻礼盒,平摊下来也不是很贵,情感上似乎也可以接受。 只不过……好像不是自愿的啊?每个人都必须参加,这态度就多少让人有些不爽了。 于是在思考了7分钟后,群里的一位妈妈直接表态:很感动,但“我不参加”。 

简单的四个字却激起了群众的怒火,有人用多重句式高调表达着同一个主题思想:我们要团结! 

有人苦口婆心劝说这位妈妈:做人要随大流! 言外之意就是,大流说屁是香的您就乖乖把鼻子凑过来就完了。 

有人则阴阳怪气的表示:好的呢~但鉴于您不愿意参加,没必要一直在群里受我们打扰了,礼貌地请您退群,感谢支持。 

总之一个个有理有据,这位妈妈也有点双拳难敌四狗,好汉架不住流氓的意思,最终还是被喷得黯然退群了。 她将事情发到了网上,激起了更多网友的愤怒,当然这次大多人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而她也表示,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二次了,年年如此,去年教师节,家长们也买了礼物,300多的水杯,买了好几个。 有一说一,许多老师的辛苦还是值得肯定的,想要感谢老师的心意出发点也是好的。 但是不是还可以用非礼物的方式表达谢意?又或者您仅代表个人尽这份心意可好? 可总有些格外“积极”的家长,就喜欢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花大家的钱,然后在老师面前买他一个人的好。 对于这份“孝心”,他们自己是十分感动的,殊不知落在旁人眼中,谁见了不夸上一句:“您献媚的样子,真丑!”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的群里说:老师有小宝宝了,我提议送辆小宝宝用的手推车,两千多块钱,看看大家谁平摊下! 有的群里说:孩子总去打印店打印东西,人多时,排队都排不上,每人掏50,给老师办公室买两台打印机吧。 甚至还有的群里说:冬天太冷,老师骑电动车又不方便又慢,给老师买个代步车吧,早点到学校,也能争分夺秒教孩子。 还是那句话,您有钱自己去做这些事,或者建个小群拉那些上赶着心甘情愿的人一起做。 非在大群里刷下存在感,再搞点道德绑架、站队什么的就没意思了。 如果任由这种事情搞下去,只会演变为更加恶心、更加龌龊的结局。 

精明的坏人,愚蠢的好人 钱江晚报曾报道过贵阳一所“顶流”小学的黑幕: 

在一个39人的班上,有个7岁的小女孩身子骨比较弱,家长在教育理念上也和班主任产生过一些矛盾和冲突。 本来事情都很好解决,只需要家长和老师耐心沟通,即便不能达成一致,也可以找到一个互不干涉的办法。 可还没等老师发难,另外那37个家长就先开始作妖了。 他们建了一个没有那个女孩父母的群,一起商议如何“驱逐”那个女孩,逼她们家转学。 同样的冠冕堂皇,说老师负责才会严格要求,不满意老师的教育方式,那就转学。 好话都让他们说尽了,脏水更是一盆一盆泼,最终群里38位家长,37人都签了名,只有1人,拒绝签字。 那位拒绝签字的家长该用了多少勇气才能站到所有人的对立面上? 而像这样能坚持做自己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他们的结局我不敢想。 齐鲁晚报曾报道过一件更加令人无语的事情: 

河北沧州一位家长,因不满儿子班主任向自己再三暗示“索贿”,便向教育局实名举报了。 结果她的身份很快被透露出来,成了班里其他家长的眼中钉、肉中刺。 有人打来电话对她辱骂; 有人建了一个群,号召所有家长孤立她家孩子; 班上更有一多半的家长到学校声援那位索贿的老师; 还有人特意在学校堵她,往她头上泼凉水导致她肺部感染住院。 最魔幻的是,事情闹大后,她还因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被当地警方行政拘留了20天。 每一起事件中,为什么总是一副全员带恶人的嘴脸?现在的家长都怎么了? 

以下图源:电影《浪潮》截图,头条新闻 实际上,每次带头者不过寥寥数人,但这些精明的坏人善于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营造出了一种集体氛围。 让大多数家长不得不去跟风、随大流、人云亦云,好人之愚便在于明明知道真相,看到真相,却依然相信谎言。 当我们想要坚守自己的三观时,需要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被同等对待的结局,有些时候更需要去和整个群体,整个社会做抗争。 抗争这条路很孤独,很痛苦;服从这条路却很轻松,甚至很有归属感。 

你所认为的集体,正在悄悄吞噬你 让一个单纯的孩子变成恶魔,最快需要几天? 一个真实发生过的社会心理实验告诉我们,答案是:5天。 

1967年罗恩琼斯在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克柏莱高中进行的与法西斯心理有关的社会实验“第三次浪潮”。 作家托斯特拉瑟曾根据这个实验撰写了一部名为《浪潮》的小说,后来又被改编成了一部德国电影。 

它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位老师想让自己的学生在一周内了解什么是“法西斯”。 为此他鼓励学生们通过公平选举的方式建立了名叫“浪潮”的组织,他也被选为领导人。 

老师要求学生们严格遵守组织的各项纪律,统一制服,统一问候手势,绘制组织标志…… 规则分明的群体看似民主自由,领导人是学生们一起选出来的,白色的衬衫制服与浪潮手势也都是他们一起决定的。 

但同样也是他们,自己开始拉帮结伙、排斥异己、举报同伴。 少数服从多数、公平选举、共同决策,这些构成人们行为常识的系统却在实验中屡次遭到冲击、动摇。 

也有学生感觉不安,或者仍然徘徊着是否要参与进来,但他们很快便接受不了自身格格不入的氛围。 再加上身为领导者的老师,时不常在班内高喊一些伟光正的口号,绝大多数学生都逐渐疯狂了。 

原本只有20人的小团体迅速扩张到200人,每一次行礼问好都会让他们产生浓烈的“集体荣誉感”。 

在学校和其他班级学生产生矛盾,所有组织成员都会自觉出手帮忙,而不问是非对错。 为了集体,他们更不惜在水球比赛中犯规。 

种种变化就像真的浪潮一样席卷而来,到了第5天,所有事态彻底失控了。 容不下“异己”的学生们差点处死了一个不愿随大流的同伴马可,老师不得不站出来宣布终止实验。 

但很明显,事情已经不再受他把控,在个别激进分子的带动下,所有学生都不愿意醒来,他们认定老师是迫于上面领导的压力才不得不做出解散的决定。 为此他们把组织标志涂鸦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还有人自告奋勇来到老师家门口站岗,请求成为他的护卫。 

越是在生活中一无是处的人,越想要让这个组织维持下去,只有在这样的群体中,他们才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就比如这个叫蒂姆的学生,他也是组织中最活跃的成员之一。 

当老师再一次宣布组织解散后,他用枪指向了老师,他觉得自己被耍了。 但讽刺的是,老师是浪潮的领袖,杀了老师,组织也就不复存在了。 

最终蒂姆选择吞枪自杀,所有学生也才在流血事件的刺激下清醒过来。 看着被警察带走的老师,他们仿佛失去了灵魂,迷茫着,相互抱头痛哭着。 

越是喜欢随大流的人,往往也最容易被有心人操控,就像家长群里那些从善如流的“帮凶”,就像被每一场饥饿营销耍得团团转的人们。 他们不过是这场社会实验的缩影。 不要被集体的狂热挟持和洗脑,不要为集体的利益去伤害异议者。 且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也许这会让你显得有些不合群,也许会让你受到周围人的排挤, 但这样的人生才会拥有更多主动权,才更容易获得成功,不是吗?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