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萌萌:探析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

 昵称15221501 2022-09-13 发布于湖北

知网加急《中国教师》22年9月刊

孙萌萌

 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惜福镇幼儿园   邮编:266106

摘要:一个拥有良好习惯的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会比同龄人显得出类拔萃。而这些好的习惯都是在幼儿时期,通过家庭的耳濡目染或者是学校教育所养成的。幼儿时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将会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1]。所以,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既不要过于溺爱,也不要放任不管,要严于律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好的习惯,如何改掉不好的习惯,并让孩子掌握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她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学前教育;良好习惯;有效策略

引言

习惯就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养成的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机械的、很难改变的的行为。而所谓良好习惯就是对一个人生活学习有所帮助,有利于其成长的行为意识。而这种习惯一般是从小养成的,受其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影响,通过家长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孩子自己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而形成的,是萌芽阶段、是亟待修整的。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做好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关键[2]

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开始的时间也越来越早,在幼儿时期各种兴趣特长班,各种早教知识的学习,已然成为孩子童年的必备。但是,家长通常忽略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一来有些家长认为习惯是孩子自己慢慢养成的,到了年龄自然就学会了应该有的习惯,不需要特别的花精力在行为习惯上面去教孩子。二来是现在独生子女多,长辈喜欢疼爱还来不及,哪里舍得用一些条条框框来约束孩子呢,“毕竟还只是个孩子”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要用一些规矩来约束,才能更好的成长,智商、情商,很重要,逆商同样很重要,要让孩子有接受批评、挫折的勇气,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不单单是家长的责任,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和教师,也要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因为以往的经验证明,那些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幼儿,活泼开朗,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并愿意配合伙伴和教师完成各种学习活动。而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机构幼儿园,可以提升自己的口碑,为今后的壮大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家长和学前教育工作者相互配合,要把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工作做好,既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还要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尽早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

1、由简入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教师要清楚的知道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特点,教学要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在向幼儿提出每一点要求之前,要事先考虑,根据幼儿能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比如,针对刚入托的孩子来讲,刚开始只要让幼儿知道了解一些简单的学校规矩就好。上课不要随意走动,早上见到老师要问好,下午离开要会说再见,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对人说谢谢,吃饭的时候尽量不掉饭粒,不挑食……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语言清晰,主旨明确,孩子们能够很容易的明白。还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多教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宝贝自护歌》这样的,涵盖的内容丰富,歌词的意思也简单明了。此外,孩子们都喜欢做游戏,抓住这个天性,在游戏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就是很受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去体会角色所展现出来的优良行为,明白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教学培养的目的。

2、提高与家庭的沟通交流,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教师都要清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方面就能解决的,是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从孩子的成长方面来讲,家长的行为举止深刻的影响着小孩子,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明白了这一点,幼儿园方面应该与孩子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通过教师白天留意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也要及时将孩子近期在家里的表现告诉教师,双方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另外,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方式,与家长分享好的育儿理念,并加强与家长分享孩子在上学期间的表现,共同鼓励表扬孩子好的习惯,为孩子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与正能量,最终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

3、言传身教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幼儿养成的良好习惯。

处在学前教育时期的幼儿,由于理解能力的不成熟,单纯的说教形式很难取得好的结果,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标准吸引孩子,把自己树立成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这样直接明了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接受起来更加容易。而且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模仿她身边的人说话方式,行为习惯。如果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孩子喜欢她,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经常把“请”,“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挂在嘴边,做到仪表大方,衣着整洁,语言亲切,经常给幼儿加以鼓励和帮助,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4、创建良好环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会选择那些环境温馨,对孩子有吸引力的学前教育机构,教师关注园区内外的环境,巧妙地布置,再加上教师友善的态度,能够吸引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这里的氛围,才能在这里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教室内设计一些展板,定期选出习惯好的孩子,让他们榜上有名,培养孩子上进心。这样,孩子们就会产生兴趣,比着看谁做得更好,最终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好习惯。还可以在教室内的墙上,张贴与良好习惯紧密相连的海报,用图画的方式展现如何养成习惯,让孩子们易学易掌握。在教室的外面,可以在孩子们每天经过的走廊、楼道等地方建立好习惯展示园地,将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做成展示板,时刻提醒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 我们要知道培养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付出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关心才能做好这项工作,通过不断的付出与改进,我们必将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少华.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概论及培养策略[J]. 学周刊, 2018(36):2.

[2] 王霞. 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  20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